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止,駕仕派都沒有商務團隊。這倒不是我們陽春白雪不想多恰一口飯,而是因為幾位創始人一直沒有找到合理的方式來平衡商務約稿和內容價值輸出。
能夠做出讀者愛看、客戶滿意、流量又高的高質量商業內容當然很好,可是這就好像“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最多兩全其美不能三者兼得。所以,為了避免內容團隊過于分心去解決商務合作的瑣碎對抗,不讓商務要求凌駕于內容價值之上,駕仕派現在也沒有其他商務,除了兩位創始人。
八年以來,駕仕派一直保持著這種內容初心,保持著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創作。或許正因如此,在新媒體幾輪大潮席卷之下,駕仕派還有幸存留存,盡管我們每年的運營收益遠不如那些頭部自媒體,但至少在內容質量和產出數量上還一直保持著全國TOP20的位置。而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們還創造了目前最好的成績,在權威垂直平臺創作者排行榜中穩居TOP10。
從八年的時間尺度來看,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我曾就職的上一家傳統媒體,從創刊到停刊,是20年時間。我所在的部門,從周刊部獨立,再被并回周刊部,可能也就十年。而駕仕派,已經存在了八年。
如果以更宏大的視角來看,駕仕派創立時的2014年,中國正經歷著媒體出現以來第四次全球性變革——這一次被稱為「移動互聯媒體時代」,而前三次分別是廣播、電視和門戶網站的興起。
在我的記憶中,紙媒人當時根本不相信自己會被“移動互聯”擊倒,因為所有紙媒人都相信,在廣播時代、電視時代、互聯網時代,總有人會看文字,那么印刷就一定會存在。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結果,還在發行紙質刊物的媒體已經行將就木,偶或爆發也不過是用愛豆們的封面作為賣點,文字已經沒有了存在空間。
2019年之后,至少成都這座曾經的全國都市類媒體TOP3的城市,再無“紙”媒。
是什么打敗了紙媒?是觀眾的選擇權。紙媒時代,讀者沒有選擇,讀者是弱勢一方,他們能選擇的不過是有限數十種報刊雜志而已。但是在移動互聯時代,無數的、海量的信息奔涌而來,讀者不再是弱者,而成為掌握媒體興衰的“執行官”。
沒有人再花那么多時間看文字,也不再需要大腦接受那么多信息,而更需要快節奏的10秒、5秒、甚至1秒的畫面撩撥。紙媒的沒落,在于讀者可以僅僅用不到5秒鐘決定自己想不想看,然后不斷重復這個過程,僅僅把有限的注意力投給引起自己興趣的內容。
很多人說,這種“信息的圈養”只會讓人脫離獨立思考;也有人說,總有一小部分會堅持文字閱讀,短視頻不代表所有;還有人說……其實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的方向已經變了,堅守原來那套的媒體要么被邊緣化,要么去迎合。
在移動互聯快速發展的年代,自媒體的定義從一開始的微信圖文寫手,變成了抖音快手的短視頻KOL,現在又分化出了UP主,還有各種賣貨的“直播天王”……迎合的人大受歡迎,怯步的人無影無蹤。
這種的大潮之下,也平生出許許多多的機會:
虎哥原來是杭州電臺的主播,只出聲音不出鏡,每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搞本地車展,現在搖身一變成了抖音汽車流量一哥;
汽車雜志出身、又干過門戶網站的YYP和他的兄弟們,或許沒有想到短短幾年就從圈內知名媒體老師變成了全網著名車評人;
牛車網在門戶時代很長時間不溫不火,短視頻時代卻靠拆車成了百萬粉絲級KOL;
假如在幾年前,蕪湖這樣的城市要出一個頭部媒體不可想象,而汽車天涯僅是孵化一個七哥撩車,短短一年時間就已坐擁百萬粉絲;
我們熟知的文藝男青年清柯同學,在微信圖文時代的汽車榜首媒體玩車教授干過之后,現在自己的抒情類汽車賬號“這個車評不太冷”已經在B站上愈發纏綿;
還有夏東、王垠這些傳統雜志出身的汽車媒體人,同樣在移動互聯時代實現了巨大的轉變,從雜志上的幾個名字變成了視頻里面清晰而有說服力的具體形象;
甚至我身邊的一位經銷商市場部的朋友,坐了十年的辦公室,結果現在天天抖音直播玩得溜,讓經銷商市場部完成了從邊緣部門到齊平銷售部的華麗轉身……
而上述這些例子的另一面,則應對著另一些人和物的消失不見:
曾經車企名單上的五門五垂,今天只見懂車帝和汽車之家、易車三分天下;
汽車紅人們曾經供職的雜志早已經停刊停印,唯獨還能保留一些名號;
北上廣傳統大媒體出身的媒體人,寫著“深度而全面”的內容,卻大多數時候只為了發到朋友圈在領導面前露個臉;
一些曾經站在行業頂端揮斥方遒的大佬,某刻開始也無奈發現,自己居然已無力輕易召喚起眾人的捧場迎合……
同樣的,在這八年的時間中,駕仕派驚險地踩準了幾次變化的節奏:2014年逃離紙媒做了圖文自媒體;2017年拿著手機圍著車拍短視頻;2019年開始組建自己的視頻團隊摸索前路;2021年開始追求高質量視頻的發展路徑……我一直在想,如果這期間哪一次踩錯了、或者是猶豫了,或許今天就沒有機會寫這篇文章了。
但這也回到了文章的主題:按照每兩年一次的媒體形態更替,駕仕派如何能堅持到2024年?
