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小米公眾號更新一則內容《雷軍:我的2022兩會建議》;雷總此前已經正式宣布進軍造車,在本次兩會建議上,也著重對于新能源行業建設發展展開深入探究。
關于本次雷總在兩會上的建議,有一項特別值得關注,也代表小米電動車未來的建設和方向:“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從這里可以知道,小米電動車,未來更多是以建設大功率充電樁為自己的補能體系生態,在小米公眾號發布完此則消息以后,筆者想到了另外一個造車新勢力——小鵬。
雷軍和何小鵬的淵源
先來聊聊雷總和何小鵬的淵源,說起二位的關系,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小鵬汽車紐交所上市儀式時,雷總親自站臺祝賀;雷軍不僅是何小鵬的朋友,也是小鵬汽車此前的投資者。
2019年,小鵬汽車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億美元,此次融資不僅有一如既往的股東,更加入了新的戰略合作伙伴——小米集團;在2019年時,雖然小米和雷總還沒有正式進軍造車項目,但可知的是,雷總對新能源行業非常看好,只是當時自己不確定是否入場;后來,電動汽車行業飛速發展,并且大有未來之勢,雷總在去美國會見馬斯克以后,徹底開啟了自己的電動造車之路。
小鵬汽車此前經常被稱之為電動車行業的“小米”,本身就定義成互聯網汽車公司的小鵬,和小米在眾多方面也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小鵬也是在軟件定義汽車中,一直堅持自研開發的企業之一,從眾多方面來看,小鵬汽車和雷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緣分”。
不久前,小鵬官方發布消息稱,全國所有地級市已經全部覆蓋小鵬超充站建設,加快電動車生態發展,小鵬和蔚來理想等公司不同,小鵬在自己的補能體系中,一直堅持構建超充站,這一點和目前的特斯拉一致,沒有像蔚來一樣,充換電同步進行。
而雷總在此次2022兩會建議上,發表的意見和小鵬汽車目前在補能建設體系上的思路保持一致,看來,互聯網造車企業的思維步調非常統一。
筆者認為,電動車未來的超充站布局一定是電動車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蔚來在大力發展換電站,但當電動車充電速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比如:800V高壓平臺下,很多品牌下的產品可以做到充電5分鐘,補能150-200km左右,加上未來超充站的覆蓋更多的情況下,充電也將成為非常快捷且便利的體驗;所以,何小鵬和雷軍兩位互聯網思維的領導人,可以擁有同樣的發展思維。
先下手為強?
我們常說,先下手為強,小米公司定位于科技互聯網公司,無論是手機還是我們熟知的小米AIoT生態,都是小米刻在消費者心中的標簽;而小鵬汽車目前在新能源行業內,和小米目前的標簽一致,致力于研發車機的交互體驗,和大力發展未來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先不探討小米汽車在硬件本身的能力,就單說交互系統和自動輔助駕駛,一定是小米在電動車領域想要站住腳的“必經之路”。
小鵬汽車目前已經有成為“新勢力一哥”的征兆,連續多月占據新勢力銷量榜單首位,已經在國內純電動車市場擁有屬于自己的“地位”;未來小米汽車發布量產后,即便是在行業內已經擁有非常大的知名度,但在新能源行業,終歸是“新人”,就必須要面臨挑戰“前輩”的局勢,屆時,雷軍和何小鵬也將開啟行業內的競爭。
寫在最后
雖然,小鵬汽車在純電動車領域屬于小米汽車的“前輩”,但小米和雷軍的用戶群體和粉絲基數的確過于龐大;目前,國內智能家居生態鏈,小米一直處于數據量的頂端,而這些用戶已經深深對小米生態有著超高的依賴性,如若小米汽車在硬件基礎上有挑戰行業的能力,加上小米原本的軟件能力的優勢,以及生態群體的基數,在小米汽車上,很可能達成“后來者居上”的局勢,當然,這一切要建立在小米汽車產品的能力得到認證以后,筆者也會和消費者一樣,期待小米汽車的到來,畢竟,年輕人的第一臺車,很可能要靠雷總了。
關鍵詞: 不給小鵬留活路 雷軍兩會建議透露了什么 小米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