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月
3月17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以萬億元繼續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農夫山泉68歲的鐘睒睒以4550億元位列中國首富,全球排名第15位。馬化騰排名全國第四,身價3300億,馬云以2350億元的身價跌至全國第五。
說到馬云這個企業家,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我國“電子商務教父”,隨著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壯大,馬云多年來可謂是名利雙收。他不僅多次登上中國首富的位置,更是被譽為我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并且馬云也非常熱衷于公益事業,在國民之中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雖然馬云最被大家所熟知,但是他成功的背后還有其他人的幫助,各大富豪們也會通過相互合作實現利益最大化。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能貢獻自己的力量,那么將獲得更多的財富。以湖畔大學為例,湖畔大學匯聚了頂級創業者資源,人才濟濟,技術濟濟,遍布各個領域。
但湖畔大學的招生保準,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首先,報名的學生必須已經創業三年以上;其次,年營業額3000萬以上,規模要求30名員工以上;此外,湖畔大學上學或已經畢業的學生作為推薦人。湖畔大學的招生標準極其嚴格,所以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學,這些起點對于普通人來說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除了湖畔大學外,還有一個富豪的聚集地,那就是泰山會。1993年,由時任四通集團董事長段永基牽頭,最早叫做“泰山產業研究院”, 2005年更名為泰山會,掛靠與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之下。由柳傳志、段永基、馮侖、郭廣星、史玉柱、王中軍等15家科技圈龍頭大佬企業組成。
柳傳志曾經說過,泰山會是建立在友誼的基礎上的。會員們聚在一起打高爾夫球,喝茶聊天。據悉,泰山會費高達100萬元,每年有兩次正式活動。柳傳志曾向媒體透露,會員缺席活動,第一次是1萬元,第二次是20萬元。泰山會一開始就約定不錄音、不記錄、不邀請地方領導和宣傳。因此,近30年來它一直保持神秘。
中國前首富馬云也在2005年加入該組織,但當時的馬云在這些“大佬”眼中只是一個“小弟”。直到2015年,馬云成為中國首富之后,才逐漸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到2006年,馬云還與馮根生、郭廣昌等人牽頭成立了“江南會”。由八位成員齊聚一堂,都是中國知名的浙商。
與“泰山會”不同的是,“江南會”主要是浙商的商會。同時,江南協會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密切。因為江南會中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只要“江湖令”下達,無論八位發起人在哪里,都要親自前來“幫忙”。說白了,就是幾個有實力的商人“抱團”,互相扶持事業。
不過,好景不長。2014年,江南會因特殊原因不得不關閉整頓。但是,其成員之間的合作仍然非常密切。在繼江南會關停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去年泰山會也進入了注銷程序。泰山會成立27年。最初的企業家互相幫助,成為不同領域的領導者,而現在卻面臨解散,主要是因為以下這些原因。
當年的泰山會成立,還是處于一個遍地充滿機會的時代,這樣的資本積累和合作,不僅可以幫助他們規避很多風險,而且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互相幫助。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家的結合無疑利大于弊。
但是,隨著我國長期發展的市場經濟,各個行業和領域都逐漸穩定下來。企業家在各自領域不斷發展,相關政策、法律法規逐漸完善,產業逐漸打破甚至模糊,從而相互介入到彼此的領域競爭中,就這樣,過去簡單的關系開始復雜化了。
其次,是成員間發展觀念的轉變。隨著時代的發展,成員之間對事物的看法和追求也在發生著變化。由于會員都是各自行業的精英,他們的觀點普遍非常執著。這也將導致會員之間利益訴求的巨大差異,勢必導致泰山會內部矛盾逐步加深。因此,如果出現意識形態沖突,難免有人會選擇離開。
以馬云為例,他選擇退出,主要是商會和理念難以契合。馬云曾公開表示,他的想法是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為此,他還成立了湖畔大學來幫助這些中小創業者。而泰山會卻是以會內成員的利益為主,其主要目的是幫助會內“巨頭”獲得更好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馬云后來退出了泰山會。
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早在2017年,泰山會就已經形同虛設了。只不過一直到去年才正式開始走注銷程序。總的來說,商會作為一種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習俗”,有其優點也有缺點。雖然說商會可以幫助員工抵御風險,讓各自有更好的發展,但在近幾年市場經濟不斷成熟的基礎上,這樣的商會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壟斷現象”。
畢竟,企業的發展也需要創新,有時候獨立出去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那么你認為如今富豪們不抱團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關鍵詞: 富人不愛抱團了繼馬云江南會關停后 又一商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