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丨葉蓁
編輯丨康曉
出品丨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張朝陽以這樣一種方式進入了當代年輕人的視野:他站在講壇上,戴著黑框眼鏡,一個小時寫滿了六塊黑板,嫻熟地推出質能方程E=mc ……講壇上的張朝陽自得從容,平和背后透著另一種意氣風發。
諸多后起的年輕一代創業者已然功成隱退,作為中國互聯網初代大佬,年逾五十的張朝陽依然活躍在一線——盡管搜狐早已不在舞臺中央。
張朝陽對人生有自己的認知和活法。兩年前,他這樣告訴《深網》:“每天參與人生,無論是學習新的東西,還是做一件事情或者生活中發展的一些樂趣,這些都是你參與人生的一個方式,都是價值觀定義的。因為有價值觀,所以導致你會做任何事情非常認真,你不會懶惰,你覺得這是一個使命,是一種你存在的意義。”
但他也理解到現實中的艱難,提醒“年輕人的確很不容易,因此不要過度努力。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就算你努力了,也不一定能行,不一定有機會,這反而會對你的身心造成傷害。”
《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上了50多期,在網絡平臺上擁護者眾多,他出圈了,每期視頻都能收獲諸多的留言評論。網友們討論學霸的出身,偶爾調侃下自身對物理學的無知,一邊又表達下對“UP主”張朝陽的欽佩。
網友也有對張朝陽不太了解的,但馬上有人為他科普:1986年,張朝陽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并于同年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1993年,他在MIT獲得博士學位,又在MIT繼續了3年博士后工作。1995年,張朝陽回到北京,1996年創立搜狐。
圖片來源:《張朝陽的物理課》截圖
物理課課堂上神采飛揚的張朝陽,宛若1999年7月,《南方周末》刊登過的一張張朝陽的照片:張朝陽頭戴頭盔,在天安門金水橋前玩輪滑。當時媒體評價,35歲的張朝陽活的像15歲的街頭少年。
移步換景,意氣風發是一樣的,“張朝陽是最能代表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的一個‘活化石’”,浙江大學教授方興東如此評價。
在PC互聯網時代聲名鵲起的張朝陽,曾經站在舞臺中央,但那時候的他,有錢有名卻很痛苦。如今,張朝陽因為直播物理課重歸公眾視野,卻安于自我,對搜狐是否在舞臺中央也沒那么在意了。
張朝陽的物理夢
從今年3月份起,直播物理課被從線上搬到了線下,每個月在搜狐大廈開課一次。去年11月,張朝陽在搜狐視頻直播間開播,標題為“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課,關于力,牛頓定律,飛船的角速度等”,涵蓋力學、相對論、熱力學等多個領域。
堂下的學生基本是來自于985、211院校的在讀學生,物理或者相關專業,持有48小時核酸證明等。前來上課的學生能夠享受的福利有證書、與張朝陽的互動等。
作為搜狐創始人的張朝陽,自然肩負著企業發展的使命,現在打開搜狐視頻,其Slogan已變成了“不只看劇,還有直播”,很顯然,直播是搜狐視頻下一個發力點,相對于秀場直播,直播帶貨,知識直播是另外一個賽道。
張朝陽神采飛揚的上著物理課的時候,4月中旬,搜狐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基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臨時認定名單。這意味著搜狐可能在未來兩年內退市。一時間,有人嘲諷張朝陽和他的搜狐是偶像的黃昏。
張朝陽在朋友圈回復道,“搜狐公司沒有要退市,所有中概股都將在這幾個名單里面,這是中美之間的事情,幾年之內還不知道結果。一些自媒體作者知其一不知其二,洋洋灑灑寫文章唱衰搜狐,還對我直播物理課進行譏諷,實在沒有必要。”
張朝陽物理課的高調可以看做為搜狐知識直播的帶貨,張朝陽還是那個兢兢業業的CEO。近日,搜狐公司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搜狐公司第一季度總收入為1.93億美元,凈利潤為900萬美元。在張朝陽看來,本季度收入超過此前預期上限。
此前2021年的財報顯示:2021年,搜狐凈利潤為9.34億美元,自2018年以來首次扭虧為盈。其中,有8.65億利潤來自出售搜狗等持股公司股份,營業利潤為1.06億美元,同比增長41%。搜狐基本擺脫了虧損困境。
“目前搜狐各個業務線也已經進入了一種常態化運營,搜狗賣掉了,搜狐現在也不缺錢,張朝陽的狀態蠻輕松的。在今年互聯網大廠公司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搜狐現在的工作氛圍倒沒有其它互聯網那么人人自危”,一位搜狐的中層告訴《深網》。
