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療法+保險:紙上談兵的新概念還是變革性的數字化創新?

發布時間:2022-04-20 12:56:39  |  來源:騰訊網  

保觀 | 聚焦保險創新

隨著我國數字療法的商業模式日漸清晰,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熱潮。但誰為數字療法買單?成為了行業中創新企業的首要難題。

如今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導致醫療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2021年我國慢性病患者數量高達3億,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后,帶給了患者、家庭乃至整個醫療系統長久的陣痛和經濟負擔。

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行業也開始從多個角度切入慢病管理,從而緩解慢病診療的嚴峻形式。

2022年2月,海南省發布了《海南省數字健康“十四五”發展規劃》,規劃中有提到為了進一步滿足居民包括慢性病等疾病治療和健康管理需求,將“數字療法”寫入省級規劃,這也是數字療法首次被列入省級規劃,引發了行業強烈關注。數字療法儼然已經成為了防治慢性病和緩解慢性病疼痛的有效手段。隨著我國數字療法的商業模式日漸清晰,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熱潮。

但誰為數字療法買單?成為了行業中創新企業的首要難題。

數字療法與數字醫療有本質區別,

支付機制成首要難題

數字療法最早的概念是在2013年由美國數字化健康管理機構Omada Health提出,這一醫療科技新概念傳到國內,立馬受到了大量資本的青睞。

數字療法的權威定義是:由軟件程序驅動,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干預方案,用以治療、管理或預防疾病。通俗來講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數字化醫療手段對患者進行病情預測和健康管理。

其實很多人都會把數字醫療和數字療法混為一談,但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從出發點來看,數字醫療是具有循證依據基礎的,適用于醫療流程的技術、平臺或者是產品。而數字療法的核心功能是由軟件驅動,服務的對象更聚焦于患者。從產業鏈來看,數字療法行業產業鏈是數字醫療產業鏈的一個分支,涉及到了軟件制造商、藥品器械、保險公司合作等。

數字療法的用途和種類有多種,但核心的用途主要有預防疾病、管理疾病、預防改善健康功能三大類。當然數字療法可以單獨使用,作為第三方認可的醫療保健服務,也可以和藥物、護理、醫療器械配合使用。

如今數字療法的應用范圍極為廣泛,覆蓋到了軟件硬件設備制造商、藥品器械生產商、醫療機構的護理服務、以及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開發等等。而數字療法的產品主要以大量基礎數字技術為基礎,涉及到了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VR技術、無線設備、硬件傳感器和軟件傳感等。列如慢病管理類器械提供商愛奧樂,利用了人工智能,研發了血糖血壓的數據采集的數字療法產品,具備快速測量、數據穩定精準、自帶多種傳輸等多個功能,可讓患者通過科學規范的數據管理和分析,更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健康情況。

2019年國內互聯網慢病行業規模700億,潛在規模3000億。龐大的市場規模也帶動了數字療法的迅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打有“數字療法”標簽的企業共有81家,多集中在2014年到2018年之間成立,且融資輪次其中在C輪之前,但目前國內的數字療法仍處于探索階段。

部分數字療法公司相關信息

如今國內數字療法企業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第一:腫瘤治療領域,但目前在腫瘤治療領域并未形成全面的競爭態勢,數字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場景還比較狹窄,需要更加成熟的技術和臨床數據。第二:慢病治療領域,國內外數字療法企業競逐最多的賽道之一,入局相對簡單,技術成熟。第三:精神疾病治療領域,數字療法如今也成為了各類精神疾病的突破口。第四:其他治療領域,比如眼科疾病和皮膚病,但因為賽道玩家較少,略顯冷清。在主要產品方面,大多數企業主要涉及探索慢病管理、隨訪系統、互聯網診療平臺、移動醫療硬件等業務。

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數字療法的發展也面臨多方面問題。第一,數字療法比較于一般的健康護理產品,軟件研發和公司運營成本更高。以醫療數據為例,數字療法對病患的早篩和產品設計需要大量的醫療數據作為支持,比如海外的Marpai Health就花費了5000萬美元搭建了數據處理智能平臺,這需要極大的運營和投入成本。第二,數字療法的產品比較復雜,需要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在2022年3月7日和9日,藥監局陸續發布了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的相關文件,但國內在數字療法的監管上,依舊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注冊拿證的過程漫長等問題急需解決。第三,數字療法的準確性并不能完全替代醫生,因為數字療法必須按照循證醫學來處理,這意味著其必須有醫生來控制方向,結合醫學的循證原理來指導并干預病人的具體行為。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支付機制有待完善。數字療法的產品以及護理體驗由誰來買單,是用戶本身還是保險公司或是平臺本身?這些問題也需要時間來慢慢摸索。

數字療法和保險創新的有機融合

2020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健康管理服務的通知》,引導國內的健康險市場向管理式健康險邁進。在大背景下,多家保險公司開始嘗試數字療法和保險產品的有機融合,探索“保險+健康管理”數字化的商業模式。

而數字療法和保險產品能夠進行融合創新,很大基礎上是商保與數字療法能夠天然契合,契合的原因主要以下幾點。第一,由于醫療行業的嚴謹性,數字療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治療概念,在國內是具有風險的,而作為保險公司是要對風險兜底,對風險進行評估和定價,這也是保險公司的核心職能。第二,數字療法能夠為國內的醫療保險支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推動保險的數字化建設,實現精準服務,幫助保險公司實現控費需求。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可以結合建立新的商業體系。

