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梅花創投
吳世春屬于前浪還是后浪?如果看資歷,他顯然是創投前浪,但以戰斗力來分,他比新生代的后浪們還更生猛、熱烈。
元宇宙的魅力讓他樂此不疲。吳世春講,“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或是元宇宙。”在他看來,元宇宙的大幕剛剛開啟,現在的元宇宙就像99年的互聯網,而在未來,元宇宙一定會把線上線下打通,誕生更多更深層次的應用,屆時也將更具投資價值。
而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潛伏。
他坦言,“對我們來說,第一不能落下這個領域,第二必須積極地、深入地去研究并參與討論,成為元宇宙的原住民,成為元宇宙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才能夠不掉隊。”
與此同時,吳世春還帶領梅花創投把船錨拋向“專精特新”,尋覓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佼佼者”。
對于一直專注于布局移動互聯網的梅花而言,投資方向的變化也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過去一年,吳世春不僅完成了人才結構,也帶頭革新了投資理念、投資方法論、投資邏輯,甚至是拿錢的方向。
在他看來,風投也是社會公器,必須在國家需要的時刻,經受考驗,戰勝困難。
“國家是一雙有形的大手,它在鼓勵各種資源要素往實業上面(做配置),而不是讓資本單純逐利,去追逐那些燒錢燒出來的虛假繁榮,這只會使得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變得沒有活力。” 吳世春坦言,“你可以理解為是宏觀背景帶來的變化,之后教育、地產、醫療、金融、文娛、游戲或許都會被監管所打擊。”
一、未來代替明星的或是虛擬數字人
《潮頭》:去年,無論是李子柒,還是薇婭和雪梨,三個不同形式的頂流KOL的商業價值幾乎在一瞬坍塌,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她們的“倒下”意味著什么?
吳世春:我們發現單個大主播,他的可靠性和價值是不牢靠的,并沒有一個很堅實的底座去支撐他,一旦出事,他的商業基礎就會迅速瓦解,(一家公司)太依賴于某一個所謂的KOL或頂流,頂流隨時都有可能犯錯,現在這種語境下非常容易被污名化,頂流的商業價值對于資本來說就變得很不可持續。
《潮頭》:資本市場需要對大主播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
吳世春:對,頂流就像一個臺柱子,他可以撐起一個商業價值,但萬一這個臺柱子本身不牢靠呢,就擔心這個問題。
《潮頭》:也就是像李佳琦的“美one”,以及羅永浩的“交個朋友”等等,資本對于他們的期待值會有所降低?
吳世春:(一家企業)高度依賴單一大客戶也好,或高度依賴于某一個人也好的話,我覺得在國內A股市場都會受到非常大的挑戰,萬一你某一天翻車了,可能這個公司價值可以瞬間跌80%,現在我們就可以看看,某一個頂流一出事,他的價值可以跌掉多少。
《潮頭》:或許有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吳世春:接下來有可能會有,比如像虛擬數字人。數字人IP它作為一個形象,犯錯只是人犯錯,形象不會犯錯,這對資本來說就變得可持續。新技術的迭代發展,會為直播電商不斷添磚加瓦。
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一個基礎,比如去服務腰部網紅,比如一家是有一個一天能夠播一個億的(大主播),另一家一百個一天能播一百萬的KOL組成,可能后者這種一百個一天能播一百萬的KOL矩陣是更安全、更可靠的,因為這里面一兩個出事,損害性是有限的。
《潮頭》:梅花創投之前也像包括特抱抱直播、火星文化、熱度新選等公司,大家的經營狀態如何?行業是否因為這輪風波受到影響?
吳世春:目前經營狀態整體非常好。從我們的觀察來看,直播電商企業在數量上還是大量增長的,更多企業仍在蓬勃發展。
《潮頭》:這個行業是否還存在著新機會?
吳世春:未來腰部網紅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之前他們缺乏選品能力以及供應能力,但現在一批服務商出現了,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強的選品和供應鏈能力,售后服務能力變強,以及接下來我覺得會到踝部、腳部、素人直播也會有更多的服務商會起來。
二、直播電商是應運而生,不會就此“熄火”
《潮頭》:有種觀點是直播電商頻繁出事,甚至出現稅務問題,源自這兩年的直播電商“過了火”、“太順了”,你同意嗎?
