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寡頭踏入陌生領域
新能源賽道再度迎來實力強勁的跨界玩家。
(資料圖)
月前,主營鈣鈦礦光伏技術的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協鑫光電)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中,互聯網巨頭騰訊赫然在列。
騰訊押注鈣鈦礦 圖源:企查查
縱橫捭闔的跨界投資收購,一直是騰訊擴展自身支配能力的手段之一。長久以來,騰訊習慣以自己的線上內容為中心,通過兩大國民級社交軟件QQ和微信輸送流量給投資領地,最終“連木成林”,形成一種平臺聯盟的運營模式。
哪怕如此,投資新能源上游企業對于騰訊來說也不常見。在騰訊至今1275個投資事件中,只有5起是能源行業,這其中更是有3起發生在今年,分別是英國核聚變技術研發商First Light Fusion、廣汽內部孵化的動力電池獨角獸巨灣技研,以及此次投資的協鑫光電。
過去一年,平臺反壟斷監管力度空前,騰訊游戲、文娛等板塊業務紛紛受創:教培行業受“雙減”政策打擊后騰訊廣告業務隨之走低,不得不祭出降本增效之法,主要依賴廣告收入的平臺和內容事業群成為裁員重災區;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消費零售同樣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在這樣的投資和監管環境下,押注新能源、硬科技這類政策支持領域,順應國家“雙碳”目標,對于處于流量上游的騰訊來說雖然陌生,但也并不意外。
在騰訊跨界押注太陽能電池新技術路線的前一周,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亦宣布進軍鈣鈦礦光伏產業。5月5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進展順利,正在搭建中試線。“中試線”指的是產品在正式量產前的小批量生產產線,兼具實驗與觀察改善作用。
其實早在2020年,寧德時代就已經對光伏產業萌生興趣,切入點就包括專注鈣鈦礦路線的協鑫光電。寧德時代二號人物黃世霖曾公開表示對光伏產業的樂觀預期,“想要推進雙碳,必須在能源生產端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光伏”。
去年,在下游新能源汽車高景氣度的背景下,電池供不應求,競爭日趨激烈,也使得動力電池毛利率空間不斷被壓縮,寧德時代不僅要提防海外電池龍頭的擴張,同時國內二三線電池廠商的迅速崛起、車企加緊對電池端的布局等無一不擠占威脅著寧德時代的市占率。進軍光伏領域,抓住下一次技術路線轉變的周期機會,也不失為一次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長遠投資。
盡管鈣鈦礦電池企業仍集中在一級市場早期,距離商業化量產或上市融資都還有很長的道路,也并不影響其成為各路資本的新“寵兒”。
去年1月,杭州纖納光電宣布完成C輪融資,共計3.6億元,由央企中國三峽集團旗下的三峽資本領投;同年10月,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投資的無錫極電光能獲得了由碧桂園創投、九智資本聯合領投的2.2億元Pre A輪融資。據統計,近兩年鈣鈦礦領域的融資金額已經超過10億元。
相關企業融資頻繁 圖源:天風證券
騰訊的加入,以及鋰電巨頭的親身推動,新技術落地、產業化的可能無疑讓這條新賽道變得更加熱鬧。
押注下一個周期
光伏產業經過多年發展早已擁有成熟的產業鏈與商業模式,為何近年突然再度引起關注?一是因為新技術即將顛覆行業,二是整個新能源發展大環境的變化。
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度電成本,光伏電池轉換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相對于其他能源種類就更有競爭力,市場規模化應用空間也會隨之擴大。當前,光伏電池多以晶硅為主要半導體材料,這決定了光伏電池發電核心部件電池片的轉換效率上限。
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為光生伏特效應,太陽光照射半導體P-N結(P代表正極,N代表負極),P-N結兩端產生電壓,即光生電壓。根據不同制備技術如今分為P型和N型電池,P型電池是目前主流,市場占有率在去年已經高達九成,而其規模發電效率已經觸及24%左右的天花板,所以傳統光伏企業如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都轉向了轉換效率更高,單位發電面積更大的N型電池(包括TOPCon、HJT、IBC等主流N型電池)。早在2013年,光伏國際技術路線圖就已經預測,未來晶硅電池市場將由P型硅轉為效率更高的N型硅。
就在傳統光伏企業還在為晶硅電池路線下的N型電池技術爭論不休時,鈣鈦礦電池作為光伏產業技術的另一支快速發展,或將超過任何一種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
