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吐槽阿里國際站,因為很多新規讓用戶難以接受,因為運營效果越來越差,因為平臺競爭越來越大,因為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諸如此類。
很多外貿人也一直在尋求其他獲客渠道,希冀以更低的成本開發到更多優質客戶,于是大家想到了自主開發,想到了谷歌和獨立站,想到了臉書(Facebook)和領英(LinkedIn)。
但我相信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外貿人擁有如下疑問:
01、谷歌開發和領英(LinkedIn)開發這兩個渠道適合我的產品/行業嗎?
02、谷歌開發和領英(LinkedIn)開發對于外貿獲客真的有用嗎?
01
關于這兩個渠道是否適合你的產品/行業,凡事無絕對,所以 Mike 也不敢把話說的太滿,但我也做過很多產品/行業,以我做外貿這十幾年的個人認知而言,我認為當下市場上可見的絕大多數產品/行業都適合谷歌和領英開發渠道,就像獨立站這個渠道適合所有公司去操作一樣。
并且,除了獨立站,我個人認為谷歌開發和領英(LinkedIn)開發這兩個渠道也是所有外貿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出路——突破客量瓶頸的出路,降低獲客成本的出路,擺脫平臺束縛的出路,擴大銷路和銷量的出路。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企業都非常謹小慎微,固守已有的模式,害怕改變,但這也正是他們一直無法突破瓶頸的原因,他們大多數死守著阿里國際站,“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怕有機會接觸到了新鮮概念或渠道,也不敢去嘗試,或者即便嘗試了,由于沒有經驗,失敗了就認為這些概念、渠道是有問題的,不通用的。
其實, Mike 一直在跟大家強調,阿里國際站也好,谷歌、領英也罷,都只是眾多外貿客戶開發渠道中的一個選擇,但絕對不是唯一,做外貿應該多渠道發展,擴大自己的獲取渠道和機會,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只有如此,才能盡量減輕這個產品同質化、市場競爭如此嚴峻的時代帶給每一個供應商的多重壓力。
不得不承認,面對陌生的事物,大家總會表現得莫名緊張,不敢輕易嘗試,依舊有很多人對外貿新概念、外貿新出路心存質疑,質疑這些途徑究竟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產品/行業。
但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對于 B2B 行業來說,無論你做什么產品,什么行業,這個行業內的客戶真的全部來自一個渠道嗎?真的全部來自阿里國際站或展會嗎?
恐怕不是。
每一個采購都希望盡可能地接觸到更多高質量的產品,更多優質的供應商,他們一直在擴大自己的接觸面,一直在不斷篩選。
如何做到的呢?
——多渠道、廣撒網!
也許你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收到了某個客戶的詢盤,但這并不代表這個客戶只是單純在這個平臺上尋找供應商,在其他 B2B 平臺(比如中國制造),在 Facebook、LinkedIn 等這些 SNS 社交平臺上,也可能會發布需求信息。
一些外貿企業過于在乎客戶的來源,以此評判詢盤與客戶的質量,這是完全沒有邏輯和科學依據的。
就像你是一個大企業的外貿業務員,也一樣會廣撒網到處發布銷售信息,尋找海外買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死守著平臺等詢盤,但這并不代表你就不是一個優質的供應商。
無論買家還是賣家,都在不斷整合、優化自己的資源、渠道,不斷提升系統穩定性、優越性,固步自封、淺嘗輒止的人,永遠也不會品嘗到成功的甘露。
02
無論你做的是什么產品,在什么行業,谷歌和領英這兩個開發渠道都不存在不適合的說法,只有做和做好的差別,大多數人都在做,但做好的并不多,這種現實差距源自操作者的個人認知與能力水平,而不是這兩個渠道有問題。
就比如很多人說自己的行業不適合領英渠道,自己做過,做不起來,認為是渠道問題,領英這個平臺的問題,有的人甚至認為自己的種種失敗是大趨勢所致(“我因對抗大趨勢損失200萬,只能等自然反轉”:領英 LinkedIn 已經完蛋了)。
但我的徒弟卻來自不計其數的不同行業,做著完全不同的產品,卻也能在谷歌和領英這兩個渠道做起來,甚至可能有很多大家覺得做不起來的產品/行業,這并不是因為他們都很幸運,而是他們掌握了操作的技巧,做的都是有用功。
強者找出路,弱者找借口,如果一直自欺欺人,認為自己做不好就是產品問題,行業問題,渠道問題,永遠不會有突破。
Mike 建議大家將谷歌和領英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分開操作,谷歌定位目標客戶,領英定位目標聯系人,以此為基礎,提升開發的精準度和效率。
其實有問題的從來都不是渠道,而是利用渠道的人,人是否足夠專業,決定了操作的結果。
沒接觸過不可怕,不會操作也不可怕,我們可以去接觸,可以去嘗試,可以去學;但可怕的是不愿相信,不敢嘗試,因為這樣就永遠不會有突破。
人生也好,事業也罷,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一個人的認知與能力,認知決定眼界,能力決定結果。
03
▓ 再次提及
絕不是為了拼湊字數,那毫無意義,我是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外貿人醒悟過來,有勇氣嘗試更多的可行性開發渠道,并在這些渠道中真實地獲益,而不是死守平臺,大量投入卻收效甚微,利潤不斷被啃食。
想要在疫情下或后疫情時代生存下去,或將外貿做的更好,賺更多錢,首先要拓展自己的客戶開發渠道,不能太單一(只做某里平臺或只參加展會),這樣才能擴大自己的客源,得到更多市場機會。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談判能力、訂單跟進能力(核心破冰!200%提高訂單轉化率!外貿訂單跟進與談判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這樣才能提高詢盤轉化率,利用好每個詢盤機會,拿下更多訂單。
再者,要合理分配業務時間,注重管理,深挖老客戶,詳見:
最后,要提高自己的售后糾紛處理能力(客戶收到貨物后,發郵件稱貨物出現問題,客訴索賠,如何處理?),維護好每一個客戶,提高返單率,減少老客戶的流失。
當然,復盤一樣很重要(2022 外貿人最該復盤的十大顛覆性問題)。
-END-
文章的每個字,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只希望對得起每位關注我的人。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明天0:00點見-
徒弟說,“感恩師父,挖到一個大客戶,20個柜,利潤 30%(一百三四十萬),重點我還不是工廠,純貿易,感恩遇見,一起發財”
--- END ---
大家好,我是Mike,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工廠老板。去過很多城市,最后扎根在河北?,F在只想做你最接地氣的朋友,和你說最真的話,一起成長,保持精進,逆襲人生。
點擊名片關注「Mike外貿說」加★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