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WO SPACE
01
酒店服務機器人,從“龍套”到“主角”
無可否認的是,機器人剛進入酒店圈被看中的是“顏值”而非實用性。無論是B端還是消費者,機器人承載的科技感就是它的全部價值所在。近兩年酒店服務機器人進入發展快車道,自2019年起,行業增速高達200%-300%。大環境和政策變化為酒店服務機器人的高速發展推波助瀾。
首先是外賣行業的興起。雖然送餐上門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互聯網平臺的涌現讓外賣真正形成產業規模。據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8億,占網民整體的44%。住宅區是外賣最主要的使用場景,學校、酒店、醫院的使用場景比重分別為12.6%、8.5%、5.4%,其中,酒店的外賣使用增長率在2020年達到了9%,是增速最快的使用場景之一。
外賣產業的興起是“懶人經濟”快速崛起的縮影。如今,“宅酒店”成為受歡迎的度假方式,對于不喜歡團隊游、不熱衷打卡景點的年輕一代來說,Staycation文化盛行也就不足為奇。一般酒店特別是高星酒店出于安全、房間清潔或是內部餐飲商業化的考量并不鼓勵住客訂外賣,通常不允許外賣員送達客房。但消費趨勢的大潮無法阻擋,酒店配送增加人力成本,住客自取外賣無疑降低體驗感,機器人送餐似乎成了外賣最后100米的最佳解決方案。
其二是“六小件”的取消。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實行關于旅游住宿業不主動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實施條例。隨后,廣州、北京、成都等城市也相繼推出相關政策,酒店不主動提供“六小件”迅速波及全行業。而大眾消費者自帶旅行套裝的出行習慣尚未養成,這一政策的出臺無疑增加了酒店配送“六小件”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從另一方面來說,酒店行業的標準化程度高,服務基本圍繞客戶幾大核心需求,作為一個24小時不間斷運營的“強服務”空間場景,可以讓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價值最大化。
2020年疫情的爆發放大了酒店機器人的使用性能。消費者對出行安全、隱私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無接觸服務“成為主流,消殺機器人、引導機器人、送物機器人成為酒店主角。
YIWO SPACE
02
2022開年酒店機器人行業動作不斷
酒店機器人的火熱延續到了2022年,甚至更上一層樓,開年不過兩月,就大動作不斷。
2022月1月,行業領先的商用配送服務機器人公司優地科技宣布,獲得首旅如家酒店集團新一輪戰略投資。這是繼2020年6月,優地科技獲華住集團、首旅如家酒店集團兩大酒店巨頭的戰略持股后,首旅如家酒店集團再次投資優地科技,由指數資本繼續擔任財務顧問。
官網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優地科技自有品牌機器人已遍布600多個城市,與9000多家客戶合作,提供平均每天超250000人次的引領、配送等服務。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優地科技穩居文娛休閑市場第一、酒店市場第二,積累了大量標桿客戶。
2022年2月,北京云跡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上市輔導備案,由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根據公告,輔導時間在2月至5月,完成后或將成為科創板又一家服務機器人上市企業。
據了解,云跡科技在酒店場景具有領先優勢,市場占有率達到了將近90%,旗下產品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座城市,合作酒店超15000家,包括萬豪、希爾頓、錦江、首旅如家、華住等知名酒店品牌。
剛剛進入3月,高仙機器人又傳出消息,其與漢庭酒店已達成戰略合作,漢庭將以清潔機器人為載體,全面實現保潔智能化,首批高仙Vacuum 40消殺款商用吸塵機器人將落地漢庭50家門店,未來將在漢庭3000多家門店全面鋪開。
公開資料顯示,高仙機器人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專注于商用清潔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在清潔機器人領域擁有領先優勢,去年11月,高仙機器人完成12億元C輪融資,成為該領域內單筆資金最高的融資事件。
不僅僅是這幾家大動作不斷,還有其他服務機器人企業也在積極探索酒店場景,包括擎朗、普渡、景吾等,可謂神仙打架,競爭十分激烈。
YIWO SPACE
03
每年有200%的增速
這輛高速列車能坐安全嗎?
