全球速遞!微博B站整治錯別字,重點是“規范”

發布時間:2022-07-17 06:02:12  |  來源:騰訊網  

最近幾天,B站和微博先后發布了公告。它們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呼吁用戶規范使用漢字。其中,B站表示廣大用戶要“自覺遵守漢字使用規范,抵制拙劣字體、錯誤字形等不規范漢字表達行為”,微博稱要“對站內利用諧音字、變體字等“錯別字”發布、傳播不良信息的違規行為開展集中整治”。

(圖源B站官網)

B站是國內知名的長視頻平臺,也是獨樹一幟的UGC視頻網站,聚集了大量年輕用戶,月活用戶數2.7億。微博則是國內最大的公開社交平臺,用戶日活數約2.5億,齊聚了不同類型的海量用戶。它們先后發聲,說明這兩大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不規范用漢字的現象,并且已經到了需要整治的程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的語言被“污染”了?

關于B站微博的公告,網絡上有很多種解讀,其中,防范語言污染就是一種。“語言污染”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從互聯網普及之初,網絡用語開始流行時,就有無數人表達過這種擔憂。網絡用語以現有語言為基礎,但產生于網絡環境之中,以互聯網為載體快速傳播并流行,甚至出圈。網絡用語廣泛流行并受歡迎背后的原因,分析起來是一個相當復雜龐大的課題,籠統來說的話,可能有這么幾個方面。

首先,網絡用語產生隨意,受到的桎梏更小,很多時候是網絡用戶情緒化的表達,能精準捕捉使用者的情緒,從而快速傳播而受歡迎。

其次,網絡用語構建了比較獨特的表達體系,給網絡用戶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它還能隔離一部分圈外用戶,增強使用者的定位標簽,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網絡黑話。

認為網絡用語污染了規范語言的人,主要理由大概是這些。一方面,網絡語言擠占了現有的語言表達空間,比如“贊”替代了很多原本表達積極含義的傳統詞匯,讓大家的表達趨同且單調,讓語言喪失了準確性和豐富性。另一方面,網絡語言有庸俗化的屬性,容易產生消極作用,比如助長語言暴力。

(圖源手機App截圖)

B站微博發布的公告雖然說主旨是規范漢字,但并沒有明確指出“不規范漢字”的詳細且具體的案例。早已存在并被反復討論的“網絡用語污染”,自然也可以被歸類到“不規范漢字”的行列中來。

小雷個人來看,互聯網普及至今,至少有十幾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網絡用語和規范語言之間在反復碰撞。從當前的結果來看,網絡用語并沒有對規范語言產生傷筋動骨般的危害。隨著教育水平的逐漸提升,大部分網民都接受了相對完善的語文教育,并且能適應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在不同場景下靈活應用。簡單來說,一個在微博B站拼命發表情包、用熱門網絡詞匯的人,也可能是一個上學能用規范語言正兒八經寫論文、上班能規規矩矩寫周報的人。

而且,相對于規范語言,網絡用語還有個新鮮度的弱點。很多熱門網絡詞匯,可能一兩年甚至幾個月就被打入冷宮,被下一個新誕生的熱門網絡用語代替。而規范語言,則很少會有這種情況。關于語言污染的擔憂,說杞人憂天太夸張了,但的確沒那么有必要。

關于不規范漢字,這些或許更要關注

B站和微博公告都提到了錯別字現象,這方面可能每個人都被語文老師折磨過。離開了學校和考試的舒服,確實有不少人在自由的網絡空間里放飛了自我。這和純粹的網絡用語不同,的的確確可能存在對規范語言的侵蝕。

以小雷的個人經驗來說,很多規范詞語都會被誤用,其中不乏一些正規媒體和出版物,比如常見的誤用成語就有“空穴來風”“差強人意”“炙手可熱”等。只是,“望文生義”本身也是語言發展的部分方向,誤用者太多時,權威詞典和機構也可能會妥協。比如“空穴來風”,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就給出了“傳言不是沒有根據”和“傳言沒有根據”兩種釋義。

另一種錯別字現象就更加赤裸裸了,直接用諧音字替換。這種情況,通常不是使用者水平不夠,而是有意而為之,一般是為了規避平臺的審核。除開違法違規的情況,這種規避很多時候是平臺人為限制導致的。

雖然說現在監管部門已經要求各大平臺之間打破壁壘、互聯互通,但仍然存在平臺隔絕的現象。比如在A視頻平臺直播,就不能提到B視頻平臺的名字;在A電商平臺上分享商品鏈接,則不能正常在B社交軟件中傳播。而且,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背后通常是互聯網巨頭,會利用強力的技術手段和豐富的經驗,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時對用戶的制約手段也更加隱蔽,比如用屏蔽、限流來代替直接的刪除、封禁。

面對這種局面,用戶和競爭對手,就不得不用各種特殊手段來解決問題,人為制造“錯別字”就是其中一種。例如,分享商品鏈接到競爭對手平臺時,電商平臺會貼心地把原網址轉為短鏈,把描述文字轉成用戶能看懂但AI可能看不懂的“火星文”。

(圖源手機App截圖)

最近,有網絡大V分享了在某視頻平臺上直播被限流,然后用關鍵詞替代來見招拆招的經歷,著實讓小雷大開眼界。

規范漢字,會讓互聯網環境更好

互聯網的重要屬性是高效傳播,大幅消減了信息傳播成本。不可避免的,它也讓語言暴力變得更為容易。語言暴力從古至今都存在,網絡用語不是語言暴力產生的原因,但互聯網的隱蔽性和高效傳播的確讓語言暴力更容易發生,傷害更容易放大。

像B站微博這樣的大平臺,針對社區內的語言暴力,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比如通過關鍵詞構建的大數據模型,能自動屏蔽、禁止網絡攻訐語言發布、傳播,同時提供舉報、反饋渠道,對已經散發的有害行為進行糾正和處罰。

當然,部分用戶和平臺會形成持續的攻防關系,不斷用新手段去繞開制約機制。平臺有關鍵詞圍欄,用戶就會用諧音字、拼音縮寫或隱秘代詞來突破。而B站微博這次發公告,本質上也是面對新情況,放出的更加嚴密的管理機制。

作為普通用戶,我們當然希望規范漢字的行為,能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一方面打破人為制造的語言藩籬,讓溝通更順暢;另一方面,能讓語言暴力等有害信息減少,形成更加融洽的社區氛圍。

(圖源手機App截圖)

關鍵詞: 微博B站整治錯別字 重點是規范 新浪微博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