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設計五要素之二|場景

發布時間:2022-03-14 11:43:06  |  來源:騰訊網  

編輯導讀:交互設計的本質是對行為的設計。交互設計的五要素分別是:用戶、場景、目的、媒介、行為。本文作者圍繞場景這一要素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辛向陽教授提出:交互設計的本質是對行為的設計。交互設計的五要素分別是:用戶、場景、目的、媒介、行為。詳情請查看文章《交互設計的本質》。

我們用互聯網語言翻譯一下,產品(交互)設計五要素是:用戶,場景,需求(目的),產品(媒介),行為。產品(交互)設計就是研究“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情況下,想做什么事情。并且是通過什么,如何做的”。我們會用5篇文章分別對五要素進行介紹。

上篇文章介紹了《體驗設計五要素之一|用戶》。這是“產品設計五要素”的第2篇:場景。

一、外科醫生的場景共情力

羅胖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講了一個關于場景的故事。有一位朋友在大醫院實習的時候,導師是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一次他們師生倆一起做一臺胃部手術,病人是一位年輕女孩。

手術做得非常漂亮,腫瘤被完美地切除了,他們又仔細地清掃了一遍周圍的淋巴結,這個病人的手術效果大概率會很好。按常理,手術到結尾,一般都是助手來縫合,因為這不是關鍵環節,可以讓年輕醫生練練手。

但是,這次,當年輕醫生準備動手縫合的時候,老師攔住了他。老師說:“這次我來。人家姑娘年輕,可別讓傷疤太顯眼。”

當時,這位年輕醫生心里就暗嘆一聲:這次我才知道什么叫名醫。

原來名醫比拼的不僅是技術;不是別的大夫10秒能縫好,他8秒就可以;不是別人能縫一個百鳥朝鳳,他能縫一個獅子滾繡球。名醫比拼的原來還有另一種能力。他能體會到一個和醫院手術室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對病人很重要的場景:這個病人不僅要活命,而且,在未來,她是要穿比基尼在沙灘上拍照的呀!

請你琢磨一下,這樣的場景共情力難道不是成為名醫的原因之一嗎?有這樣的共情能力,醫生就能在每一個細節上,取得病人的信任,信任能讓病人更加配合治療方案,這本身就是提高治療效果、實現治療目標的最重要的前提。

同樣的,如果做產品設計能有這樣的場景共情能力,真正的把自己放到用戶最真實的物理空間和心理情景中去,這樣的產品一定是有溫度的,也一定會贏得用戶的信任。

二、什么是場景?

假如讓你列舉一下你自己一般會在一天當中的哪些時間段打開微信,此時的你就是用戶,你可能會列舉出如下一些時間段:

A1上班路上;A2中午吃飯休息時間;A3晚上睡覺前。

不同的時間段使用微信的場所一般是不一樣的,又可以列舉出來:

B1在洗手間;B2在公交車或者地鐵上;B3在辦公位上或公共休息區。

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打開微信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還可以列舉出來:

C1刷朋友圈;C2看訂閱號的最新內容;C3看看各個群有沒有感興趣的內容。

通過上面的舉例不難看出,場景其實就是Who + When + Where + What,即什么人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用戶場景分析的4個維度:用戶,時間,地點,任務。用戶是場景的主體,在第一篇已經詳細講過這里不再展開。而任務就是用戶目標,或者說叫需求,我們會在第三篇展開講。所以一般情況下,描述場景就是要講清楚什么時間和什么地方。但這就夠了嗎?文章開頭的故事告訴我們,場景不是冷冰冰的物理描述,而是有用戶的感情和情緒的。

場景=場+景

場:是物理角度的“時間和空間”。景:是心理角度的“情景和情緒”。

場景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場和景。“場”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個場就是時間加空間。用戶可以在這個空間里停留和消費,如果一個人不能在某個空間去停留、消費,這個場就是不存在的。

“景”是什么意思?景就是情景和情緒。當用戶停留在這個空間的時間里,要有情景和互動讓用戶的情緒觸發,并且裹挾用戶的意見,這就是場景。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花錢消費產品,其實是在消費場景。

