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約2605字,閱讀完成需6分鐘。
撰文 |羅艷
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數字化智能化革命正以一股勢不可擋的陣勢向傳統行業發起沖擊。
智昌集團技術副總裁馮浩然博士指出:“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以機器人為主的自動化設備,以此實現自動化的改造,走出招人難、用人難的困境。這對于智昌集團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業來說,將開辟一個新的服務期。”
鋼鐵企業尋求轉型升級
與金融、交通、零售等數字化轉型速度較快的行業比較,鋼鐵企業數字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在生產、運輸、分析、戰略等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仍有欠缺。
河鋼集團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在全球鋼鐵的產能排名第三,在國內排名第二。當前,河鋼集團正在由鋼鐵向材料轉變,不僅需要制造業領域的合作伙伴,也需要科技領域的合作伙伴。
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表示,在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數字技術和智能制造將成為重要的突破口。河鋼集團在新一輪的發展周期中,將嘗試利用數字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在鋼鐵領域率先發力,引領鋼鐵工業的歷史性轉變。
2021年12月14日,智昌集團與河鋼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馮浩然博士介紹:“河鋼集團選擇與智昌集團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智昌集團能為其提升‘軟實力’的能力。”
當前,在歐美的很多工廠里,用的設備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設備,而中國的絕大多數工廠設備都比較新,但國外的老設備生產出來的東西卻比國內的質量好,這個就是“軟實力”的差別。國外的工程師和操作人員所具備的經驗,國內廠家短時間內無法追趕,所以國內廠家如果缺乏認知和經驗,就無法生產出較好的產品。
為提高“軟實力”,河鋼集團需要把智能化的東西從決策層一直拉通到執行層,可以將工廠里的工藝流程很好的串接起來,但目前絕大多數的信息化軟件和裝備公司大都不考慮這一種模式。
智昌集團致力于為客戶打造產業價值鏈網新生態,以“三元控制器”為智能內核,以工蜂、章蜂、群蜂機器人為執行終端,以產業智聯、云化群智、協同智能和自主智能四大開發平臺為人機交互賦能接口,組成“云邊端一體化協同”超機器人。縱向形成貫穿工廠各級決策層與執行層的大腦中樞和執行終端,橫向形成連接上下游產業鏈的供產銷運高速公路。幫助企業客戶打造實時透明工廠;為產業安裝產業大腦,使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協同有序。
基于智昌集團的三元智能控制器以及現有的合作客戶案例,智昌集團將為河鋼集團搭建產業智聯網平臺,使其生產鏈延伸至供應商和客戶,以此構建產品閉環優化體系。
根據合作協議,智昌集團與河鋼集團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鋼鐵制造流程建立泛機器人實時透明工廠體系,建立鋼鐵產業智能應用生態,共同推動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助力河鋼集團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鋼鐵行業智能升級提供解決方案。
如何給用戶創造具體的價值
“如何給用戶創造具體的價值”,成為了企業將表面的流程數字化以后,將面臨的更大問題。
馮浩然博士解釋,以往的模式創造的價值并不好衡量,例如信息化,實際上很難評估軟件給客戶提供了多少的增加值,實用性好否,也很難定義。從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角度來看,客戶現在對價值的價值量要求更加嚴格,如果企業還停留在以往的信息化服務能力上,客戶可能就沒那么容易接受。
尤其是在鋼鐵行業,雖然大多數鋼鐵企業的各種運營數據已經用數字化技術呈現了,但距離智能化生產、運輸、分析、策略制定等還具有較大差距。鋼鐵工業迫切需要在信息化環境下加快形成企業管控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協同的一體化運營體系,以及持續迭代的價值挖掘體系。
通過植入智昌集團的三元智能控制器可以讓最頂層的人參與底層決策,而無需中間人員的分析和協同,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生產全實時化,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在與河鋼集團合作中,智昌集團依托河鋼集團的產業資源優勢,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生產過程深度融合,建立以三元智能生產矩陣為特色的綠色智能工廠。把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變成一體化的綠色智能制造體系,逐步實現鋼鐵行業整體產業鏈的全要素、全流程和全價值鏈的循環生產新生態。
目前,除鋼鐵行業外,智昌集團還逐步在家具制造、有色金屬、紡織印染、汽車零部件等國內重點行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并與江蘇興達集團、福田實業集團、南方有色集團、鄭煤機集團、寧波中集集團、江西南康、南康城發集團等行業優質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劍指產業集群
近幾年,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產業互聯網受到了各界高度重視,其將數據孵化為全新的核心生產要素,對傳統實體產業的融合改造迸發出顯著的“乘數效應”。
基于產業互聯網的優勢,全國各地掀起了“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建設的熱潮,不只是北上廣深和沿海城市,包括海南、青海等在內的各區域都在積極探索開展“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實踐。
2022年,智昌集團依然重磅布局產業智聯網業務,通過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服務體系。
“除了傳統產業外,智昌集團也在布局區域的產業智聯網。”馮浩然博士介紹道,在智昌集團的認知里,越大的產業鏈和集聚區,其效率提升的空間也越大。尤其是在產品價值越高的區域,產業鏈和大型企業聯動帶來的效益也更大。所以在智昌集團的布局中,公司現在主要以產業聚集區或者大型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鏈為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現在火熱的“元宇宙”,智昌集團也有涉及。在馮浩然博士看來,人類社會一定會從實體世界邁入數字世界,再從數字世界邁入智能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元宇宙就是銜接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橋梁。
例如在工業領域,元宇宙助力智能制造全面升級。元宇宙將現實工業環境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和場景在虛擬空間實現全面部署,通過打通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實現工業的改進和優化,形成全新的制造和服務體系,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高效協同的效果,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
“智昌集團現在做的核心技術體系,正是在給企業用戶打開元宇宙的大門,通過公司的產業智聯平臺把工廠虛擬化,將工廠以實時的方式放進數字世界里。”馮浩然博士分析,目前行業人士對元宇宙還處于一個認知過程,但當企業、用戶都在追求效益極致的時候,那么元宇宙的使用將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未來,智昌集團將繼續沿著產業智聯網的大方向布局,不斷拓展產業智聯網的應用領域和應用數量,保持量化的增長。其次,智昌集團將以技術服務為基礎,以產品為載體,成為一個以產業智聯網為主的價值服務團隊。
—END—
關鍵詞: 產業智聯網時代 誰為鋼企戴上智造王冠 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