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裝備是在傳統專用設備的基礎上,結合運動算法,實現智能規劃運動軌跡、高精度運動控制的智能精密化生產。當下,智能制造裝備的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4月15日,國內電子專用設備與智能制造裝備領域中流體控制設備龍頭——安達智能(688125.SH) 登陸科創板。公司緊跟智能化步伐,在多項產品上均具備研發與創新優勢,形成了核心零部件研發、運動算法和整機結構設計三大核心技術領域的布局,實現為客戶提供整線生產綜合解決方案。
公司聚焦高端流體控制設備,進入國際高端消費電子制造商供應商體系后,與蘋果公司及其EMS廠商保持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2019-2021年,安達智能的收入從3.63億增長至6.28億,年復合增速20.38%;歸母凈利潤從0.63億增長至1.53億,年復合增速高達34.42%,利潤增速高于規模增速,體現出良好的成長屬性。
行業擴產設備先行
政策導向下國產替代加速
智能制造裝備是我國工業提高“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指標的決定性因素,其上游為電子元件和結構件,下游為消費電子、汽車工業、新能源、半導體和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下游制造業的工藝突破和生產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游智能制造裝備的技術發展。
隨著下游人工智能應用的不斷拓展與高精度、智能化的工藝迭代,產線柔性化需求與定制化程度越來越高,這都會對生產設備產生新的需求,例如2020年TWS耳機市場爆發式增長就帶動了蘋果公司及其 EMS 廠商的產能擴張。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2020年國內精密流體控制設備的市場規模約為272.3億元。未來隨著PCBA主板生產制程的不斷復雜化,每條SMT產線需配備的點膠機數量也會上升。同時,國家也將智能工業化的進程放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根據《中國制造2025》,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50%,到2025年需要達到64%。在政策導向下,行業擴產設備先行的底層邏輯依舊通暢。
目前,國內點膠機等流體控制設備行業參與者較多,但聚焦高端領域的企業有限,尤其在對精度要求較高的半導體封裝領域,仍由諾信等國外廠商壟斷。安達智能通過核心零部件與運動算法自主化,助推點膠機在高定位精度、高運行速度、高一致性點膠方面達到諾信等國際品牌水平,并且實現對每批次加工產品及加工時間的精準記錄、設備配有二維碼讀數等功能,在高端產品國產替代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由于設備質量與技術過硬,使安達智能進入了國際高端消費電子產業鏈。一方面,公司與比亞迪、蘋果公司或其指定的EMS廠商如歌爾股份、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全球頭部電子信息企業建立了合作,拿到了長期且穩定的訂單。據招股說明書,2018-2021年中期,安達智能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了113%、125%、127%和128%;另一方面,由于蘋果產業鏈整體利潤較為優厚,安達智能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高于同行業公司的平均毛利率。
核心零部件自研自產
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解決行業痛點
安達智能在技術與產品方面保持迭代與拓展,截至2022年2月17日,安達智能擁有156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127項,外觀設計專利11項,此外還擁有23項軟件著作權。
在橫向拓展方面,安達智能的產品線從專注流體控制設備,逐步擴展至等離子清洗機、固化設備等覆蓋多工序的智能制造裝備。2018-2020年,等離子設備銷售收入從1,056萬增長至3,976萬元,毛利率從78.19%提升至84.48%。固化及智能組裝設備銷售收入從3,714萬增長至6,094萬元,市場需求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在縱向拓展方面,公司掌握上游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不僅自主設計與生產點膠閥和涂覆閥,而且在最小點膠直徑、點膠速度、膠量精度等技術參數方面達到較高水平。
此外,基于為客戶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戰略,公司在2021年推出創新產品ADA智能組裝設備,該產品基于對機架結構的標準化設計與設備關鍵零部件可拆卸的模塊化設計,實現同一設備通過加載不同功能的關鍵零部件,即可完成點膠、涂覆、組裝、等離子清洗等多種功能、從而可覆蓋多道工序環節。
一體化與模塊化結合的設計解決了因工藝更新換代需頻繁更換設備的行業痛點,安達智能通過升級關鍵部件、更換功能模塊、優化運動算法等方式,快速滿足客戶新工藝要求的技術方案,為客戶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為自身的產品與服務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