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微信:ilieyun)北京】3月17日報道
在“數實融合”的大趨勢下,阿里巴巴的進展如何?近日,阿里研究院在題為《犀牛智造:探索未來制造之路》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透露,犀牛智造目前已在浙江杭州、海寧、安徽宿州等多地建立產業園,服務眾多品牌,和多個中小廠家有協同合作,正在走向生態化建設。
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犀牛智造,經過多年低調潛行,2020年9月正式對外亮相。犀牛智造從實驗室走向了生產線,與紡織服裝產業鏈上的中小工廠形成密切協同,依托淘寶天貓平臺連接品牌商家與市場,新的數智化制造業產業形態正在朝向生態化方向發展。
犀牛智造切入的服裝行業,是傳統產業“大而不強”的一個縮影:成本快速增長,庫存居高不下、生產方式落后、產業附加值低、產能轉移加速。據了解,庫存積壓一直是影響服裝行業的痛點,庫存壓力在擠占利潤空間。
犀牛智造的整體思路是,通過構建端到端全鏈路體系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和動態平衡。目前,犀牛智造已經可以為包括針織、梭織、羽絨、牛仔在內的超過70%服裝類目提供一站式柔性快反供給能力,實現批量“小”、交付“快”、質量“穩”、庫存“零”。
據悉,犀牛智造已經服務了超過200個品牌企業,通過小單快反的新模式,直接拉低了中小品牌的創業門檻。如服飾品牌蕉內,從2020年開始與犀牛深度合作,雙方合作品類包括針織家居服、梭織家居服、打底褲、防曬服、防蚊褲、T恤。經歷了一年多的合作,這一商家取得了飛速發展,銷售額增長三倍多,成為天貓內衣行業TOP2,家居服品類排名從100名開外提升到如今的第七。
《報告》指出,犀牛智造的產業全鏈路數字化模式,讓品牌更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為制造工廠提效降本,同時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以全球頂級紡織企業山東魯泰為例,在從紡織向服裝制造邁進的過程中,通過雙方的合作,實現了一期4條智能生產線的小單快反的能力,從接單、計劃排產、工藝方案、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到發貨的全流程數字化交付,魯泰的生產品類也從襯衫迅速走向十幾個新品類,平均交貨期也縮短了50%以上。
新技術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犀牛工廠是一座用云端大腦運營,IT、OT、AT融合,全面運行在數字基礎設施上的“云端工廠”。基于云邊端架構和云原生技術,犀牛智造重新開發了一套服裝行業的工業軟件體系,從采購、制造到營銷、零售的各個環節,都由基于人工經驗的決策升級到基于數據+算法的決策,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
2020年,犀牛智造成為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在全球燈塔網絡總計54家燈塔工廠中,阿里巴巴成為唯一“跨界”上榜的科技公司。2021年12月底,犀牛智造“云端智造平臺創新應用”入選工信部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名單,成為唯一一家互聯網企業。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認為,犀牛智造代表了企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雖然從服裝行業入手,但其所代表的思考問題的方法、通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數字化的思維,在其他領域同樣是可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