“每年都有200%-300%的增速”,云跡科技執行總裁&CTO林小俊在2021年曾公開透露。官網顯示,云跡科技自2014年成立至今,團隊已超700人,其中研發人員比例超過60%。累計知識產權申請量超過1300項,其中專利申請量超過800項(發明專利占比達60%以上);400+項機器人移動領域、物聯控制領域發明專利。云跡科技旗下產品有:跑腿送物機器人“潤”、大屏展示交互機器人“云帆”、機器人底盤“水滴”、傳菜機器人“心得”以及機器人智慧新零售服務系統“阿拉丁”。酒店客戶包括冬奧會、國家會議中心、萬豪、希爾頓、洲際、雅高、錦江、首旅如家、華住、世茂、開元等,服務人次超過1億。
老牌企業中,除了高仙機器人,更有穿山甲、繁興科技等;新興企業除了云跡科技、優地科技外,更有普渡科技、擎朗智能、景吾等新新代表;此外,還有美團、京東、阿里、蘇寧等實力雄厚的電商企業斥巨資布局。
已經“入場”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知名創投有藍馳創投、紅杉資本、軟銀、啟明創投、今日資本、聯想資本、君聯資本、云峰基金、源碼資本、深創投,其中部分基金已布局兩三家企業;此外,不乏華住集團、首旅如家、格林酒店集團、攜程、美團等產業戰略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被譽為酒店行業風向標的錦江酒店至今未戰略投資酒店機器人市場。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目前酒店服務機器人大多還處于只執行簡單重復的命令的狀態,無法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很多機器人完全依靠WiFi進行導航,在信號不穩定的地方容易發生故障,難以及時獲得維修服務。一方面,酒店服務機器人還需要持續積累用戶數據,提高智能化水平;同時還需要提供高效的維修服務。備受關注的Henn-na Hotel曾在2019年退役了50%曾經用于接待、對話處理日常操作的120臺機器人,這背后的原因則讓人哭笑不得——用于接待的機器人無法回答客人對當地景點或機場入口的詢問、無法接待有明顯口音的客人、機器人行李架容易在潮濕時發生故障。甚至還發生過客人睡覺打鼾,機器人以為是客人在下指令不斷重復回答的情況。
此外,機器人價格高昂和配套前中后臺搭建也讓酒店擔心機會成本高;更新換代速度極快的機器人,對酒店而言更是極大成本,致使其在酒店業艱難推廣;再者,目前市場上的機器無法與人類“共情”,越是高端的酒店,越不能讓機器人完全代替人工。對于產品迭代快和價格昂貴問題,谷慧敏建議酒店業主采用租賃模式,她相信伴隨著制造業服務化之趨勢,服務機器人行業很快將在大規模商用化上邁出快步,“至于未來誰能活下來,現在誰也不好說。”
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強調,智能化服務作為酒店的輔助服務是降低人工成本和節能降耗的必由之路。任何技術進步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推廣途徑也會逐步形成。因此一是明確趨勢,二是走小步、不停步,各個公司的措施各有千秋,可以在推進中逐步完善改進。另外他指出服務機器人只是酒店數字化運營升級的其中的一環,酒店數字化生態的建立光靠幾個機器人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探索數字化技術與酒店服務間的融合點。
市場也有悲觀者。
“目前酒店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天花板也較為明顯,許多酒店在購買一兩臺機器人之后,便再無購買甚至置換需求。”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在《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產品在業內的技術壁壘也不算高。”據了解,主業做電動自行車、平衡車的九號公司,也正在2021年通過“九號方糖”的商業落地,進軍酒店配送服務機器人領域,并宣布了與多家中高端酒店達成合作,與云跡科技形成正面競爭。瑞松科技(688090.SH)機器人焊接與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徐奕條則表示,公共場景下的服務機器人,發展前景還在從酒店向旅游區、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推廣應用。
更有一位國有酒店集團財務工作人員反問新旅界,“為什么錦江酒店對該市場持審慎態度?酒店市場是吸納低端勞動力的重要領域,政府未來很可能因為就業問題而限制替代低端就業人口的服務機器人的大規模商用。”
關鍵詞: 酒店機器人每年增速200% 野望仍需腳踏實地 云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