在我看來,對于已經在汽車自媒體中做了八年的媒體品牌而言,駕仕派最穩固的是現有的讀者基盤,但是最大的挑戰也在于此:面對智能化、電動化的中國汽車市場,“駕仕派”實際上并不是一個能夠吸引到00后讀者和觀眾的所在,一切都太過于“汽油味”了。
不知道親愛的讀者們意識到沒有,雖然駕仕派現在不算一家“智能電動車新媒體”,但是我們的電動車內容開始越來越豐富,我們對待電動車的態度甚至開始有些“激進起來”——比如趙小查寫了一篇《2022年,你還會買純燃油車么?》——這就是一種轉變。
雖然看上去這種轉變有點刻意,比如加大了電動車的報道、強調了電動車的表現,但實際上這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現在駕仕派的員工車分成了明顯的兩派:一邊是開著老牌性能車高喊燃油萬歲的年輕人;另一邊則是已經全面轉向購買電動化新能源車的經驗豐富的老編們。(彩蛋:大家可以猜猜“90后日系控”坂道同學現在開什么車?)
當我們所有人越發接觸到電動車,越能提前感知到周遭對新能源車態度的轉變——不再是一種匪夷所思,更多像是一種“頓悟”。所以,駕仕派開始嘗試做更多關于電動車的內容,去解答電動車的體驗究竟是什么、到底電動車的焦慮出現在哪里、到底和燃油車的本質區別是什么,諸如此類。
盡管我們還尚未打磨出鮮明的“智能電動新媒體”標簽,但我們仍然堅定相信,駕仕派所推崇的內容價值,無論是在智能電動車時代,還是在汽油車時代,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我們同樣篤定,駕仕派能夠堅持至今的本質原因,是這個媒體品牌能夠擴大讀者們的知識邊界,而沒有畫地為牢。
駕仕派在8年來,所發生的每一次轉變,都并非發生在我們“不行了”的時候。決定擁抱視頻的那一年,我們剛靠圖文成為“汽車之家說客首位流量破億的作者”;專注長視頻的專業視頻團隊搭建,則發生在我們位居短視頻榜單第一的時候;我們的專業讀者代表包老師說,駕仕派讓他欣賞的是我們會犯錯,但我們會承認錯誤,做出調整。
擴大大家知識和認知邊界、不去畫地為牢的同時,何嘗不是駕仕派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
盡管其間必定存在痛苦和不適,但我們始終相信,駕仕派的內容價值觀從最開始能夠吸引和聚集你們,而你們的關注和回應,才是真正推動駕仕派發展的源動力,駕仕派品牌的塑造,是我所經歷過的移動互聯浪潮中最美妙的時光。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變化,是駕仕派這八年經歷最多的事情。即將進入智能電動車時代的此刻,我們愿意和讀者們一起,去感知和消納這種變化,共同遠行到2024年3月14日那一天。
文|劉學曉
圖|網絡
前沿資訊 原創觀點
最有逼格的原創型汽車新媒體品牌
新浪微博:@駕仕派
駕仕派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
日均全網瀏覽量超過1,000,000次
關鍵詞: 如何能堅持到2024年|寫在駕仕派八周年 移動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