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近幾年實體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不少餐飲門店外面都掛著“出租”和“出售”的字樣。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近幾年全國實體餐飲門店的總數,從905.6萬家下降到760.1萬家,足足減少了近150萬家。由此可以看出,如今實體的生意,似乎比較難做。
然而,就在全國不少餐飲店面臨“困境”的時候,藥店的數量和三次方規模卻在悄悄往上增長。產業信息網提供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國藥店的數量從44.7萬增長到58.6萬家。與此同時,零售藥店終端市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218億元,相比于前一次統計上漲了6.3%。
看到這,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為什么現在藥店這么多,有些地方甚至一條街上就能有5、6家藥店。藥店數量這么多,它們又是靠什么賺錢?對于這個問題,一些內行人給出了這樣的說法。
為什么我國藥店這么多
首先,藥店之所以這么多,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由于“黑天鵝”事件的出現,讓許多人逐漸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為了買口罩和一些藥品都會跑到藥店購買。而因為市場需求的擴大,藥店的數量也就不斷增加。特別是在2020年之后,藥店數量由之前的52萬家增長到55.3萬家,再到現在的58.6萬家。
第二,是大醫院排隊較久。去過醫院的都知道,因為醫院人流量較大,不僅排隊看病的時間較長,而且拿藥的時間也較漫長。有些人原本預計花費1、2個小時就能看完的病,因為人多的原因,硬是拖了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于是乎,許多人為了節省一些時間,就會在看完醫生后,拿著處方到藥店自己買藥。也正是因為如此,藥店的數量才越來越多。
第三,是社保卡的覆蓋范圍較廣。最近人社部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目前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經到達了13.52億人,普及率達到95.7%。而由于許多藥店都能使用社保卡買藥,因此許多人都愿意拿著社保卡去藥店使用。由于使用人數較多,使得藥店的數量也隨之增加。
它們靠什么賺錢?
而對于藥店靠什么賺錢,首先肯定是靠藥品利潤賺錢。一些內行人表示,有些藥品的利潤較高,特別是保健藥物。按照相關報告數據,目前像是心腦血管等特殊藥物的毛利率能達到50%以上;而保健藥物的毛利率能達到60%以上,凈利潤更是能有20%左右。
其次是靠“回扣”賺錢。相信大部分去買藥的人都經歷過,當你說出自己的癥狀時,一些店員會極力給你推薦一些藥品。實際上,這些推薦的藥品出售后,不但有較高的利潤,而且還能讓藥店賺到“回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藥店才能賺到錢。
當然,除了上面這兩條以外,隨著人們夜間用藥需求的擴大,夜間藥店的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據悉,截至目前,夜間線上用藥的市場規模已經到了403億元,相比前一年上升了38.5%。由于夜間藥店的銷售量不斷上升,使得許多藥店都能靠夜間賣藥賺錢。
大健康行業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或許是藥店較為豐厚的利潤,以及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讓很多企業大佬都注意到其背后的大健康行業,或許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于是不少企業和投資人都紛紛開始在大健康行業“排兵布陣”和占領市場份額。
其中最明顯的應該是馬云、劉強東吧。6、7年前,馬云就花費10億元收購了相關企業,并將其改名為阿里健康,旗下的阿里大藥房不管是在線上和線下都有非常出色的成績。截至2022年2月份,阿里健康的市值已經達到了733.89億港元。
同樣是電商起家的劉強東,在阿里健康出現的2年后,也開始成立京東藥房。經過這幾年的運營和布局,京東藥房在全國已經有了40家藥房大公司,成為阿里健康線上線下最大的競爭者之一。
總的來說,伴隨著國人對健康身體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未來藥店及背后的大健康行業發展會越來越迅速。或許,正如那些投資人所說,目前投資大健康行業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最后,對于藥店和大健康行業,你有什么想說的,不妨在評論區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