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上線“移動電子哨兵”2.0版,即“一碼通行”模式,乘坐公共交通只需掃一次,就能同時完成支付和核驗健康情況。“移動電子哨兵”只是科技抗疫的一個縮影,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加快構建從源頭到末端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科技創新體系。
近期,深圳科技抗疫還有哪些不俗表現?下一步還有哪些技術和手段會投入其中?深圳衛視《晚間報道》聚焦該主題進行了報道。
(點擊觀看完整版視頻)
深圳首推公交出行“一碼通行”
核驗支付一次完成
近日,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體驗了公交出行“一碼通行”。此前,深圳市民乘坐公交車,需先掃場所碼,核驗后才能乘車,至少需要3個步驟才能完成。
現在,市民只需使用“深圳通”乘車,就能同時完成支付及健康情況的核驗,并通過語音播報告訴司機,大大降低了市民的乘車時間成本和司機的工作程序。
深圳在全國率先推出公共交通防疫出行“一碼通行”模式,目前已覆蓋了全市16000多臺公交車輛。該系統是在原有車載掃碼設備的基礎上進行模塊升級,累計為公共交通行業直接節省經費超8000萬元。
同時,該系統在原乘車支付碼頁面中增加了授權條款和彈框,在市民知情且同意授權調用其健康碼信息的情況下實時調取信息。在前端設備完成校驗后,對個人健康碼信息不作保存,做到即用即棄。即在科技抗疫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保護數據安全和市民個人隱私。
“一碼通行”已覆蓋全市公交車
為不同乘車需求提供多元化選擇
深圳巴士集團智慧管理中心主任陳燁介紹,巴士集團并沒有部署新的設備,幾乎是以0成本,僅升級后臺的方式,完成相關升級工作。
這項改變對公交行業來說意義深遠。非實名制用戶需在出示支付碼之后,打開手機健康碼或刷身份證來核驗健康碼;“深圳通”用戶可以“一碼通行”,也可以通過刷身份證、健康碼、粵康碼等方式通行,為不同乘車需求的群體提供多元化選擇。
“一碼通行”覆蓋了全市所有的公交車,大概總數超過16,000輛。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智慧交通處處長徐忠于介紹,三大公共交通公司巴士、東部和西部,特別是巴士集團作為試點率先實現,也為該領域積累了相關經驗。目前,正在研究推廣到其它公共交通。
深圳為戰疫提供
“檢、防、治、控”科技支撐
公交出行“一碼通行”是科技抗疫的生動案例。實際上,深圳已構建起常態化疫情防控科技體系,為戰勝疫情提供“檢、防、治、控”全方位、全過程科技支撐。
助力提升核酸檢測能力,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打響了“家門口”的抗疫保衛戰。企業自主研發抗疫設備,10混1每日最高可檢測60萬人份樣本,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單機日檢測通量可達1萬例。
在疫情最吃勁的時候,深圳人工智能企業主動請纓支援抗疫。自動駕駛輕卡滿載著防疫物資晝夜不停地奔波在三區內,3D視覺方案為抗疫一線的服務機器人提供“智慧之眼”。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室外智能防疫機器人和咨詢測溫機器人24小時在崗工作,可以提供無接觸的體溫監測、口罩監測、消毒殺菌、遠程導診等服務,分擔了抗疫一線醫護和工作人員的壓力,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此外,疫情期間遍布在深圳各個角落的無人機、人工智能、5G應用也讓這個城市空前地進入到了“人機聯手”時代。
據了解,接下來,深圳將持續完善從源頭到末端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科技創新體系,加快一批疫情防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為戰勝疫情筑牢科技防線。
深圳無人技術在快速隔離 快速診斷
快速響應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深圳在多輪抗疫中,發揮了無人技術以及方案的優勢,為深圳在快速隔離、快速診斷、快速響應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特別是在高感染、快速迭代新病毒過程中,作用尤為顯著。
他建議,未來在抗疫中,應致力于將無人技術拓展至未來產業以及更廣泛的領域,讓更多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迭代出新的產業,讓無人技術變成未來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強大支撐和強大支柱。此外,這些手段的應用,也將助力深圳智慧城市的打造,在全國起示范帶動作用。
晚間觀察:
抗疫,離不開科技的強有力支撐,因此抗疫的的過程,也是我們的科技水平、科技應用以及產業化能力接受檢驗的過程。兩年多來,經過不斷摸索,深圳為抗疫提供了“檢、防、治、控”全方位、全過程科技支撐,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疫苗的進一步研發、特效藥研制以及智慧城市的目標等等都決定了我們還不能停步。科技抗疫,深圳應該也有實力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主筆 / 聶雙雙
記者 / 王延林 劉美佳 聶雙雙 李健
責編 / 周占武 殷夢
編輯 / 付佳琪
關鍵詞: 加快構建常態化疫情防控科技體系 深圳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