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會想到,馬斯克有一天會被稱為“野蠻人”。
前段日子,馬斯克突然宣布,自己 已經持有了推特9.2%的股票,成了推特最大的外部股東。這讓推特內部草木皆兵,畢竟,馬斯克可不是一個只想要賺點錢的“普通人”。
作為一個夢想在火星的男人,收購推特股票,當然不是隨便玩玩,在今年3月14日,馬斯克就已經向SEC申請完成了對于推特增持股票的操作,且持股為被動投資形式。也就是說,為了成為推特的最大股東,馬斯克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來準備。
這對于推特來說絕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3月25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投票,問題是,“你覺得推特有遵守言論自由(Free Speech)的原則嗎?”
200多萬人參加了馬斯克的投票,70%以上的人選擇了“NO”,就是他們認為推特沒有遵守這個原則。
基于網友的投票,馬斯克的下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么辦?”
有網友直接在下面回復:買下來,并改造它。
下面的故事似乎順理成章,了解馬斯克的人都知道,下一步,馬斯克有可能掌握更多的推特股票,最終成為推特真正的“BOSS”。
基于馬斯克這個特殊的“股東”,推特董事會也給了反應:邀請馬斯克進入董事會。以防止馬斯克繼續買推特的股票,按照與推特的約定,馬斯克在董事會任期期間,其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推特的14.9%。
然后,馬斯克拒絕了。
權力斗爭有時更像一場宮斗戲,在馬斯克贏得了網民的支持的同時,馬斯克得罪了推特其他的股東。一個股東起訴了馬斯克,認為“馬斯克延遲披露其擁有這家社交媒體公司5%以上的股份,人為地壓低了股價。”
馬斯克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網紅體質,在成為大股東之后,他公開在推特上說,“在未來幾個月內對推特進行重大改造”。
作為一個大網紅,馬斯克從2009年開通推特起,他一共發了1.7萬條推文。
平均每年發近900條推文,而且,馬斯克還特別喜歡和網友互動,回復網友的留言,作為好幾家公司的高管,馬斯克的主要工作之一,似乎就是在推特上發言。
當然,馬斯克的KPI完成得也特別好,目前,他在推特上的粉絲高達8000多萬,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粉絲才2000多萬。
換句話說,如果兩個人同時在推特上發言,馬斯克的影響力將比現在的美國總統都高。
如此高頻次地出現,大規模的粉絲,讓特斯拉不用一分錢,就完成了宣傳任務,順帶著還宣傳了馬斯克的其他業務。
更何況,馬斯克還是堅定的推特使用者,他曾在推特上說,他現在沒有Facebook,以后也不會有(那時Facebook還沒有改名)。
蝴蝶扇動一下翅膀,會引起颶風;馬斯克大量購買了推特股票之后,有更多股民跟風購買,結果就是,推特當日股票上漲了27.12%,成了推特自上市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
馬斯克的“帶貨”能力,一次一次在推特上得到了驗證。
當馬斯克在自己的簡介中,加入了“比特幣”標簽之后,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個小時之內上漲了6000美金,達到了380000美元/枚。
相比之下,作為平臺方的推特,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
在推特的財報中,2021年第四季度推特實現營收為15.67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同比增長了22%;而凈利潤方面錄得1.8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8%。
問題來源于用戶活躍度下降,導致通過廣告獲利的推特跑不動了。
現在的推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繼續放任馬斯克,最后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馬斯克入主推特;如果不讓馬斯克繼續,那么推特將失去馬斯克這個最有影響力的網紅,以及難以預估的后續影響。
推特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這也不是馬斯克第一次通過這樣的操作入主其他公司了。
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特斯拉。
馬斯克并不是特斯拉的創始人,特斯拉的創始人是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在2003年,兩人創立了特斯拉之后,開始尋找投資人,最后,拿出了700萬美金的馬斯克成了特斯拉的股東。
2006年,馬斯克對于特斯拉當時的發展狀況不滿,尤其是首款電動車的單車成本從10萬美金變成了20萬美金。
最后的結果,就是時任特斯拉CEO的艾伯哈德辭去職務,馬斯克接任。
這種做法,在當年引起了很多非議,尤其是當時,馬斯克已經因為PayPal的成功成了眾人所熟知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大眾仍然無法認可馬斯克的這種行為。
雖然有了馬斯克的特斯拉的確發展迅速,成了全球電動車企業的領頭羊,但是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大家對于馬斯克現在的行為,也嗅到了一絲熟悉的氣味。
這也理解為什么,推特著急邀請馬斯克加入董事會,畢竟,把野蠻人邀請進門成為客人,總要比野蠻人拿著武器把自己趕出去要強很多。
可惜,馬斯克拒絕了進去“做客”,相反,繼續在公眾面前施加影響力。
果真,據12日的新聞報道,拒絕了推特邀請的馬斯克開始在推特上公開“改革方案”,比如允許付費用戶使用虛擬貨幣交易,同時免受一切廣告煩擾。
這還不算抓馬,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馬斯克發起了好幾項莫名其妙的投票,比如可否將“推特位于舊金山的總部改建成流浪漢收容所”,理由是“反正也沒人去上班”;是否支持“刪除Twitter中的字母W,讓這個單詞讀上去更‘順口’”。
很多人都在為馬斯克的做法叫好,畢竟,作為一個“草根逆襲”的科技狂人,馬斯克有很多擁躉。
如果站在馬斯克的角度,實現資產增值,同時,擁有對推特的更多話語權,以達到自己的某些“理想”,當然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但是,現實通常不按照理想的方式發展。
媒體加車企的組合,在我們國內也有先例。
眾所周知,理想汽車和汽車之家有共同的創始人李想;易車和蔚來汽車同樣有共同的創始人李斌。
而更多的汽車媒體,都有和很多車企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也讓不少車企嘗盡了甜頭。
所以,先別忙著為馬斯克掌握媒體平臺叫好,當車企和社交平臺有了同一個老板的時候,這個平臺上真的能有不同的聲音嗎?
關鍵詞: 馬斯克成了推特的野蠻人 不是為了賺錢 twi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