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以來,為解決抗原檢測數字化管理難題、更好地發揮抗原檢測的“監測哨”作用,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在上海市經信委指導下開發上線“疫測達”,面向全國范圍內的個人與機構開放使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截至2022年4月9號早上7:00,抗原檢測總記錄條數2300萬。截至目前平臺已服務全國960萬余人,其中上海810多萬人,占比84.3%,社區和企業注冊用戶100多家,累計點擊量達2.7億。
一人一測一碼,提升抗原檢測權威性
數據是抗原檢測的核心,也是疫情防控監管的重要憑證。為提升檢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疫測達”現已成功對接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接口與上海市“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臺“隨申辦”實現數據實時更新、實時共享。
與此同時,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積極與獲得審批的全國24家試劑生產廠商進行對接,將抗原試劑盒從生產加工到流通使用的相關信息納入“疫測達”,加強對抗原檢測試劑的安全追溯。平臺還引導企業在每個試劑盒上賦唯一碼(目前艾康已有)并與平臺后臺關聯,真正實現“一人一測一碼”,提高檢測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公信力。
為更好地服務市民、單位和社區,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也在對平臺進行實時迭代升級,于近期上線“疫測達”2.6版。該版本在非本人部分新增填報信息記錄,并可支持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微信、支付寶、H5實名認證。
另外,“疫測達”2.6版還對涉及系統性能、安全防護、產品功能、用戶體驗等方面的40多個部分進行優化提升,接下來,對于個人關于非本人歷史記錄、AI自動識別圖片等功能也會陸續升級上線,為抗原檢測工作深入開展提供數字保障。
單位、社區多場景深度賦能,高效助力疫情防控
自上線以來,“疫測達”在服務全員抗原檢測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幫助單位、社區等眾多機構高效開展抗原檢測管理工作,并在以下幾種場景落地應用、深度賦能:
各區、地級市政務治理。作為個人與機構通用的數字化服務平臺,“疫測達”可輕松實現抗原檢測結果上傳下達,為政務治理、民生服務提供便捷高效的辦理體驗。以徐匯區為例,“疫測達”現已上架徐匯隨申辦旗艦店H5小程序,相關政府機構可以通過平臺一站式管理實現社區、單位對轄區內人員抗原結果(脫敏數據)的“一屏觀”。
基層社區管理。“疫測達”支持社區檢測功能,不但可以承載點對點的數據上傳,也可“匯點成面”,支持社區(居委會、小區)形成抗原檢測監測、統計的閉環管理。社區通過后臺注冊單位生成檢測編碼,市民憑借檢測編碼將抗原結果自主錄入社區管理平臺,可以減輕社區管理者抗原組織管理的壓力,也可提高篩查效率,提前發現早應對。
企業單位管理。與社區管理類似,“疫測達”也可有效助力企業等機構實施抗原檢測閉環管理。目前,已有不少央企、國企利用“疫測達”進行員工抗原檢測和管理,比如江南造船廠、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等,有效助力新冠排查。
學校管理。學校師生眾多,防控情況復雜,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針對這一場景,“疫測達”同樣適用,目前已與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上海高校開展合作,后續會與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辦學機構學校落地推廣,筑牢安全防線。
離滬出行。上海自4月2日起,離滬人員須持核酸陰性證明和抗原陰性證明,針對機場、碼頭、火車站以及高速公路等應用場景,“疫測達”可實現隨時上傳并在隨申碼實時查詢,極大地方便了離滬人員自主操作以及相關交通機構的抗原檢測結果查驗工作。
關鍵詞: 抗原檢測一人一測一碼 疫測達已服務全國96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