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終于出手,馬云擁有1200億海外資產?資本真面目到底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2-05-16 06:52:27  |  來源:騰訊網  

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被罰款182.28億元,可以說是給了互聯網企業當頭一棒。而與阿里巴巴緊密相連的名字——馬云,也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在這之前,馬云已經沉寂許久,隨著反壟斷法的實施,馬云的資本家面目也顯露了出來。

據傳言,他在海外擁有眾多資產,高達1200億。馬云早已不是那個親民的“馬老師”了,而是一位標準的資本家。那么馬云和阿里巴巴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在反壟斷大力實行的過程中,他們又做了些什么觸碰法律底線的事呢?

馬云

抨擊銀行制度,試圖觸碰底線

馬云作為一個互聯網界首屈一指的人物,曾在2020年10月的外灘金融會上,發表了一番“有意思”的言論。在以阿里巴巴馬首是瞻的互聯網界,馬云的話也像是金科玉律一般,影響著很多互聯網人。馬云頭腦敏捷,眼光長遠,但是這次他發表的言論卻著實有些“危險”,甚至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馬云所言現在的銀行都是一些當鋪思想,抨擊了銀行現在的制度。除了“腳踢”銀行外,他還“拳打”監管制度,對現在的監管制度提出質疑,甚至還稱巴塞爾協議就是一個“老人俱樂部”。他這副懟天懟地的樣子迅速引起了金融界的廣泛討論,不少同行都覺得馬云這是一時失常,才敢這樣說。

螞蟻集團

在當時螞蟻集團即將面臨上市,這對于馬云來說是一張實打實的王牌,一旦成功上市,不但讓馬云自己的身價躍升,對全國的經濟市場也有積極影響。確實,一個項目的成功會面臨各方的壓力,其中就包括馬云所抨擊的監管制度。但是他只大肆談論了制度的不好,卻忽略了制度帶給他的便利。

從阿里巴巴所創立的支付寶,成為一款國民級的支付軟件,到其衍生出的余額寶和花唄,馬云所領導的阿里巴巴一直都是互聯網企業的龍頭。對于整個中國經濟來說,馬云無疑是貢獻了一份力量。然而在阿里巴巴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監管難道僅僅是給予了壓力而沒有一點支持嗎?

馬云

實則不然。馬云和阿里巴巴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是受到了一些來自于監管的壓力,但是監管制度是基于整個市場制定的,并非只是針對他一個企業,所以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克服這些苦難。之所以馬云和阿里巴巴能發展得這么好,這主要是因為監管層面給出了不少優惠政策,不過這些優惠政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阿里巴巴只是順帶著擁有了很多發展的機會,所以馬云的言論受到了很多抨擊,有人覺得他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資本追求的永遠是利益,馬云也是如此,在嘗到了甜頭之后,回頭再看什么都變成了阻礙他的桎梏。但是金融監管勢在必行,而強監管更是未來的大趨勢,資本的利益永遠不能凌駕于國家的利益,一旦有非分之想,最后肯定會觸碰到法律的底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馬云

完成資本積累,滋生壟斷想法

資本在成長過程中,一旦掌握了某些“單向管道”,便滋生了壟斷的想法。壟斷對于任何一個市場經濟來說,都是有弊無利的一件事,但是阿里巴巴就恰好撞在了這個槍頭上。

2021年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調查了阿里巴巴的壟斷行為,并且判處了182.28億元的巨額罰款,希望阿里巴巴和馬云引以為戒。而罰款的理由則是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實施濫用市場支配權。

馬云

這也是自從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打出的最響亮的一巴掌。監管人員不是看不見,只是為了從大局出發。而馬云和他背后的阿里巴巴還是選擇了鋌而走險,選擇了眼前的利益,進而實施壟斷。國家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也為整個金融界敲響了警鐘。阿里巴巴的被罰表明了國家絕不容許資本肆意橫行的決心。

雖然現在馬云已經“退休”,不再是阿里巴巴明面上的掌權人。但是不難想到,阿里巴巴的種種作為必然與他緊密相連。如今阿里巴巴被重罰,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家對于反壟斷法的實施十分重視,手段雷厲風行,不論是“大佛”還是“小佛”,都不能挑戰法律的底線。另外,這次的重罰也警告了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市場上,誰都不能做出違法的行為,更不能侵害平臺、商家以及消費者的權益。