搜狐永遠是張朝陽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兒。
張朝陽曾告訴《深網》,“我要當一個好的CEO,當一個好的管理者,這是我的職責和本分。我要起早貪黑把這個事做好,不厭其煩對任何跟公司相關的事都去了解,包括對待每一個員工,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近幾年張朝陽變得特別積極和勤奮,包括每天做英語直播,現在直播上物理課。
被譽中國互聯網活化石的張朝陽已經做了三家上市公司,他給互聯網行業做過兩次重要的嫁衣:個性化資訊分發和視頻,搜狐起步很早卻未能收割機會。
張朝陽在和馮侖對談的一檔欄目中坦陳,“我現在還是有名,還是有錢,但沒有像當時的那樣的在舞臺中心,但這個東西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現在在路上,那時候當名人是我的生活,現在我是當一個好的管理者,當一個好的經理人,把企業做的很扎實。”
“對整個人生的看法,是比較持久穩定和中立的,在這種持久穩定中完成責任,在每天的使命和意義擁有的情況下,我現在比那時候會更快樂”,張朝陽告訴馮侖。
在很多老搜狐員工的眼里,張朝陽是個好人。隨性溫和,不傷害他人。“我是2009年夏天入職搜狐的,有時候在電梯間碰到了,也沒人和他打招呼,他很低調地站在角落里,低頭看手機”,李文告訴《深網》,“后來跟Charles打的照面多了,也會跟他打招呼,Charles會點頭回應,那種回應是很謙卑的,感受不到任何壓迫感,更多的感受到是他個人的修養和骨子里的禮貌。”
真實背后的距離感
早些年,張朝陽給外界留下了一個喜歡作秀,放浪形骸的花花公子印象,但在他的朋友們都認為張朝陽是個內向的人,他頻頻出現在聚光燈下,但沒有記者能問到他不想答的問題,他開放而樂于展示自己性格的各個維度,但卻藏匿了他作為商人的精明。
“在中國互聯網英雄人物中,張朝陽是我最早認識的之一。那時搜狐還叫愛特信。那時候的張朝陽充滿理想和激情,談的主要不是互聯網,而是講他如何希望變革中國的教育體制,改變中國的社會,希望國家富強,”方興東告訴《深網》。
此外,“張朝陽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不輕松感,他的那份沉重始終寫在他的臉上,那張可以與松樹比拼滄桑感的臉”,讓方興東感到疑惑,“就是,我始終不明白他的沉重究竟來自哪里?”
早年,張朝陽開著敞篷跑車出現在北京街頭、拍攝半裸照并登上《時尚先生》封面,帶領明星們攀登雪山.....,有媒體這樣形容當時的張朝陽:“他就像菲茨杰拉德筆下的蓋茨比,擁有豪宅和游艇,夜夜笙歌,搜狐大樓的玻璃外墻足以反射出100個太陽的光輝。”
來源:視覺中國
即便如此,在360的創始人周鴻祎的眼中,張朝陽是一個不會作秀的人,在周鴻祎看來,張朝陽比較自我,作秀比較真實而不刻意,不像有些企業家坐在臺上開始講道義,講社會責任,但出事之后,大家發現是說一套做一套。
但很多人對張朝陽的第一印象依然是說他喜歡炒作。“其實,除了個性,更重要的是,炒作是張朝陽匯聚資源、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方興東點評。“他不在意人們怎么評價他,只要他的目的達到了就可以。”
1999年四通利方與華淵合并而成的新浪擁有8000萬美元,成長勢頭令張朝陽不知所措。對于只有兩歲的搜狐,由于融資不利,可供其使用的資金只有新浪的1/10,幾個月之內就可能彈盡糧絕,在注意力經濟的互聯網時代,為了搜狐不被遺忘,張朝陽選擇了樹立個人品牌。
這種方式事實上一直貫穿著搜狐的發展歷程。某種意義上,當下的物理課也概莫能外。
“你和張朝陽很難有可以真正深交的感覺。我想這種感覺不是我獨有的,而就是他的個性所在。但是在心里依然是老朋友的感覺。”方興東覺得,與張朝陽,你無法拉近彼此的內心距離,但你可以真切感受到,這個人很真實,是一種碰不出任何火花的真實。
“沒人能真正了解我。我覺得我很適合做特工,我的感受特別隱蔽。我不愿意別人了解我。我是跟人有距離的人,不會特像哥們。就算現在,我覺得我已經活明白了,但是我還是不可能跟你和盤托出,”2008年,張朝陽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闡述。
努力活“明白”
在那個2008年,張朝陽覺得他活“明白”了。他對媒體闡述自己把很多時間來了解自我,那時候的張朝陽一手是克里希那穆提,一手是《孫子兵法》。當時的張朝陽覺得要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
那個2008年,搜狐的業績和市值首次超過新浪,這是PC互聯網時期張朝陽最高光的時刻。此前,張朝陽和他的搜狐被媒體稱為“千年老二”,那一刻,“千年老二”的帽子摘掉了。
但這反而成為張朝陽人生更大一次危機的開始。
張朝陽是陜西西安人,生于1964年,父母都是醫生,兄弟姐妹四人,張是老大。
“我成長在價值觀構建很缺失的年代,成王敗寇的功利主義,很多人都沿著這個道路走了很多年。”考上清華大學讀物理系后,考試也印證了這樣一種價值觀,要把別人比下去,自己才能成功。
