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近日,骨科創新企業「德康醫療」完成總計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及系列資金支持;由杭州灣智慧醫療產業基金領投,共青城永謙、藍山投資、首正澤富、曉池資本等跟投,老股東海邦資本、宏達君合繼續追加。本輪融資將用于加快新生產基地建設,解決產能不足、持續擴大銷售,并繼續研發骨科新型材料和數字化骨科產品。易凱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德康醫療(全稱:浙江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創建于2012年,創始人許小波博士曾在北京協和醫院、哈佛醫學院工作研究,有著系統的臨床訓練和研發實踐經驗。目前公司核心成員覆蓋臨床醫學、機械、生物學、力學、材料學和計算機等學科,研發團隊碩士博士占比達85%。
許小波博士表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正處于轉型期和快速發展期,創新驅動、產業升級、進口替代、醫保控費,是時代的關鍵詞。臨床上,醫生和患者需要優質且價格合理的產品和手術解決方案。
在成立之初,德康醫療以高性能脊柱耗材業務起家,產品涵蓋頸、胸、腰、骶以及脊柱畸形等脊柱病變。其研發的國產鈷鉻鉬脊柱內固定系統(NOAH),選擇使用鈷鉻新材料配合鈦合金等多種材料,與傳統鈦合金產品相比,植入物體積縮小30%的同時,綜合力學性能可提升三倍。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一新材料系統已成為脊柱側彎等手術的主要產品,在國內也以進口為主,德康醫療推出的NOAH系統打破了外企壟斷。
德康醫療表示,在脊柱產品線中,其SAGI自穩定型融合系統、TAURUS枕頸胸微創融合系統也是國產首證。其中,TAURUS針對高難度的枕頸段的脊柱手術,因手術中支撐及扭轉對器械的剛性和柔性均有極高要求,這兩個指標又存在相對矛盾的特性,TAURUS通過工程設計創新平衡剛柔性能,利于植入后病人的恢復。
脊柱類產品依然是德康醫療的核心,同時,其拓展了創傷、關節置換、運動醫學三個條線的耗材產品。至2020年德康醫療器械的脊柱、創傷類產品,皆獲得NMPA審批認證;運動醫學與關節產品已完成研發,預計2022-2023年間獲證。
在研發方面,其建立了3D骨科數據庫和生物力學試驗中心兩大技術平臺。其中,鯤鵬生物力學實驗室可對300多項涉及三類骨科植入物性能標準測試及金屬、生物材料等進行獨立檢測,支持新產品和材料設計研發過程中的驗證。
數字化方面,德康醫療的天穹骨科數據庫,提供瀏覽器端的在線閱片、多平面重建、輔助診斷等功能,接下來將作為開放式平臺上線。
政策端,骨科高值耗材的帶量采購正在進行中,也為新興創新企業提供了進入市場的通道。2021年7月的十二省聯盟骨科創傷集采中,德康醫療參與競價的產品皆中選,將利于創傷產品的放量。創業10年間,德康醫療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經銷體系,當前產品已進入上百家三甲醫院。據公司披露,近3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130%。
2022年1月,國家高值耗材聯采辦已開展脊柱類相關醫用耗材產品的信息集中維護工作,今年脊柱產品的帶量采購也正在推進。當前,骨科脊柱類植入耗材市場,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等仍占據大半江山,國產廠商威高骨科、三友醫療、大博醫療等是重要玩家。據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0年國內脊柱市場增長10%,超過創傷和人工關節,市場規模達到89億元。
關鍵詞: 德康醫療完成5億元融資 加快新生產基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