“鈣鈦礦”其實既沒有鈣,也沒有鈦,更不算一種礦物,在材料領域它指的是一類與鈦酸鈣(CaTiO3)晶體結構類似的“ABX3”化合物,實際上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晶體材料。鈣鈦礦用于太陽能電池的歷史很短,但卻進步神速。
鈣鈦礦電池理論轉化效率上限極高
2009年,日本橫濱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將鈣鈦礦用于光伏發電,但轉換效率僅為3.8%,此后,鈣鈦礦電池的結構設計和配套材料持續進步,在短短7年間效率就提高到了22.1%;2020年,牛津大學孵化的新能源企業牛津光伏做到了轉換效率高達29.52%的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以晶硅作為底電池),超越了當年所有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記錄;去年,德國亥姆霍茲中心(HZB)制備的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轉換效率又進一步提升至 29.80%。近期,單層鈣鈦礦、晶硅疊層鈣鈦礦電池在實驗室的理論轉換效率甚至分別達到了33%和43%。
此外,和其他種類的太陽能電池相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低、制造便宜,且更具有柔韌性,應用潛力大。據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介紹,與需要高純度硅的晶硅光伏電池相比,鈣鈦礦電池只需材料的純度達到90%即可,而且采用的低溫工藝可以降低能耗,因此鈣鈦礦的組件制造成本僅需晶硅的50%左右。
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能顯著降低鈣鈦礦成本 圖源:企查查
“更何況鈣鈦礦電池可以在一個工廠內完成所有工藝流程,不用像晶硅電池一樣每個環節單獨設廠,前期投入也小。”業內人士表示。
國金證券研報分析,到今年年底,P型電池和主流N型電池(TOPCon和HJT)的單瓦成本有望降至0.75~0.79元;而當鈣鈦礦組件產能達到1GW以上時,其成本則有望降至0.6元/瓦。盡管鈣鈦礦電池仍然面臨壽命和效率的問題,但巨大的降本潛力對于傳統的晶硅電池極具威脅。
同時,越來越接近理論效率天花板的晶硅電池,資本和技術投入都呈現出邊際效應遞減趨勢,行業也更看好全新的技術路線。“以轉換效率更高的N型電池為例,現在的效率是26%左右,已經接近極限,每往上升0.1個點都要付出更多成本。”天風證券李魯菁告訴記者,有光伏龍頭企業投入超2.4億元研究N型TOPCon電池,是對鈣鈦礦投入的5倍多,最后電池平均效率也就24.5%。
產業的確定性與周期
光伏行業近十余年的發展中,歷經了投資擴產、產能過剩行業洗牌,再到產業重組這一過程,幾度起伏,這一次推動光伏產業新技術路線投資熱的原因不僅在于新技術路線的潛在價值,也在于對政策方向的信任。
自2020年中國“雙碳”目標確定以來,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就成了關鍵路徑,而光伏無疑是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角之一。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要求在新型光伏電池領域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行業進一步降本增效,明確提出要開展“新型高效晶硅電池和鈣鈦礦電池的應用示范”。
“政策的指引性很強,這么多資本進入剛剛萌芽的鈣鈦礦領域其實也是想創造出一個新的產業投資周期。”一位行業分析師同時也認為,這一周期正是始于2021年,“去年是中國宣布雙碳目標后的第一年,也是光伏平價上網的第一年,整個市場對光伏企業的態度都從謹慎轉向積極”。
平價上網時代對光伏企業的盈利更有利 圖源:企查查
平價上網指的是光伏電站傳輸給電網時,價格與火電、水電價格持平。該分析師解釋在2021年前,光伏產業發展依賴國家補貼,補貼發放滯后甚至拖欠影響光伏企業現金流,資本參與意愿低;去補貼后,光伏企業證明可依靠自身力量生存且獲得盈利,由此降低了市場對光伏行業財務風險的擔憂。
即使有著政策支持和資本青睞,但玩家們依然“充滿焦慮”——“光伏行業太卷”一直是業內人士的共識。歷史證明,借助資本的力量,光伏行業會迅速膨脹,同時不停自我迭代嘗試新技術,實現降本增效,但在這之后產業的競爭淘汰也會更加殘酷。
光伏產業具有自身的供需周期性,上下游各環節的價格、產能都需協同配套,資本看好新技術路線引發的投資熱潮,會不會促使行業過度逐利以至于未來產能擴張、供需失衡的問題也將困擾新老玩家。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大量真金白銀的資源依然會選擇這一領域,畢竟行業未來具有確定性,且突破主流光伏電池效率天花板的機會就在眼前。
固守晶硅產線的企業未來很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狹路相逢的投資者誰能分得一杯羹,還要等到下一周期來臨才有定論。
編輯|張毅
審核|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