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不是壟斷生意

發布時間:2022-04-20 21:08:46  |  來源:騰訊網  

據媒體報道,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因不堪每年近千萬元的訂購費,不得已宣布停用中國知網。對此,知網方面予以了否認,但中科院圖書館立刻對該回應進行“辟謠”。隨著輿論發酵,知網所謂“知識分享”的經營邏輯再次遭到廣泛質疑。

“用不起”“忍不了”,中科院的惱火不是孤例。近些年,已至少有6所高校公開抵制過知網,其中不乏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學府,而原因也都是連年漲價、費用過高。有高校表示,2000年以來,知網數據庫價格的年平均漲幅超過10%,近十年更將近20%。一般而言,售價上漲意味著成本升高。然而在知網這里,不僅對期刊文章和碩博論文所付稿酬微乎其微,更干起了“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比如對一些文章未經授權就直接收錄,結果作者本人下載還得自掏腰包。由于“吃相”過于難看,知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遭到輿論聲討,但每次要么表面上道個歉后繼續我行我素,要么象征性降點價格做個危機公關,要么干脆對高校“斷網”揚言“愛用不用”,儼然“店大欺客”。

平心而論,收費并不是知網的“原罪”。平臺提供論文查重、一站式搜索、學術資源電子化等信息服務,獲得相應商業收益無可厚非。但“知識分享”畢竟不是唯利是圖的生意,普惠性和公益性應當是第一位的,單純強調商業性,甚至搞起“知識壟斷”,就南轅北轍了。更何況,尋根溯源,1999年,作為“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組成部分,中國知網主打“知識線上化”,為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帶來了便利。也基于此,國家隨后將其列入“火炬計劃”,大量高校近乎無償地貢獻了自己的學術資源??梢哉f,是國家力量成就了知網,學術界的無私支撐了知網。但隨著自身盤子越做越大,知網不僅沒有將社會善意作為激勵創新的催化劑,反而將這份支持視為攫取壟斷利潤的墊腳石,對“知識分享”的阻礙日益凸顯。

論文數據庫,作為學術信息傳播的“中間商”,決不能掉進錢眼里。這一方面有賴于輿論持續發力監督,倒逼平臺對自身經營模式和行為進行反思,改進服務質量。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需要主動作為,打破行業壟斷,促進論文數據庫市場進行充分競爭。有專家認為,知網在版權數量、議價能力及用戶依賴程度上優勢非常明顯,已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連綿不絕的漲價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違反《反壟斷法》,亟須一個權威的說法。同時,作為當今社會一項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知識分享”平臺的建構也需要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在市場化手段之外能不能打造出一個公共性的學術數據庫產品,讓作者、報刊社、數據庫企業、機構和普通用戶等各方實現“共贏”,降低“知識分享”的門檻,恐怕是更為緊要的現實課題。

知識可以付費,但不能坐地生財。用信息技術給學術資源賦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關各方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為中國的科研創新做出真正的貢獻。

(原題為《知識分享不是壟斷生意》 作者 鮑南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關鍵詞: 知識分享不是壟斷生意 中國知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