這對于互聯網市場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大震蕩”。反壟斷法對于行業來說是一種必須遵守的規范,正是因為有了反壟斷法,各個行業的環境才能因此得到控制,得到凈化。更重要的是,反壟斷法所帶來的最大的積極影響則是維護行業的公平競爭,讓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能蓬勃發展,而不是受制于資本壟斷之下。

阿里巴巴這次所觸碰到的就是反壟斷法的底線,它肆意妄為,在市場上實施所謂的“二選一”行為,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這嚴重地限制了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的競爭和發展,同時也對商品服務造成了惡劣影響,對資源要素的自由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妨礙。

馬云

阿里巴巴的這種行為對行業的經濟創新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于受益于平臺的商家來說,也侵犯了他們應有的合法權益,對于在這些平臺消費的消費者來說,也有所損害。所以阿里巴巴被罰款是注定的,它終究是個巨大的資本,一旦實行了壟斷,對于它來說可以說是獲利無窮。相信馬云也明白這一點,才默許了阿里巴巴的此種行為。

從這件事也不難看出,馬云的真實面目還是一位資本家,資本的“真面目”也徹底曝光出來了,那就是利益為先,其他為后。

維持市場平衡,嚴格限制資本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發展得十分迅速,阿里巴巴、京東都是屈指可數的翹楚,但是互聯網企業正因為它的便捷和覆蓋面廣,也極易實施壟斷。所以中國反壟斷法的實施更是刻不容緩,盡管互聯網企業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該立規矩就是要立規矩,資本永遠不能超過國家劃定的紅線。

對于這些互聯網巨頭來說,反壟斷法就是懸在他們頭頂上的一把利劍,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下來。所以對于那些違背市場規律,無視法律底線的企業來說,能夠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互聯網企業無疑是一個紅利行業,尤其是它占有巨大的中國市場,憑借著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輕而易舉地獲取紅利。再加上國家對于這類企業一直是比較寬松的監管政策,從而助力互聯網企業積累了最原始的財富資本。

馬云

據傳言,馬云在海外的資產已經達到了1200億。后經證實,大概率是不實消息,不過從近期人們對馬云的評價來看,馬云親民的形象已經不復存在,不少人都開始質疑馬云。畢竟他能說出“我對錢不感興趣這句話”,就表明了他很有底氣,背后的資金實力很可能大到我們無法想象。

明明是獲利于政策,但是依照馬云的說辭,卻成了政策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這更是無稽之言。現在在原始資本的推動下,互聯網的翹楚都已經逐漸布局到了各個行業,幾乎是見縫就鉆,織就了一張巨大的網。正因為互聯網的覆蓋面廣,可以更多地積累用戶,并且很少有用戶流失。這種略顯安逸的生活開始讓互聯網翹楚們止步不前,就比如阿里巴巴來說。更多的是“舊瓶裝新酒”,換個模子就開啟下一場的“狂歡”。

不得不說,中國許多互聯網企業都失去了創業時的真誠,僅僅是把用戶當成了一種工具,變著法地來獲取流量。他們手中的資本積累得足夠多,幾乎是幾大平臺完成了對整個互聯網的壟斷,他們喪失了對中國互聯網用戶原本的耐心、尊重和誠實,同時以資本為底氣,開始對中國的法律權威發起挑戰,更是缺少了以前的對市場的敬畏之心。

互聯網是一個大趨勢,尤其是現在看來,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也正是因為不可缺少,難以分割,讓很多龍頭企業有了想要壟斷的底氣。

馬云

馬云和阿里巴巴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由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可以更快地掌握用戶的數據,只要它們愿意,用戶的信息就能隨意被竊取。阿里巴巴旗下的很多軟件都有這樣的弊端,針對這個問題,工信部也積極進行整改,甚至加強力度,處以嚴厲措施。

然而依靠著自己的資本底氣,不少互聯網企業就是拖著,始終不肯整改,甚至馬云還說出,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就是喜歡用隱私換便利,還一度批評中國的金融監管就是當鋪行為。阿里巴巴這次的當頭一棒,是國家給馬云還有其他互聯網龍頭的警告,更是對這些資本壟斷所展示出來的強硬手段。國家必須掌握整個經濟市場,維持市場的平衡,而在這個過程中,絕不會讓資本肆意妄為。

關鍵詞: 國家終于出手 馬云擁有1200億海外資產資本真面目到底是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