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
編輯 |
1
因為疫情中的無接觸需求,無人配送車的價值開始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近日,馭勢科技聯合廣州聯通、中國聯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將一批無人配送車Uibox從浙江嘉善送至廣州。據介紹,Uibox無人配送車每次可運載200公斤的物資,滿載續航距離可達80公里,目前已在廣州白云區方圓小區啟用。
馭勢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自動駕駛公司,有 主研發的U-Drive智能駕駛平臺。商業化方面,公司面向機場、 區物流、 公交和乘 個 出 等細分市場推出了定制化 駕駛解決 案。
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告訴界面新聞,無人配送車帶來的營收目前在公司占比相對最高,同時也會是今年下半年公司推進商業化的一個重點。
盡管無人配送車正在獲得更多關注,但這其實是一個慢行業。吳甘沙表示,在這個場景的TOB生意中,“你可能得在一個燈塔客戶上面經營3到5年才能做大并形成價值閉環。”
首先,從項目POC(概念驗證)到立項可能就會花去一年,第二年當企業采購幾臺車之后需要反復驗證,確定能夠降本增效才會真正進行規模化的部署。
“所以戰略上我們是按照持久戰的思路去打,而不是速決戰。”吳甘沙認為,這也是巨頭無法冒然進入這一領域的原因。
自動駕駛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其商業化仍然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吳甘沙運用了一個相對普遍的標準來定義其商業化的成熟,即特定市場中,自動駕駛所代表的業態能夠達到15%至20%的滲透率。“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很難判斷說哪一個特定的場景組合能夠最快跑出來。”
從全行業的視角來看,吳甘沙認為自動駕駛某個場景下的商業模式能否跑通,需要以安全性為前提,并在一個多維度正交模型中進行驗證。其中,場景復雜程度、速度與風險、人與汽車的權責區分是三個主要維度。
例如,乘用車在城市道路就處于場景復雜、中低速、風險因素較多的狀況,而在這里司機(或者說人類)仍然是判斷主體也是責任主體,因而現階段只能以功能有限的L2級別ADAS輔助駕駛系統為主。吳甘沙認為,至少三至五年內,城市區域自動駕駛都會以L2為主。
而在商用車領域,按照前述模型,自動駕駛產品應用的規模化將會從載物到載人,從低速到高速,從小型車到大型和重型車,從限定場景到開放道路。
據介紹,截 到2021年1 ,馭勢科技擁有超過500名員 ,其中研發 員占團隊規模的80%,50%以上團隊成員為博 和碩 學歷。
吳甘沙曾擔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 、 席 程師。在他看來,團隊成立初期氛圍更像是做科研,而要讓一個“寫論文”、“做算法”的團隊向做產品和商業化進行轉化,也是創業之后需要持續擴展的一種能力。
至于方法,吳甘沙前不久請了一位老師為團隊做了兩天的workshop,重點講解傳統的商業化方法論。與此同時,他對整車廠、機場、高鐵站等合作方也有一些新的看法,“現階段很重要的是,我們已經不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處于零和博弈的這樣一種關系了。”用他的話說,更多是一種在生態層面協同創新的關系。
關鍵詞: 自動化駕駛商業化前夜 馭勢科技重點押注無人配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