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觀點
時下,臨床對于腫瘤創新藥和治療方案需求迫切,這意味著,醫生在開展診斷、治療領域的創新的同時,也需要關注患者康復體驗;受此趨勢影響,盡管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資本對腫瘤數字健康關注逐年上升,尤其國內互聯網平臺的加入,將融資熱度推向高峰。
由于人工智能、移動端程序和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中的運用逐漸普及,以及腫瘤“慢病化”趨勢加強,當前腫瘤數字健康領域的融資偏好數據管理類App與診斷/檢測產品。目前,部分相關企業已經完成產品或模式驗證,更有如Voluntis率先突圍,成功上市。
盡管已經有部分初創企業進入,但與醫院端聯動的臨床決策類需求缺口仍然較大。由人工智能和算法支持的數字平臺將幫助腫瘤學家及其護理團隊了解最新的臨床試驗,并據此改進已有的治療方案,這一信號鼓勵未來的其他初創公司進入該賽道。
國內腫瘤數字健康領域的企業以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為主,其中不乏如近兩年公開宣布拓展腫瘤管理業務的企業(如微脈),另有以零氪科技為代表的布局數據結構化和醫院端系統的精準醫療數字化平臺。
二、2015-2021年全球&中國腫瘤數字健康融資趨勢分析
腫瘤數字健康-產業概述
目前,腫瘤的預防、檢測、診斷和預后技術尚未普及,但由于需求迫切、數字技術不斷更新,一批數字健康企業勇于在腫瘤領域進行嘗試,并獲得資本支持。2021年共有8起腫瘤數字健康融資事件,為歷年之最,融資總額超過8000萬美元。
在腫瘤數字健康領域中,由于早期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是最具價值的環節,且隨著新軟件的開發,該領域仍具備持續增長的潛力,因為腫瘤的多方面性質以及患者個人風險等因素增加了傳統診斷、治療和管理疾病的挑戰。當前,腫瘤不僅僅是遺傳;事實上,由吸煙、肥胖、化學品、病毒和激素等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突變在90-95%的腫瘤病例中起作用。因此,腫瘤患者的護理需要高度個性化的管理流程,治療計劃要考慮到個人的合并癥、社會因素和遺傳特征。
2015-2021年全球&中國腫瘤數字健康融資趨勢
健康意識和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著癌癥(惡性、具有致癌性的腫瘤)逐漸慢病化。盡管癌癥短期內可能還達不到如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持續幾十年,但相較于既往留給患者的幾個月、幾年的生命空間,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解釋了為何雖處于發展早期,但腫瘤數字健康領域已經不乏以診斷和預防切入賽道的初創公司,全球的融資熱度也不斷升溫。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0年的融資高峰,主要由Biofourmis和國內的微脈帶動:Biofourmis收購了專注腫瘤數字療法的Gaido Health,將兩者的軟件集合,并順利完成過億美元融資;而微脈的互聯網+腫瘤管理服務于2020年亮相中國腫瘤標志物學術大會,并提出“互聯網+腫瘤管理”服務將院內診療統一打包。
2015-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產業IPO公司Voluntis:開發首個腫瘤數字療法App的細分賽道頭部
Voluntis成立于2001年,總部位于法國巴黎,專攻數字療法軟件開發,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并降低醫療成本。Voluntis于2018年5月在泛歐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VTX。也是在同年,Voluntis基于其專有的數字腫瘤治療平臺Teraxium Oncology開發了Oleena,旨在結合患者自我管理和遠程醫療監控,為進行放化療、腫瘤免疫治療和腫瘤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提供服務;Oleena于2020年獲得CE認證。
與不少數字療法企業相同,Voluntis也積極與跨國藥企聯手,如與諾華與百時美施貴寶合作,評估Voluntis的乳腺癌患者數字治療板塊的使用情況,同時探索新的治療方案;而與Livongo的合作則幫助Voluntis的業務持續向慢病拓展。
三、2015年-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重點產品&價值企業
2015-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產業熱門話題
跨國藥企+海外數字健康企業:雙贏式合作,優化臨床試驗
對藥企來說,與數字健康、尤其是數字療法細分領域的初創企業合作,以展開細分賽道領域布局,有望幫助藥企實現真實世界數據結合機器學習的數據分析、構建疾病進展模型,助力藥物研發與評價;而對數字健康領域的企業來說,藥企設有專門注冊團隊,其成熟的產品注冊流程和管理機制有助數字健康、尤其數字療法產品完成認證。
具體到腫瘤領域,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成為腫瘤數字健康領域的主題,藥企能夠通過應用程序監控患者用藥情況,及時捕獲潛在需求智能推送和配送,實現精準營銷;通過App等移動端進行臨床試驗也能顯著提高效率和質量。上市公司Voluntis已經與諾華、百時美施貴寶合作進行乳腺癌和腫瘤管理項目,初創企業Kaiku Health也加入與藥企合作的行列。國內方面,現有阿里健康與默沙東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線上宮頸癌科普平臺。
2015-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產業重點產品(1)
護理導航、患者支持類App與診斷/檢測產品為當前市場主流
當前,技術進步使腫瘤診斷更加及時和全面,例如人工智能輔助成像已被證明可以將癌癥檢測率提高13%,并減少對活檢的需求;與此同時,基因測序還可用于識別患癌癥風險較高的個體,并進行更具體和更完整的診斷。
以Gabbi正在開發的乳腺癌風險評估產品為例,該平臺會提示用戶輸入年齡、種族和初經年齡等信息,然后由平臺搭載的算法提供患乳腺癌風險的評估。護理導航、患者支持方面,相關研究表明,通過在線跟蹤程序報告癥狀的患者比不報告癥狀的患者平均多活5到7 個月,對這些報告的采用,加上遠程醫療和連接設備的日益普及,推動了患者支持和遠程數據收集的新解決方案的開發。
以Outcomes4Me App為例,該程序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分析病歷,并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方案。據悉該技術已被應用于美國和加拿大700多個不同機構使用。
2015-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產業重點產品(2)
與醫院端聯動的臨床決策類需求尚待滿足
隨著數據共享和機器學習促進了腫瘤學領域的協作和決策制定,人工智能的使用也有可能改變治療選擇。
一項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提供的腫瘤治療方案讓一部分臨床醫生小組改進了治療方案;不過,當前參與該類型臨床試驗的癌癥患者不到5%,搜集數據尚不能滿足相關研究,市場需求和前景都較大。
國內方面,海心智惠和CSCO核心專家共同打造的CSCO AI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就是幫助醫生實現規范化治療的工具,即患者通過手機端上傳各類醫療診斷資料后,AI自動生成診療建議報告并提交至高級別專家審核反饋,AI模型又能根據專家審核結果持續得到閉環訓練。此外,另有被elekta收購的Kaiku Health也正在開發腫瘤領域的臨床決策工具。
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行業大事件盤點
2021年全球腫瘤數字健康價值企業概覽
本文來源于動脈橙產業智庫,分析師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