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這么久!Adidas還是主動放棄它了……

發(fā)布時間:2022-03-26 17:53:18  |  來源:騰訊網(wǎng)  

LightStrike科技

2019年Adidas聲勢浩大地推出LightStrike科技,并應用在Drose 11、Dame 6、Harden vol.4多個球星旗艦款上。

都是全掌LightStrike科技,配置相同產(chǎn)生的結果就是三款簽名鞋的二級市場價格,都在400+價位呆了很久。

LightStrike科技定位于中高端,卻模糊了Adidas產(chǎn)品線之間的區(qū)別。

與Boost相比較

Boost減震回彈反饋出色,但作為籃球鞋的中底技術,“踩屎感”導致啟動拖沓且穩(wěn)定性一般。

為使穩(wěn)定性過關,Boost外圍需要大面積的TPU包邊,造成鞋身重量過大。

與boost相比lightstrike重量更輕、穩(wěn)定性更好。使用密度更低的新材料制成,啟動反饋卻和bounce科技一樣出色。

上市初期Adidas對LightStrike科技的宣傳,是一款基于彈跳和助推,平衡了Boost和Bounce兩項科技優(yōu)勢的產(chǎn)品。

拉高了實戰(zhàn)黨的期待值,但在體驗完LightStrike科技后,大家意見紛紛!

除了Nike擁有氣墊專利,基本每個運動品牌都在研究材料科技。

而Adidas憑借Boost科技和Bounce科技抗衰減性的優(yōu)勢,保持著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誰能想到搭載LightStrike科技的幾雙籃球鞋,爽了幾場之后,材質(zhì)衰減的問題讓人抓狂!

即便市場反饋一般,Adidas仍然沒有放棄LightStrike科技。

在D.O.N. Issue #3繼續(xù)使用全掌LightStrike科技,還開始嘗試LightStrike科技進行材料科技組合。

LightStrike+Boost組合,是肯定還是否定LightStrike科技?

外圍LightStrike科技結合Boost插片,雖然各方面宣傳是實現(xiàn)了科技突破,但市場反響平平。

Trae Young 1中底使用LightStrike+Boost科技組合,將Boost科技安置在后掌,市場反饋還算可以。

而在其他鞋款上,Adidas似乎要主動放棄兩年前大力宣傳的LightStrike科技。

前有羅斯的Son of chi換回Bounce科技,后有利拉德的Dame 8,開始使用全新的Bounce Pro科技。

更尷尬的是最近上市的Harden vol.6,上市前官方配置標注按照Sample版本,明確寫著LightStrike科技。

而正式上市后沒有了LightStrike科技,中底為全掌Boost科技。

除了還未上市的D.O.N. Issue #4和下半年的Trae Young 2,Adidas全線放棄了LightStrike科技。

未來LightStrike科技會怎么樣?Rookie君認為有兩種可能。

1、D.O.N. Issue #4和Trae Young 2全都使用,不否定當初LightStrike科技的定位。

2、D.O.N. Issue #4和Trae Young 2都不使用,讓曾經(jīng)的故事隨風去吧。

更多球鞋資訊,請關注

▼▼▼

關鍵詞: 宣傳這么久Adidas還是主動放棄它了 boost lightstr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wǎng)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制.

聯(lián)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