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空調市場基本被格力、美的、海爾三家廠商占據。同時,以小米為代表的新智能家電廠商也在不斷進行擴充,填補市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眾老牌空調企業逐漸被用戶拋棄,志高便是其中之一。
空調第四巨頭
志高空調成立于1994年,雖然進場時間晚于格力、美的以及春蘭等品牌,但志高趕上了空調最好的時代。1994到2005年,空調產品還沒有在普通家庭普及,擁有可觀的利潤。而志高則是幸運地搭上了這一風口,成為國內知名家電巨頭,穩坐行業第四的位置。
不僅如此,2006年志高還實現進一步發展。科龍公司一眾技術骨干“出逃”,志高二話不說全員接收。這些技術人才為志高帶來了更加先進的產品思路以及技術,志高也開始持續對格力、美的、海爾等廠商發起沖擊。巔峰時,志高一度躋身空調市場前三。
那么志高是如何走向沒落的呢?
難逃成龍魔咒
在筆者看來,志高從一線品牌跌至三流廠商,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2009年開始的三年家電下鄉活動,是志高走向衰落的導火索。資料顯示,志高是這期間唯一虧損的家電企業。
另一方面,高層的頻繁變動以及人口紅利消失,也是志高越來越落后的關鍵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志高雖然經營情況愈發糟糕,但一直沒有放棄自救。2014年,志高從格力手中搶走成龍,并簽下十年代言合約。之后,公司創始人李興浩宣布復出,并放出豪言,要帶領志高重回行業前三。
不過,從結果來看,志高的種種行為都在加快志高空調的衰敗速度。成龍代言魔咒在志高空調身上再次應驗,產品銷量一年不如一年。
2017年借著空調行業紅利,志高雖然創下業績新高,但整體來看,更像是回光返照。次年,志高業績便迎來大跌,空調銷量止不住地下滑。其實,除了市場競爭因素外,志高衰敗也有自身原因。志高一直標榜高端,但在2019年卻被爆出多起無故起火事件,這對志高空調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也打擊了消費者購買的志高空調的熱情。
賣地難自救
最近兩年,受疫情侵襲,志高再次遭到重創。財報信息顯示,2021年上半年志高營業收入相比2020年同期再次下降7%,歸屬母公司虧損高達7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來看,志高沒有任何辦法來扭轉頹勢。
志高的虧損問題已經出現多年,此前為彌補損失,志高已經售賣多個土地以及地上建筑物資產。
志高雖然有其他業務,但大都比較羸弱,根本無法幫助志高緩解壓力。現階段,志高隨時可能因為資不抵債而走向破產。
寫在最后
其實綜合來看,志高的發展歷程也是在告誡其他公司,對于一個集團式企業而言,穩扎穩打才是硬道理。核心業務和領軍人才的能力,是決定企業高度的關鍵。志高如果沒有頻繁更換高層,沒有在輝煌時期分散精力開展其他業務,未嘗不能對美的、格力、海爾取而代之。
關鍵詞: 半年虧7億昔日國產空調巨頭沒落 賣地求生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