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看點
·產后康復市場達千億人民幣
·產康機構百家爭鳴,誰會率先跑出?
產后體虛、變胖、身材走樣、臟腑下垂、骨盆變形……每樣都可能是壓在產后寶媽身上的大山。
隨著二胎寶寶出生率突破50%大關,二胎媽媽們對自行恢復到產前狀態大多不太自信,會主動尋找專業機構幫忙,加上越來越多90后、95后新寶媽消費意識更為先進,國內產后康復市場正迎來新的機遇。
顯然資本市場也非常看好這塊正飛速發展的大藍海。
2月23日,產康網宣布獲得300萬元的A+輪融資,具體投資人未公開,不過據官方透露,此次融資主要用于產康網數字化平臺的升級迭代,智慧產康解決方案能力提升等相關事宜。
據了解,產康網成立于2020年,主要通過數字化方式打通產康品牌、門店、產康人和產后媽媽的產業鏈條,實現整個生態鏈各因素的鏈接與流轉。
緊接著3月初,母嬰護理品牌“圣貝拉”及其母公司貝康國際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有大型金融保險集團中國人壽獨家投資。而貝康國際曾于去年3月宣布完成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跟投的2億元C1輪融資。
產康市場究竟在發生著什么?為何最近頻頻吸引資本目光,這個市場還有哪些價值漏洞尚未被滿足?
01
千億產康大市場亟待爆發
業內人士一般把2009年定義成產康市場的元年,因為在這一年國內只有2-3家孕產相關的連鎖品牌,市場整體門店也只有300-500家,隨著2015年之后二胎開放,整個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截止到2019年,中國新生兒數量一直保持在1400-1800萬人,且在二胎開放后2016-2018三年的時間里,二胎媽媽占比達到了50%以上。
隨著三胎多胎政策的鼓勵,每年我國依然有1000萬左右產后寶媽,按照30%的有效消費人群,人均消費2萬元,每年產康市場有超過600億的市場規模。而這個數據僅僅還不包括通過月子中心進行產后康復的,加上每年300億左右的月子中心市場,整體產后康復市場規模將近1000億元。
按照整個產業鏈的構成,我們可以將產康行業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
1)產業上游:儀器設備和康復產品
2)產業中游:產康品牌和門店
3)產業下游:每年超過1000萬的產后寶媽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由于產康市場的高速發展,產康相應的設備也進入快速發展期。整個市場從2014年的9.2億,發展到2018年的39.5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3.9%。
2018年時,擁有產后康復設備的產康機構達到了70%。另外,隨著越來越多醫院開設產康項目,這些設備廠商的主要銷售渠道也變成了醫院。
接著說到行業主體構成,產康機構和產康從業人員。根據相關數據,截止這個2020年9月份,全國共有產康門店達到18400多家。這些店分布在全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
不過其中30%的產康門店靠加盟,由加盟品牌總部提供服務支持,而70%的門店則沒有品牌,單打獨斗,面臨各種經營難題。
而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門店,是由大概18萬良莠不齊的產康服務人員做具體落地實施的。據了解,行業從業人員主要背景是:美容院、按摩足療、醫護人員、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小白等構成。
02
千萬寶媽需求與行業玩家的battle
如果拿互聯網電商做比較,如今的產后康復市場應該是剛剛經歷了草創期,進入到即將重整秩序的新階段。
不管是從品牌、門店、到服務人員還是產后寶媽,都經歷了初期的教育階段,正迎來新的秩序重整期。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有1400萬左右需要產后康復(孩子出生后3年內都屬于產后康復期),并且將近有三分之一的產后女性會有PFD(盆底肌功能障礙)而聽說過產后康復甚至愿意付費占比正在持續走高。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當前面臨的一大窘境是:
1)產康門店良莠不齊,不知道如何選擇。
2)內部水很深,額外費用很多。
3)大部分產康效果不突出,且沒有較好的反饋機制
從服務提供者來看,目前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1、醫院的產康部門
2016年醫療系統開始加入產后恢復。因為醫院的加入,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產后恢復的項目,起到了教育市場的作用。不過醫院相對于其他的產后恢復中心優勢就是專業性、資源,缺點則是項目少、周期短、體驗差。
2、月子中心的配套增值服務
月子中心資源豐富,且是最了解寶媽體質的地方,所以現在的月子中心產后項目跟月子項目是直接打包的,但是同樣這些項目也存在著項目少、周期短的劣勢。
但是產后康復理論上3年內都可以做,又由于月子中心大多選址比較偏遠,也對消費造成一定影響。
3、專業產康品牌
優勢是有品牌有團隊,劣勢是缺客戶,缺資源,運營一個店鋪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是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客戶,很難盈利。
目前從專業產康品牌來看,當前大型連鎖的品牌主要包含兩個:山東淄博的藍絲帶和重慶的驕陽蘭朵,旗下門店數量都在1000家左右。
根據官網,藍絲帶成立于2009年,發展至今在中國的上百個地級市建立了超1100家孕產護理中心,目前尚未有融資記錄,張國文為大股東和主要受益人。
總部位于重慶的驕陽蘭多同樣成立于2009年,2016年進行了股份制改革,目前官網披露有1300+門店,累計服務超過100萬位產后媽媽。
根據天眼查數據,驕陽蘭多創始人黃歡,曾于2013年獲得漢能創投投資,具體金額未披露。
以上兩個品牌外,國內超過百家的產后康復機構還有不少,不過體量和前兩者相差不少。
歸根究底,還是雖然擁有18萬產康從業者,這依然不算是個行業,沒有標準,掣肘了整個產業的快速奔跑。
1、目前我國的產后康復服務,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區都沒有標準和體系。
2、18萬產康人都沒有評級標準。不管是從業多少年,大家沒有專業評級。所謂的相關培訓,大多采用固定的開班,固定課時,不管之前有多少經驗,都要從0開始學。
在無秩序的混沌狀態下,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猛增,必然會倒推行業標準和規則的建立。目前來看,產后康復市場魚龍混雜,伴隨資本的進入,未來將經歷一場更高維的戰斗。
關鍵詞: 這屆寶媽不一樣千億產康大市場風頭正盛 產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