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俊良
從100億市值折騰到2億市值,趣店只用了4年。前段時間,趣分期創始人羅敏發了一條告別的朋友圈,文字下方配圖則是“萬里目少兒,”這已經是趣店自2017年轉型以來,關停的第四個項目。
時間回到4年前,羅敏也曾風光萬分,年僅34歲,就成為市值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的CEO,實現自己年輕時許下的“去美國敲鐘”的愿望。但上市沒幾天,趣店的股價就很快跌破發行價,然后一路下瀉,僅僅半年,股價就跌到10美元以下。2020年,趣店股價直接跌到了2美元上下徘徊。如今,趣店股價更跌至1美元以下。四年多時間市值蒸發了98%,甚至因此收到“退市”警告。曾經被稱為最賺錢的公司,趣店,怎么就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其實我們回看趣店的成長史,你會發現它更像是一個靠著時代紅利崛起的暴發戶,當時代的潮水退去,趕潮的人自然就落寞了。
趣店的創始人羅敏,是一個奮戰了12年的連續創業者。從他大學畢業之后的12年里,他幾乎闖入過每一個互利網行業的風口:校園網、團購、在線教育、汽車團購、社交網站、外賣APP,什么熱門做什么,可惜,全都失敗了。
2009年出現了一個風口,那一年,銀監會察覺到鼓勵學生杠桿消費明顯不合理,發文禁止銀行向18歲以下學生發放信用卡。即便年滿18歲的學生,在辦理信用卡時也必須由父母簽字。正規軍讓出來的富礦,讓羅敏找到了機會。2014年3月,羅敏瞄準消費金融,創辦了如今趣店的前身,趣分期,主營業務就是“校園貸”。這個詞我們現在聽來是負面的,但是對于N次創業失敗、奄奄一息的羅敏來說,無異于是命運拋來的救生圈。靠著“校園貸”,趣店在成立后的短短一年內獲得從天使輪到D輪融資的五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億美元。
而且,那時正是天貓和京東貓狗大戰最激烈的階段。京東入股了分期樂,阿里巴巴不得不針鋒相對,選擇了分期樂最大的對手——趣店。
支付寶深耕多年的信用數據、風控模型,淘寶天貓天量的消費流量,讓趣店這枚巨頭對弈里的棋子真正走上了跨越式成長的大道。,2014年趣店的總收入為2413.3萬元,凈虧損4077.5萬元,2015年全年收入為2.35億元,凈虧損2.33億元。2016年全年收入達到14.43億元,實現凈利潤5.77億元,2017年光上半年,趣店總收入為18.33億元。盡管之后因為學生被逼債跳樓,女生以裸照作為借條等負面新聞,趣店剝離了校園貸業務,但趣店還是借此登上成功的游輪。
只不過呢,時代的產物自然會隨時代一起消亡。貓狗大戰已成往事,螞蟻親兒子花唄、借唄交出現象級成績單,趣店對于阿里的戰略意義早已雨打風吹去。2018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終止和趣店的戰略合作。伴隨一系列的負面新聞,趣店開始了自己的一路向下。
汽車、教育、校園社交、奢侈品、家政、醫美,盡管羅敏此后開啟一系列的新業務,帶著趣店不斷嘗試突破邊界。但這些項目都和羅敏此前創業的12個項目一樣,以驚人的速度成立,又都以驚人的速度沉淪。
歸根到底就是,羅敏的骨子里沒有深耕的基因,他更像是一個追逐風口的投機者。后來在媒體的報道中,多位趣店前員工回憶起這些項目時透露:大白汽車項目初啟時招收的員工幾乎沒有汽車領域工作經驗,缺乏對汽車行業的專業認知;“唯譜家”本質上是做“二道販子”,從工商系統導出家政公司電話后挨個讓這些公司介紹阿姨;趣學習早期的課程PPT都是項目員工自己參考網上資料制作而成。
兜兜轉轉四年多,羅敏的創業足跡已經遍及多個領域,并且撒出大量真金白銀,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無疾而終。而手握80億現金的趣店,能夠在持續失血中,能堅持到羅敏實現夢想的那一天嗎? 誰也不知道。
關鍵詞: 校園貸業務不再 從100億市值到2億市值 羅敏只用了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