吳世春:像稅務的問題,不管你做什么生意,都應該合規納稅,這不是一個行業出了問題,不能說我是做直播電商,所以我偷稅漏稅就歸結為直播電商的問題,它不是直播電商問題。
只是,原來可能從稅務監管的角度還沒有監管到你這塊,現在加強了這種監管,中國的名義稅率跟實際執行稅率一直都存在著差別,慢慢的會逐漸消除這種差別,因為會提高稅收的執行力度,這也是規則正在不斷規范的表現。
《潮頭》:但不可否認的是,薇婭和雪梨的“罰單”出現了天文數字,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吸金能力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吳世春:中國的直播電商從2019年開始爆發,到2021年漲得特別快,資本起了很大的驅動力,在淘寶、抖音、快手以及一眾參與者之下,直播電商跑得飛快。它的“順”是應運而生,隨著興趣電商、內容電商以及KOL變現、IP變現等業態的發展,大家都特別需要直播電商這樣一個形態的出現,所以發展才這么快。
《潮頭》:“太順了”會導致行業出現怎樣的問題?
吳世春:規則上,有一些急需要規范的地方,這里面有個性的問題,也有整個行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直播帶貨的品效能不能做到合一,或者這里面的價值能不能更公平地去定義。
《潮頭》:什么價值在你看來需要更公平的定義?
吳世春:對商家來說,有的會認為我做直播帶貨尋求是一個銷量,但你非把我當作一個廣告費去收,廣告費是不保銷量的,所以雙方的期待經常會爆發矛盾。還有,一些主播存在簽約排他性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地磨合和找到市場規則的地方。甚至于,出現了一些東西還涉及到合不合法,合不合規的問題。
《潮頭》:你會建議新入場的,不管是主播還是企業,要在哪些方面做到更加的自律?
吳世春:我覺得首先合法合規,再一個是在行業能夠維持健康可持續性的行業公約基礎上,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大家有錢賺,能夠一起良性發展的生態。
三、風投的錢去哪了?專精特新!
《潮頭》:2021年終盤點的時候,發現很多風投的投資方向出現了變化,先進制造、精密儀器等實業成為了主流,在兩年前類似的統計是文娛、在線教育、社區團購、to B、生活服務等等,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吳世春:你可以理解為是宏觀背景帶來的這種變化。我覺得要投資者要重視三個達峰,兩個陷阱,這是一個宏觀背景。三個達峰是碳達峰、人達峰還有債達峰,兩個陷井是修昔底德陷井,還有中等收入陷井。
凡是不利于解決三個達峰問題的行業、產業和一些賽道,之后都會受到影響,受到監管,資金也會隨之流出,教育、地產、醫療、金融、文娛、游戲都會被監管所打擊。
《潮頭》:專精特新成為了近期資本市場的主流熱點?
吳世春:對,凡是有利于提高實業科技創新的,都會被國家支持,這兩年國家出臺了多少政策,像科創板和北交所注冊都是為那些科技創新開綠燈的,多少科創母基金成立了,投早、投小、投科技變成資本的一種共識。
國家是一雙有形的大手,它在鼓勵各種資源要素往實業上面(做配置),而不能夠讓資本隨波逐流,或者單純逐利,去追逐那些燒錢燒出來的虛假繁榮,或者規模帶來的壟斷,或者大數據帶來的殺熟等等,都會使得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變得沒有活力。
《潮頭》:這些變化對我們風投的考驗在哪里?
吳世春:我們需要更新我們的人才結構,我們的投資理念,我們的投資方法論、投資邏輯,甚至是拿錢的方向,連募集LP的方向都在發生變化。
《潮頭》:具體而言呢,有沒有總結出新的方法論?
吳世春:邏輯上我們歸結為人、事、時合一。首先賽道要符合趨勢,事情要符合趨勢,要符合民心民意;這個人要心力強大,認知深刻,格局寬廣和擁有平常心;時間上要剛好走在行業的前半部,太前的話會成為先烈,太后的話沒有先機,要有市場紅利、有市場管理、有一些價值的洼地。人、事、時合一無論放在原來的行業,還是放到現在的專精特新,都是不會錯的。
《潮頭》:原來那波創業者和現在去做專精特新的人,他們的性格底色有沒有不同?