比如說,早餐怎么吃?是自己對付一下,還是擺好盤、拍照曬朋友圈?這就是不同的場景。拍照曬圖寄托著用戶炫耀情感。

中午飯怎么吃?你自己帶便當,一邊看網劇一邊吃,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叫便當,在會議室里邊吃邊聊,這是一個場景;幾個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后AA制結賬,這是一個場景;中午請客戶吃飯,這是一個場景;中午情侶約會也是一個場景。

接著再說晚餐。回家吃是一個場景,在單位加班叫外賣是一個場景,朋友聚會是一個場景,戀人約會是一個場景,請客戶吃飯是一個場景,求人辦事要擺排場是另外一個場景…

所以腦補一下,你會發現在不同的場景下,發生的消費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摻雜的情感和情緒也千差萬別。

三、場景在產品設計中的價值

1. 更好理解用戶

場景分析幫助我們更深入的剖析用戶,洞察用戶底層的心理需求,與用戶達到共情。

「用戶分析」從場景的角度分析用戶的畫像和行為習慣,會更加具體和形象。

「洞悉心理」更好的體察用戶深層次的心理訴求,避免心口不一。

「達到共情」設身處地變成用戶,站在用戶的立場考慮問題。

2. 幫助分析需求

場景可以幫助挖掘需求的完整性、判讀需求是否準確及梳理需求優先級。

「完整性」深刻理解產品需求,讓產品功能更全面,挖掘產品的新機會或者產品的新功能。

「準確性」讓需求分析準確,辨別需求真偽。

「優先級」考慮用戶如何使用產品,幫助理清強弱場景,幫助理清強弱需求

3. 利于團隊協作

場景可以幫助團隊增強同理心、更好的理解需求及提升產品設計的參與度。

「易理解」讓團隊對產品的理解更簡單、具體(對于理論以及長篇大論的需求文章來說,人們更能記住故事發生的場景,通過簡短但是詳盡的故事描述)

「同理心」讓團隊進入用戶視角看產品設計,而不是產品單方面的猜測。

「參與度」用戶場景是協作設計工具,期望所有項目利益相關者參與產品需求和設計的

4. 指導產品設計

場景可以知道優化現有體驗、發現新的機會點以及精細設計。

「優化現有」:突破用戶原有的解決方案:意即在當下的場景下,用戶可能會產生什么問題?用戶原有的解決方案是什么,我們是否有機會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呢(效率或者更好的體驗)?

「機會挖掘」:發現場景的連續性,發現行動中的不連續性。通過成組的動作進行預期:比如復制 – 粘貼;分享 – 朋友圈等;

「精細設計」:從面對所有人轉向用戶分層精細化設計,打造競爭優勢

四、如何定義準確的場景

在制定或調整需求時,必須對產品場景進行準確的定義。

場景的準確定義必須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

「真實性」:場景是用戶使用功能真實存在的,即用戶真的如此使用,不是個人憑空造出來的一個假的場景;

「代表性」:場景要代表大部分的用戶場景。如果你定義的場景,實際只有幾個用戶在如此使用,那這個場景就沒有代表性,圍繞此類場景的ROI會很低;

「多樣性」:用戶場景不只一個,要將用戶的主場景、重點場景都要定義出來。通過這些場景的評測可以代表這個產品的質量;

那么有哪些方法和途徑來定義場景呢?

方法一:收集用戶反饋

找到某功能的用戶反饋內容,挨個進行內容查看。此方法是了解真實用戶的一種方法。通過用戶反饋的問題來窺探用戶的使用場景及操作方法。以及目前功能都存在哪些問題。設計的用戶場景在評測執行后是否可以暴露這些問題。

方法二:形成用戶畫像

通過用戶的各種信息進行聚類,綜合分析出當前功能用戶的特點。通過特點來猜測用戶使用當前功能的動機及需求。此方法可以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但是對個人分析處理信息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對公司的數據儲備也有較高的要求。

方法三:用戶行為分析

大部分的軟件會記錄用戶使用軟件的一些操作行為或者內容數據。可以找產品尋找到這些數據,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來找到用戶使用軟件的場景有哪些。但是這要求之前已經記錄了相關信息。

方法四:用戶訪談

關鍵詞: 體驗設計五要素之二|場景 交互設計的本質 交互設計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