那么數字療法如何與保險進行融合創新?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構建“預防式醫療”閉環

構建“預防式醫療”閉環簡而言之就是由保險為醫療提供支付和管理,由醫療為保險導流和交互。“預防式醫療”有兩大閉環,分別是內循環和外循環。

內循環是指:由早篩開始,引起輕癥人群的焦慮,銷售早期干預服務或慢病管理。然后通過慢病管理中獲得客戶相關健康數據。外循環是指:干預之后,用戶的健康狀況得不到改善或者加重,再進行保險兜底,推薦相關的慢病保險。

“預防式醫療”閉環的構建,有利于保險和數字療法形成正向的激勵循環。數字療法在其中起到了讓用戶從“管理式醫療”過渡到“預防式醫療”的作用,通過數字化的篩選和干預,讓慢病用戶體驗更精細的診斷和干預服務,然后再通過保險實現支付閉環。

擴大核保依據范圍

傳統的核保手段一般依賴于體檢,包括血檢和尿檢等。隨著數字化被大眾更廣泛的認可,核保的手段也在更新迭代。通過智能設備采集患者的聲音、腦電波、眼動,成為新的核保依據。

2021年蘋果手表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批準,用來識別心率以及心房顫動。那么在不久的未來,基于移動網絡智能設備的數字療法在極有可能成為一種全新的核保手段,而不再只有“線下體檢”的方式。

數據支持下的多層次服務

數字療法下的保險產品設計都是基于大量患者的相關健康數據,保險公司積累了大量的保單數據,可以提供給數字療法,而反過來數字療法下的產品也彌補了保險的服務短板,可以進一步為客戶提供深層次的服務。同時數字療法產品所處理的是患者健康相關的數據,數據的保護和維護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數字療法和保險的融合也面臨著困難,首先我國數字療法仍處于探索階段,一直到2020年國內才批準了首個數字療法Ⅱ類醫療器械,雖說已經有數字療法的保險產品問世,但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商業體系。數字療法主要瞄準的是傳統保險忽視或是覆蓋能力不足的領域,比如說保險服務空白、未保障到的病種范圍等,但覆蓋的前提是需要技術、監管、上下游產業鏈相對完善的商業體系的支持,所以數字療法想要取得保險行業和市場更廣泛認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次數字療法不斷更新迭代的產品屬性也是審批監管的難點,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療法下的保險產品的算法也會發生變化,經過迭代后的保險產品是否需要審核?審核的周期多久?通過怎樣的方式審核?這都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未來商保是數字療法的首要支付方

數字療法的支付方是多元的,可以是個人用戶、醫保、B端客戶,保險公司。但目前來看在數字療法潛在的支付方式中,商保無疑是最合適,也是行動最快,且已經有多個相關合作項目實施落地的。

首先我們看國外保險公司引入數字療法的具體案例。

SOMPO推出眼球追蹤技術的認知健康解決方案

日本的頭部保險公司SOMPO在2019年與數字健康平臺Neurotrack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和完善阿爾茲海默癥測試的數字療法服務產品,為所有客戶提供一種使用眼球追蹤技術的認知健康解決方案。

該服務提供了一套已被臨床研究驗證的認知評估,包括使用眼球追蹤技術的認知測量。該服務還向用戶詢問有關六個生活方式領域的問題:飲食、鍛煉、睡眠、放松(壓力管理)、大腦訓練和社交參與從而改善用戶的特定生活方式。同時所有的服務都是通過一個移動應用程序來實現的,用戶可以使用應用程序的建議來改善他們的日常行為,結合經過驗證的建議,逐步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而且從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發現到有針對性地改善大腦健康,都是用智能化解決方案實現。

SOMPO還推出一款“微笑安全保險”,為輕度阿爾茲海默患者提供一次性癡呆早期支付,可以和移動應用程序里的服務配合使用。

聯合醫療保健推出虛擬物理治療計劃

2022年年初,聯合醫療保健與數字治療初創公司Kaia Health合作推出了一款針對客戶的虛擬物理治療計劃,改善人體肌肉骨骼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參與虛擬物理治療計劃的客戶,可以在應用程序上進行數字療法的物理治療(PT)練習,程序會進行智能化的動作反饋,還可以通過電話或應用內聊天功能獲得專業人士的一對一健康指導。個性化健康指導和與醫療提供商合作的組合,讓客戶享受比傳統護理更好的效果。

同時虛擬物理治療有助于減輕保險公司的長期支出,減輕客戶的護理治療成本。

我們再看國內保險公司引入數字療法產品的案例。2021年10月,眾安保險推出專為中老年人群定制的“腦無憂認知癥防護險”,該產品引入海外有效的BBRT認知癥自助訓練數字療法,通過商業保險整合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服務。2021年妙健康與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合作,推出創新型保險產品“控壓衛”,這是一款高血壓住院的醫療保險。此外大家人壽和民生銀行合作,將數字療法篩查工具嵌入,為數萬名老人開展“在線腦健康篩選”等。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將數字療法的方案引入到保險產品中來,可以實現對慢病用戶的精準管理,長期數據追蹤,還可以重構新的保險產品,保單擴大范圍等等。

同時數字療法與保險創新未來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因為我國的商業健康險規模大,健康險市場正向管理式健康險邁進,在未來數字療法或許可以成為非標體健康險的重要抓手,健康管理服務也將成為保險產品發展下的新形態。

關鍵詞: 數字療法+保險紙上談兵的新概念還是變革性的數字化創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