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28日消息,據新浪財經報道,在第二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介紹道,格力為了做一個電飯煲,用了4噸米才實現消費者所需的體驗。
她還表示,一個好的企業要有能力、有決心、敢于投入更多資金做技術研究,格力的設計研發經費從來不設上限,只要有需要,要多少給多少。一直以來,格力都非常注重自研和技術創新,在研發投入方面也是毫不吝嗇,目的是想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
(圖源:新浪財經)
空調作為格力最專業的領域,格力在這方面確實掌握著不少的新技術。董明珠介紹,格力有一項技術,如果能實現在全球推廣,可以讓全球氣溫緩慢減少0.5度的上升,在空調領域用電量會降低80%,為綠色節能、環境保護做貢獻。
格力在節能環保、綠色光伏產業進行了很多研究,還推出光伏(儲)直流離心機系統、直流多聯機系統等,如果真的能實現空調的光能驅動,確實能為消費者節省大量的空調電費。不過,這項技術何時能推廣商用,成本有多高?官方并沒有詳細介紹,可能距離進入消費者家庭還有一些遙遠。
(圖源:格力官方)
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研發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項目之一,只有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才能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以前,格力一直是空調領域的老大哥,但近幾年,已經隱約被美的、海爾追趕超越。后兩者更積極地擁抱智能技術,將傳統空調與IOT相結合,帶給消費者智能家居體驗。格力雖然也有跟進,但節奏明顯慢了很多。
小雷從三家企業的財報中了解到,2021年美的總營收3412.33億元,凈利潤285.73億元,研發投入120.14億元;海爾總營收2275.56億元,凈利潤130.67億元,研發投入89.66億元;格力總營收1878.68億元,凈利潤230.63億元,研發投入62.96億元。
(圖源:格力官微)
從數據上能很清楚地發現,總是強調研發不計成本,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格力,實際研發投入反而是最少的,而利潤率則最高。所以,格力還是得拿出更多實際的研究成果出來,只停留在嘴皮上的研究,是無法推動格力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