吳世春:底色是一樣的,都是想做一番事情的人。在實現路徑會有些區別,比如像去做2B,或者這些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業者,他可能更需要對技術有很好的理解,對產業的耐心,沒有那么多捷徑了,沒有那么多低垂下來的果實可以摘到了,必須要種好果樹,自身過硬。
《潮頭》:原來國內有很多低垂下來的果實,可以隨時摘很多嗎?
吳世春:比如原來做游戲那波人,棋牌一類的很容易暴富。
《潮頭》: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總在討論一些賽道是被資本催熟,因而爆發了諸多問題。這些偏實業的企業身上,是否也會被資本催熟的現象?
吳世春:資本會幫助加速吧,但不會再有那么強的推動力了,很多該走的步驟必須要走完。之前投模式的時候,很多企業可以通過買流量、買份額實現彎道超車,現在不行了。
四、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或是元宇宙
《潮頭》:2018年曾有一輪討論說是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走到了盡頭,今天來看,這個判斷是否已經成真了?
吳世春:我覺得應該是正確的。
《潮頭》: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的核心將是什么?
吳世春:我覺得下一代核心有可能就是元宇宙。不管是騰訊在做的“全真互聯網”,字節跳動和FaceBook也宣布了進軍元宇宙尋找商業價值,微軟等等則是通過游戲切入元宇宙,未來的關鍵很可能就是元宇宙。
《潮頭》:剛剛也說到了走得太靠前會成為先烈,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投元宇宙項目了,會不會有點太早了?
吳世春:我們現在開始去做布局,對我們來說,第一你不能落下這個領域,第二必須積極地、深入地去研究跟上這些領域,參與里面的討論,要變成元宇宙的原住民,變成在這里面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才能夠不掉隊。
《潮頭》:過去的2021年我們看到了很多的謝幕,有的是行業,有的是商業大佬。比如,因為政策變化導致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突然崩塌,猿輔導、好未來這些明星公司存活狀態江河日下,作為投資人,會把這類投資當作是失敗案例嗎?要怎樣去思考和復盤這類事件?
吳世春:如果從給LP帶來回報來說的話,他就是個失敗案例,因為不管政策還是什么,一個盤子里面不能過多依賴于一、兩個超級明星項目,因為一般超級明星項目都會有政策的紅利,政策紅利的消失甚至逆轉的話,都會帶來整個基金的回報帶來大幅波動。
所以一個基金彈性要足夠好。第一,你行業覆蓋面要廣,有很多個明星項目來撐著,才不會因為一、兩個明星項目的影響,沖擊過大造成整個基金的影響,這對LP來說也是一個好的支撐。對于一個基金來說,要能夠忍受宏觀政策波動帶來的影響,把這個當作正常的事情。
《潮頭》:在你看來國內的創投環境是健康的,還是處于一種失序的狀態?作為投資人,要怎樣吸收和理解這種風向信號?
吳世春:我覺得在這波激蕩里面受傷比較重的會成為失意者,打擊會有些大了。但我相信中國整個創投行業的前進步伐不會停下來,因為創投已經變成中國產業發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被國家積極鼓勵和認可的一部分。
在這個大前提下,你很難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站在2019年的視角是完全看不出來會有疫情這樣改變人類的事件發生,到現在為止我們仍不知道湯加火山爆發會對未來兩年有沒有比較大的宏觀影響。所以,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我覺得才是人生常態,困難本來就是創業和投資的常態,順利才是稀缺的意外,把它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投資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沒什么不能接受的。我覺得抱怨或者all in這些詞都太過偏激了,人就應該在輕微的喜悅跟輕微的沮喪之間平衡。
《潮頭》:面對當下這種宏大的變化,會給現在正在創業的企業一些什么建議?
吳世春:我覺得給他們建議就是保持平常心。你跑贏同行,跑贏大盤就行了,作為一個微觀的企業也好,微觀的個人也好,要么你跟隨一個確定性的大趨勢,要么是在一個不那么確定的大趨勢里面,變成一個最頭部、最頂尖的,跑贏同行。那么即便整個行業坍塌了,你還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