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米生態鏈中的“優等生”,與多數小米生態鏈企業相同,九號公司也在小米的土壤中得以迅速成長。但不僅生態鏈公司試圖降低對小米的依賴,小米也在逐漸與生態鏈公司解綁。
6月6日晚間,九號公司-WD發布公告稱,紅杉資本和小米集團旗下的創投機構自2021年11月18日到今年6月5日期間,合計減持九號公司近6.5%的股份,合計套現金額約24億元。
公告發布次日,九號公司股價微漲0.82%,截至6月9日收盤,其股價跌1.89%至54.4元。這較其在今年年初出現的最高點已“腰斬”。
雷軍沈南鵬多次減持
此次減持九號公司的兩個股東為Sequoia和People Better,前者是紅杉美元基金的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后者的間接股東為小米集團,其實際控制人為小米董事長雷軍。
公告顯示,截至6月5日,Sequoia減持比例為4.02%,套現約14.3億元;People Better減持比例為2.43%,套現約9.65億元,減持后二者分別持有九號公司存托憑證比例為10.06%和6.71%。
它們減持的存托憑證均來源于九號公司公開發行前其持有的公司股票轉化的存托憑證,這些存托憑證于去年10月29日起上市流通。
這并不是他們第一次減持九號公司。早在去年11月4日到10日,Sequoia、People Better及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就合計減持套現約8.2億元。由此來看,上述機構在其所持存托憑證剛上市流通不到6天,就已經開始減持套現。
據記者了解,紅杉中國和小米集團早在2014年就參與了九號公司的A輪融資。當年,小米、順為、紅杉等資本共同向九號公司投資8000萬美元,九號公司也由此正式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一員。
不過,九號公司也并不是唯一一家被小米旗下投資機構減持的生態鏈企業。
此前的5月26日,曾為小米代工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宣布,順為資本計劃減持其不超過6%的股份。事實上,自去年至今年5月,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和天津金米已經多次減持石頭科技。去年12月,小米還退出了曾為其代工充電寶的企業紫米科技的股東行列。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認為,小米及其部分生態鏈企業處于相互解綁的階段。小米生態鏈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自主品牌發展的意識非常強,在部分品類上會與小米形成直接競爭。而小米經過多年發展,對需要重點發展的品類也逐步具備了自己設計、研發的能力,其對生態鏈企業的依賴性也在下降。此前小米通過投資的方式,與生態鏈企業進行深度的業務協同,但當彼此業務協同性不高、資本的關聯小到一定階段,就會變成財務上的投資,獲取投資回報也屬正常。
自有品牌占比近半
一邊是被小米減持,一邊是包括九號公司在內的小米生態鏈上市公司,正不斷通過發展自有品牌、拓展新品類,降低對小米的依賴。
財報顯示,去年九號公司91.5億元的收入中,超過47%的收入來自自主產品;其來自小米集團的收入占比為三成左右,而2017年,這一比例超過七成。
九號公司成立于2012年,以電動平衡車起家。2015年,成立僅三年的九號公司,收購了當時已經成立15年的平衡車行業鼻祖Segway,并由此開始布局全球業務。
過去幾年,在小米的助力下,九號公司規模快速增長。并在2020年10月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CDR第一股”,當年其凈利潤扭虧為盈。
不過,以性價比為核心的小米模式,也導致其毛利率較低。例如2019年,九號公司自主品牌毛利率為42.58%,而來自小米渠道的毛利率為15.11%。
需要提及的是,九號公司此前已多次拓展電動平衡車之外的新品類,尋找更多增長點。2016年,其與小米合作推出了電動滑板車。這一品類在2018年以接近七成的收入占比反超其發展多年的電動平衡車。2017年,九號公司開始拓展自營電動滑板車。此后兩年,九號公司還推出服務機器人和電動兩輪車。
目前,九號公司的兩大業務為包括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電動兩輪車等產品在內的創新短交通和機器人。去年,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智能電動滑板車兩類產品貢獻了九號公司七成的收入。
6月9日,九號公司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電動滑板車業務收入占比的增長并非產品結構的調整,而是公司在聚焦主營業務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產品矩陣,且產品獲市場歡迎的結果。
不過,想要脫離小米發展自有品牌也并不簡單。去年海運費成本上漲,九號公司自主產品毛利率較上一年下降了超過10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其收入環比下降7.6%,安信證券在5月發布的研報中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小米定制產品分銷渠道收入降幅較大。
丁少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小米生態鏈企業發力自有品牌是其成長壯大的必由之路。九號公司在去小米化上與石頭科技有相似之處,比如他們都是通過拓展新品類降低對小米的依賴。傳統品類對品牌認知度要求比較高,而在新品類上,新品牌依然有機會。
不過,他認為發展新品類比單純依賴小米要復雜得多,從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建立渠道等都需要企業自己再走一遍。“新品類的創造、新應用場景的探索、市場的培育都需要時間,但這至少給外界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關鍵詞: 雷軍沈南鵬減持收割九號公司與小米逐漸解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