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貓的熊
世界富豪埃隆·馬斯克,剛剛拿下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交平臺推特。
據公開報道,當地時間4月25日,推特公司接受了馬斯克的收購協議。根據協議,馬斯克將以每股54.2美元,總計約4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推特。
交易完成后,有著16年歷史的推特,將成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這筆交易也成為史上最大的杠桿收購交易之一。
但從收購過程來看,馬斯克幾乎沒有遇到太多的阻礙,從投資到最終收購只花了十來天,盡管期間一度遭到了推特董事會的反對。
從萬億帝國的特斯拉,到太空公司Space X,野心是星辰大海的馬斯克,商業版圖不斷膨脹,這讓他的身價水漲船高。
馬斯克的商業版圖
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上,馬斯克以2680億美元的身價穩居全球首富寶座。充足的糧草,讓他在此次收購推特時顯得游刃有余。
而440億美元拿下推特,除了讓人感嘆“資本的力量”、“有錢任性”之外,還讓很多中文網友好奇,世界首富馬斯克究竟要干什么?
通過推特操控輿論?給特斯拉打造一個免費的廣告平臺?在馬斯克看來,以上理由估計都站不住腳。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位在推特上有8300萬粉絲的超級網絡大V,多次提到他對言論自由的期待。
他希望推特成為一個更開放、包容,人們能暢所欲言、表達不同意見的平臺,一個數字時代的城市廣場。
但就像此前封禁特朗普賬號所顯示的,現在的推特不僅算法封閉不透明,而且嚴格的內容審查機制以及對違反規則用戶的封禁處理,讓社交平臺偏離了城市廣場的本義。
在收購之前,馬斯克還曾經在推特上發起投票,詢問網友對推特的態度,據說有200多萬網友參與了這項投票,且有70.4%的人認為推特沒有遵守言論自由這一原則。
這項投票的結果,也許讓馬斯克堅定了收購的決心。
本著打造“最大程度信任和廣泛包容的公共平臺”的目的,馬斯克承諾,會對推特進行重大改革,并表示只會禁止非法內容,會開源算法增加公眾的信任。他還希望,“批我最兇的人仍然能留在推特”。
馬斯克向人們描繪了他眼中的社交媒體的理想模型:開放包容,廣泛地信任,甚至連核心算法和審核標準都是透明的。
改造推特的動機,讓為馬斯克增加了一些理想主義色彩。但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馬斯克不會白白花440億美元,來投資一個多次卷入政治斗爭,且還在持續虧損的社交平臺。
商業巨富們通過掌控媒體平臺來提升影響力,為自己的商業版圖打造一個更便捷的發聲渠道,馬斯克并不是第一個。
在一條“是否支持馬斯克收購推特”的投票帖中,有73%的用戶選擇了支持。
早在2013年,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就花費2.5億美元收購了《華盛頓郵報》。而中國國內的一些互聯網企業大佬,對傳媒平臺的投資收購舉動,也不勝枚舉。
不過,國內那些曾經像馬斯克一樣跨界馳騁疆場的大佬們,如今在強監管之下,正在慢慢退居幕后,退出歷史舞臺。這種內外有別,也讓馬斯克的操作,在我們看來顯得有些匪夷所思。
從汽車工業到航空航天,從腦機接口到社交媒體,馬斯克的商業版圖持續擴張,對經濟和生活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這不妥妥的資本無序擴張嘛。
馬斯克說,推特現有模式無法繼續維系繁榮以及承擔社會責任,因此公司必須私有化。放在中文互聯網的語境下,這就更難以理解了。
在很多網友的認知里,社會責任是與資本家無緣的字眼,它更多姓“公”。而馬斯克卻想通私人化的方式,來讓推特更多地履行社會責任。
如果套用中文互聯網的監管邏輯看,馬斯克標榜要打造的那個“最大程度信任和廣泛包容的公共平臺”,在某種意義上,何嘗不意味著不作為呢?這不也是妥妥的缺少主體責任嘛。
面對馬斯克收購推特后自己是否回歸推特的提問,特朗普表示自己不會回歸,同時還給出了一個備胎們最害怕的形容詞——“他(馬斯克)是一個好人”。
但在國際市場贏麻了的馬斯克,在國內卻在變得面目可疑。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有一條點贊很高的跟帖寫道,“總感覺這個人危險”。
也許是從國內互聯網科技大佬的命運,預見了馬斯克的結局?或者,只是單純基于對一個似乎要統治地球的野心家的擔心?又或者其他?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