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對阿里巴巴的期望很高,直言稱要讓阿里成為一家102年的企業,百年企業確實是個宏偉的遠大目標。在阿里昔日的高光時刻,有媒體及公眾對阿里的評價很高,而且有人認為阿里是一家偉大的全球企業,能用“偉大”兩字來形容的企業不多。
3月11日,阿里巴巴港股市值大跌8%,市值為1.56萬億人民幣,和2022年年初相比,不到3個月的時間,阿里市值跌去了30%,市值蒸發超過5000億人民幣,而且阿里的市值相繼被茅臺、工行反超,在中國企業中排名第四。
阿里曾經是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如今卻跌出第四,昔日平起平坐的騰訊,市值仍然堅挺,達到2.83萬億,所以騰訊是當前中國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是阿里的1.8倍。從國內互聯網企業市值的角度來說,騰訊已經一家獨大,阿里已無法和騰訊比肩。
阿里巴巴從高光時刻到跌入谷底,只用了短短2年時間,2020年9月,阿里巴巴的市值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這是阿里巴巴的市值巔峰,下一步就是沖擊萬億美元市值,然而因為螞蟻上市戛然而止,阿里市值開始一路下滑。
截至3月11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僅為2518億美元,回到了2014年剛剛上市不久的水平,從8000億美元到2518億美元,阿里市值蒸發5482億美元(約合3.5萬億人民幣)。
市值的大跌,也導致馬云的身價持續縮水,馬云已經徹底失去中國首富寶座。在2020年的富豪榜中,馬云還以4000億的身價登上中國首富之位,然而到了2021年的富豪榜,馬云已經跌至中國第五,身價跌至2600億,鐘睒睒身價超過4000億,穩坐中國首富之位。
盡管如此,馬云已經套現數百億,富豪榜數字也只是一串數字。馬云多次減持阿里巴巴的股份,套現了400多億人民幣,作為阿里最大的個人股東,馬云持有阿里的股份已經低于5%,日本軟銀仍然是阿里第一大股東,與此同時,馬云的名字也從主要股東名單中消失,這和馬云卸任退休及持股比例減低有關。
從曾經的互聯網霸主,再到如今市值大跌,阿里巴巴究竟怎么了?其實,總結起來無非是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紅利消失,高速增長失去支撐。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最新財報來看,在最新的Q3季度,阿里營收增長9%,但是凈利潤卻大跌75%,高利潤已經不可持續,3月10日京東公布了2021年業績,四季度虧損52億,隨后京東股價大跌11%。
從當前各大互聯網企業的業績報告來看,營收仍然處于增長,但和往年相比增長十分緩慢,而且利潤已經開始走向下坡路。互聯網行業風風火火20多年,靠的是我國巨大的人口紅利,如今用戶規模已經觸頂,即使深挖下沉市場也很難帶來高速增長。
第二,阿里巴巴電商份額出現下降,京東、拼多多異軍突起。昔日的中國電商市場,只有京東和阿里兩家巨頭相爭,阿里獨大的地位仍在,但拼多多從巨頭的夾縫中實現崛起,短短幾年狂攬8億用戶,逼近阿里,阿里電商護城河不再堅不可摧。
市場本來就這么大,兩家瓜分尚且賺得不錯,三家瓜分利潤自然會降低,而且京東占據高端電商,包攬家電、電子等高端產品市場,而拼多多服務于低端市場,這樣一來阿里電商的定位就略顯尷尬,而且今年阿里還宣布進軍自營電商領域,其實也是無可奈何。
第三,阿里正在向科技巨頭轉型。短期的市值下跌和蒸發,看似對阿里發展起到了不好的影響,其實從長遠的角度出發,這恰恰是阿里持續健康發展的開始,因為各種跡象表明,阿里最終要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阿里頻繁被官媒點名,是希望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大廠將大部分精力和資金用到科技創新方面,而不是和小商販爭利潤。阿里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科技成果,其中最強的科技王牌就是阿里云,阿里云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云服務廠商,在國內位居第一,估值接近千億美元。
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已經在科技領域開始發力,憑借自身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強大的云計算及數據處理能力,這些企業今后將在數字經濟、新基建等領域做出貢獻。
關鍵詞: 市值蒸發3 5萬億 阿里頻繁被點名 馬云徹底失去中國首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