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被稱為“中國巴菲特”,他曾公開說不看好阿里,如今應驗了

發布時間:2022-02-13 13:54:04  |  來源:騰訊網  

馬云的商業眼光確實很超前。互聯網行業有三座金礦,一為搜索、二為社交、三為電商。

馬云在上世紀90年代就看到了電子商務將來對社會的絕大影響力,那時候馬云就帶著阿里團隊,果斷梭哈了電子商務。

阿里成立之初,喊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口號。那時候淘寶網是何其風光?因為阿里讓賣家賺到錢,也讓消費者體驗到了電商購物的樂趣,阿里自身也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可以如此說,阿里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也成為了行業內的規則制定者。

但當阿里成為巨頭之后,阿里似乎就忘了初心。針對商家,阿里系電商不僅讓商家“二選一”,還推出了各種收費工具,阿里不斷抬升商家在平臺開店的成本,其結果就讓大部分商家都內卷,阿里則成為了最大的中間商,每年廣告費是賺的“盆滿缽滿”。

針對消費者,阿里起初搞得“雙十一”確實能給消費者們帶來各種實惠。可后來就變了,消費者要獲得阿里系電商所謂的優惠,不僅要拉用戶做游戲,還得學會計算題,讓消費者付出了極大的時間成本。

對內,阿里說要成為一家102年的公司,要想實現這個宏偉目標,那必然要依靠公司的文化價值觀所驅動。

可這幾年阿里的企業文化遭受大眾質疑。如此前阿里員工搶月餅事件,高層蔣凡出軌事件,阿里員工包養二奶等問題。阿里在這些負面處理上,其實都沒有做到位。

核心人員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整個企業的文化風氣。英雄掌權,便有個人崇拜推動團隊一往無前;敗類當權,體系的迅速腐敗似乎也理所應當。

面向社會,阿里這屆管理層顯然沒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或者說沒能樹立更好的榜樣。

去年螞蟻集團上市前夕被喊停,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支付寶百倍杠桿放高利貸,絕不是因為它的風控獨樹一幟,而是本質上它把風險轉嫁給了銀行系統。用高科技的外表來隱藏其中的道德風險,還要誤導大眾,炮轟監管,這樣的管理層絕不是誠實的。

馬云說過,阿里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講真的,阿里做沒做到前兩點不敢說,但阿里肯定是完美兌現了第三點。

投資市場上有句玩笑話,“聽董秘的輸一半,聽董事長的全虧光”!為什么說阿里做到了第三點呢?

阿里前后三次上市,但基本上每次上市都在高位,阿里的中小股東其實很難再阿里這家公司上賺到錢。

有著“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林園就曾吐槽過阿里巴巴。林園說,當年阿里在港股上市,從二十幾塊漲到70塊錢,結果又退市了,以二十幾塊錢的價格退市,我朋友買了,虧了八九千萬,這擺明你不是坑人嗎?

導致很多人跟著賠錢,阿里不差這個錢,為什么不補償人家,為什么就以那么低的價格退市,這就是品質有問題,我不喜歡馬云!

看到這里或許有網友會說,投資有風險,這是投資的基本常識。怎么能說你們在阿里身上投資虧了錢,就賴上阿里了呢?

春公子上面不是說了嗎,阿里管理層都是高手,阿里二把手蔡崇信就是搞資本出身的,他深諳資本市場這一套玩法。

過去二十幾年,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諸如網易、騰訊以及拼多多這樣的公司,哪家回報沒有阿里高?

再來看一個例子。2014年,阿里在美股上市,當時一上來就是差不多3000億美元的市值。

如今7年時間過去了,阿里的市值幾乎又回到了原點。等于說是阿里這7年股價幾乎沒漲過。

看到這里又有網友要說了,阿里市值不是一度摸到過8000億美元嗎?對啊,前兩年阿里市值確實快達到過8000億美元,可阿里花了5年時間,從3000億美元漲到近8000億美元,5年時間1倍多一點的漲幅,這符合阿里巴巴的巨頭形象嗎?

所以春公子以前就說過,馬云早就變了,馬云從最初的一個創業者,變成了一個資本家。你想在資本家身上撈便宜,是真的難!

關鍵詞: 林園被稱為&ldquo中國巴菲特&rdquo 他曾公開說不看好阿里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