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學術大拿,同寫一篇論文,被發現多處抄襲,算誰的?

發布時間:2022-04-16 17:40:53  |  來源:騰訊網  

100位專家署名的論文竟然有多處抄襲,誰來“背鍋”?這篇論文由國家杰青、清華大學教授唐杰牽頭,專家們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繆老師從質疑與回應、責任與后果、問題與危機三個角度來聊聊這件事。

一、質疑與回應

4月8日,谷歌一位名叫Nicholas Carlini的研究員在自己的博客上發文,列出證據證明《大模型路線圖》,這篇作者中囊括了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科學家的論文,有多段“復制粘貼”了他自己的和其他科學家的論文,涉嫌抄襲的論文超過10篇。此后事情逐步發酵,國內國外的學術圈發出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4月13日,后續的兩件事發生,一件事發生在國外,另一件事發生在國內。

國外的這件事,是Nicholas Carlini再一次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知道自己的“爆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他希望這件事不要上升到“獵巫迫害”的程度,少部分作者的抄襲不應該由大多數作者來“背鍋”。他認為多段抄襲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學生在導師的壓力下工作,短時間內不得不上交結果。他還認為學界論文中有接近1%復制粘貼比要比《大模型路線圖》更高。

國內的這件事,是論文的組織單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了“致歉信”,一來確認抄襲問題確實存在;二來點出了涉嫌抄襲的具體段落(少于Nicholas Carlini指出的數量);三來說明了背景:智源負責這篇綜述的框架設計和稿件匯總,國內外100位科研人員撰寫了16篇獨立的專題文章,共200頁;四來表達了態度:邀請第三方獨立審查,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背后,是中國科學院,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是字節跳動、百度、小米、美團、曠視等企業。

二、責任與后果

從責任的角度來看,200頁的論文,相信絕大多數作者與抄襲是沒有關系的,但是既然大家都署了名字,自然就脫不了干系。智源啟動第三方審查后,必然要把具體的責任人(必然不止一個)“找”出來,否則這抄襲的“帽子”,大家都甩不掉。

從影響的角度來看,綜述本身是有意義的,同時也能提高不少參與者的學術影響力,但是被曝“抄襲”之后,文章本身的影響力下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100位作者,都是響當當的名字,轟轟烈烈地開場,結局卻成了“落寞”。是不是該反思點什么?

三、問題與危機

這一篇大文章,干活的和署名的是同樣的人嗎?有沒有人干了活卻沒署名?有沒有人署了名卻沒干活?署名人有沒有對自己負責的部分全文通讀,并認真檢查?組織者有沒有在收集來自四面八方的內容之后,認真地從頭到尾梳理一番,再放到arxiv讓國內外學者們“開眼”?

每年幾百萬學生從高中走入大學,每年一百多萬學生成為研究生,各位科研大佬,你們給這些學生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科研圖景”,你們在口口聲聲教給他們“做科研,誠信是基礎”的同時,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對得起這幾個字?為什么“科研民工”動不動就把“學閥”兩個字掛在嘴邊?你們真的不知道?

學術圈的“亂掛名”是不是到了必須清理的時候了?有人拉“大佬”掛名自己的文章,以便讓自己的文章登上更牛的期刊,有人把掛名當成禮物,去送人情,這是正常的現象嗎?所謂的學術合作,演化成了人情交際,你好我好大家好,誰還專心搞研究?

當學術不端已經被發現,我們怎樣去應對?是發明一個好聽的名字去美化它,還是無論是誰都一查到底,堅決處理?兩種方式會帶來什么不同的影響?想想吧,如今擁有話語權的人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科研圈未來十年、幾十年的“純凈度”。

對這篇大論文涉嫌抄襲,你怎么看?你認為這件事會如何收場?你認為我們的科研環境怎樣才能變得更加“純凈”?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轉發。

關鍵詞: 百位學術大拿 同寫一篇論文 被發現多處抄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