“在清華,全班都在競爭。考試太重要了,考不好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我不夠聰明,那還當什么科學家?”張朝陽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前三名,考不到第一名的時候,張朝陽就去冬泳,每天繞著圓明園跑5公里,他想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
22歲,張朝陽考上李政道獎學金,去麻省理工大學讀了物理學博士。在美國10年,張朝陽放棄了兒時科學家的夢想,那時候他想成為好萊塢明星,對當時的大多數留學生來說,選擇華爾街,是成功的生存之道,但張朝陽選擇了聚光燈。但最終,他沒有變成好萊塢明星。
1995年,張朝陽從美國回到北京,PC互聯網時代呼嘯而至,張朝陽成為拉開這個大幕的人之一,名利雙收,他被置于聚光燈下,間接地圓了他去好萊塢的夢想。
張朝陽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奮斗,“個人主義只是一種目標,要把公司做的市值特別高,有多少股份,賺很多的錢,過著非常瀟灑的生活,那是個人主義的想法。但是如果你只是這么想的話,公司很多事思維惰性就不想去理了。”
張朝陽什么都有了,但他并不幸福,“我這么有錢,卻這么痛苦。”他從明星CEO變成了一個影子CEO,不再見廣告商,不再安排公司內部的會議,記者見不到,秘書也見不著,他把時間花在看書、音樂、蹦迪、散步、登山、運動和養生中。
張朝陽不在聚光燈下的這兩年,老對手新浪已經成為一家純粹的資訊門戶,網易蛻變成一家游戲公司。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崛起。2010年第一季度,搜狐市值26.7億美元——而騰訊和百度的市值均超過了300億美元。
2011年11月,張朝陽復出,提出再造搜狐,但這次復出沒多久,張朝陽就再次閉關了。張朝陽用“悲催”來形容他的2012年,患上抑郁癥的他曾拜訪美國的科學家、心理醫生,研究行為心理學,也研究各種宗教,并去尼泊爾實地感受體驗。
從2012-2017年,從抑郁癥閉關到復出后的親力親為,從佛教哲學的思考到瑜伽游泳跑步,最后,張朝陽終于在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中尋找到了歸宿。這期間,張朝陽不是沒想過讓搜狐重新回聚光燈下,他曾提出再造搜狐,也曾提出讓搜狐回到中國互聯網舞臺中央。
來源:視覺中國
這五年,時隨勢易,中國互聯網的競爭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站在舞臺中央,退出,再進入,再退出……放眼中國的企業圈,這么任性的CEO恐怕找不出來第二個。張朝陽曾在2019年接受《深網》專訪時表示,“但是我也喪失了很多機會,本來我要是沒那么懶惰的話,我這個CEO很多沒做好,該關心的不關心。”
回看過往,張朝陽認為,“有一些事是本性驅動著我去做,那時候真是沒長成……我是花了50年才成熟。”
想明白這點,張朝陽已經走過了人生的50年,從無知少年到清華學霸,從美國留學到回歸后的互聯網教父,從中國首富到時尚圈浪子,從抑郁癥閉關到復出后的親力親為,從佛教哲學的思考到瑜伽游泳跑步,最后,張朝陽終于在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人的腦子就像在半山腰,不進則退,沒有任何約束就滾下去了,因此需要自律。”走出精神困境的張朝陽解釋,自律不是說縱容自己去尋歡作樂——人生本身是苦海,快樂是一個副產品,不是追求的目的;自律也不是鼓勵自己去解決問題對抗焦慮,而是接受人生是無常的。
在張朝陽看來,行為心理學比宗教的理論更有效,宗教是發明一種方法讓人被動地重復練習活在當下,行為心理學更主動,給人扔一根價值觀的繩子拽走,“我的人生意義很重要,死不死很重要,經過反復做事情,最后你不去擔心各種可能性了”。
“當我們把目標瞄準在我們存在的意義,要活一個說法,這時候整個零亂的大腦就會被這樣一個價值觀或者意義所牽引著,集中精力去完成我們的使命。而當完成我們使命的時候,我們的妄念和所有的各種痛苦、焦慮都紛紛地倒下去了,剩下的是一種副產品。”張朝陽闡述。
“從《北方的河》到《約翰克里斯托夫》,到后來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曾代表我生命狀態的三個小說,搞得我腦子里亂七八糟的。”張朝陽曾告訴《深網》。這三個小說可以隱約的窺見張朝陽逐漸化繁為簡的人生。
“以《千里江山圖》和《富春山居圖》兩幅畫為喻,一幅是滿滿的細節,而一幅是一半的留白;一個是18歲的天才少年畫家王希孟渴望站在舞臺中央而展現自我,而一個是已經80歲的黃公望半生零落后的世事洞明——一種收放自如的內心平和。”一位媒體人如此點評。
現在的張朝陽離娛樂圈越來越遠,“現在我更在意自己的評價,要過有意義的生活”。當然,意義究竟是什么,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