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雷軍,大家一定不陌生。
在1987年,雷軍滿懷憧憬的步入大學。
此時的他根本不會想到,不到10年自己就會身價上億,而在40歲時又會選擇一切清零,重新開始。
1.初露鋒芒
1989年,大三的雷軍跟同學開發了一款“免疫90”的殺毒軟件。
在那個年代竟然賣了幾十塊錢,甚至超過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了。
沒多久,雷軍又把師兄王全國等三個人拉到一起,成立了三色公司。
三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仿造聯想的漢卡,這就是個能直接把漢字輸到電腦里的小東西。
由于沒賺到什么錢,不久就關閉了。
畢業后,他聽從了父母的話,到航天研究所工作,開始“北漂”。
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一片中的安迪一樣,雷軍實在無法忍受體制內僵化的生活。
1991年冬天,在一個計算機展會上,雷軍見到了人生第一個伯樂——求伯君。
求伯君正是金山公司的總裁,于是雷軍就去了金山公司。
2.沒有復盤,就沒有“金山”
后來,雷軍花費了三年的精力開付出“盤古”軟件,結果連2000套都沒賣出去。
晚上,雷軍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不久他終于想明白,“盤古”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走的技術路線,根本不了解用戶的需求。
于是,他甚至跑去中關村站柜臺,跟顧客聊需求和痛點。
這次,他不再為了炫技寫程序,而是從用戶需求出發,開發出了金山詞霸等火遍全網的軟件。
1998年,雷軍擔任金山CEO。
2007年金山上市后,市值總計才6億多港元。
然而,馬云領導的阿里巴巴市值已經超過15億美元。
3.一切清零,重新開始
38歲的雷軍下定決心,離任金山CEO。
2009年,休息了三年的雷軍40歲了。
2010年,愚人節剛過,小米公司悄悄開張了。
8年后,小米在香港上市。
此時的小米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500強公司。
沒幾年,金山旗下的幾家公司紛紛上市。
現在,小米布局生態鏈,也已經從一家手機公司成功轉變為了科技公司。
在雷軍的身上,我們至少能夠學到這三點:
1. 人生于世,要么著力生長,要么安穩到死。
2. 人生要有復盤的能力,沒有復盤,就沒有“金山”。
3. 只有擁有一切清零的魄力,才能跳得更高。 才20歲,有什么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