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虛擬歌姬洛天依、清華虛擬女學霸華智冰,到抖音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真實再現鄧麗君形象及音色的“鄧麗君”虛擬人,再到超寫實數字人阿里冬冬和擁有一頭銀發的虛擬時尚博主AYAYI……虛擬人正強力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什么是虛擬人?
20世紀80年代開始,虛擬偶像的概念開始在日本形成,早期的虛擬偶像使用2D、3D動畫的形式加以表現。隨著CG技術、動作面部捕捉技術的發展和社交平臺的崛起,虛擬人逐步嶄露頭角。
虛擬人是以數字形式存在,具有人的外觀、特點、行為,依賴科技展示的虛擬形象,具備存在于信息空間、數字技術合成和高度擬人化特征三個核心要素,由計算機圖形學、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計算機手段創造及使用,并具有多種人類特征的綜合產物。
作為元宇宙重要內容之一的虛擬人,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提供了具備更強視覺效果、更佳沉浸體驗以及更有情感溫度的交互方式。相較于元宇宙的落地,虛擬人目前的發展更加“肉眼可見”。
虛擬人最初更多充當的是實驗者的角色,例如研究手術方案或試驗新型藥物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人的功能不斷增加,并開始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且越來越向商業化發展,其中在影視、音樂、游戲等文娛領域更為活躍。
虛擬人的覺醒
AI龔俊、虛擬人鄧麗君、清華大學虛擬學生華智冰、湖南衛視數字主持人小漾、央視新聞AI手語主播等閃亮登場,吸睛無數,虛擬人一時風頭無兩。
“虛擬人”的覺醒首先體現在資本層面。字節跳動斥巨資入場,上市公司紛紛扎堆虛擬人。例如,網易成功領投“虛擬人”生態公司次世文化,曾成功推出迪麗熱巴虛擬形象“迪麗冷巴”,黃子韜虛擬形象“韜斯曼”等膾炙人口的“虛擬人”偶像。字節跳動和嗶哩嗶哩等互聯網大廠的流量競爭策略昭然可見。
與網易的一擲千金不同,2017年春天,一曲《達拉崩吧》讓“虛擬歌姬”洛天依余音繞梁三尺,輕獲粉絲百萬,看到“虛擬人”流量大蛋糕后,字節跳動于2021年7月入資樂華娛樂,為虛擬偶像團體“A-SOUL”的出道之旅保駕護航。
“虛擬人”的覺醒還體現在用戶層面。阿里巴巴推出天貓超市品牌虛擬形象“小鐺家”,這位虛擬小主播不僅能直播帶貨,還能和觀眾互動,為天貓超市創下不少收益;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虛擬男團“無限王者團”,則擔負起與游戲玩家互動的重任,還為電影《緊急救援》演唱主題曲。
“虛擬人”還走向了尋常百姓家。深色戲袍,手搖折扇,京劇大師梅蘭芳以“虛擬人”形象緩緩邁向觀眾。冬奧會前夕,央視首位AI手語主播正式亮相,為聽障人士提供專業賽事解說。傳媒另一隅,央視AI虛擬孿生主持人“小小撒”等“虛擬人”主播亦紛紛覺醒,悄然撕開元宇宙一角。
虛擬人的未來
元宇宙時代來臨,技術環境讓虛擬數字人發展迎來利好。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語義理解技術不斷進步,3D成像傳感器和VR技術日益成熟。信息化時代下,算力提高與通信速度的加快,都為虛擬數字人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虛擬人”作為元宇宙產業的重要一環,在未來五年將是各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未來五年,“虛擬人”構建、智能驅動、新型交互模式的新技術公司將得到快速發展,而“虛擬人”教師、“虛擬人”客戶服務甚至“虛擬人”伴侶等應用將陸續涌現,成為行業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的小伙伴可以點個贊,分享給你的朋友,謝謝大家的支持,關注老婁,老婁與你相約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