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期科學熱文:研究發現地球脈沖周期為2750萬年

發布時間:2021-07-05 09:00:40  |  來源:網易科技  

本文簡介了近期科學熱文:

1、“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

5 月 15 日中國首個火星車“祝融號”登陸火星,現已正常啟動運行,祝融號是天問一號的一部分,天問一號是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于今年 2 月抵達火星軌道。5 月中旬,祝融號與天問一號探測器分離,幾個小時后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

2、X 射線成像的“太空幽靈手”

在這張 X 射線圖像中,一個巨大幽靈般的巨手在太空中伸展,纖細的手指下壓著一片發光的云,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卻是美國宇航局錢德拉 X 射線天文臺拍攝的真實圖像,這只巨手是由一顆大質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產生的,爆炸后留下一顆快速旋轉、高密度的恒星尸體 —— 脈沖星。這顆脈沖星在自身周圍形成一個充滿能量的粒子氣泡,再加上超新星爆炸產生的碎片,形成了一個延伸 150 光年的手狀結構。

3、金星擁有一個流動的粘稠地幔

一支國際科學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麥哲倫探測器傳回的雷達圖像來研究金星表面,麥哲倫探測器于 2004 年結束工作,他們觀測發現金星地幔存在像“浮冰”一樣的地殼,處于滑動和旋轉之中。據了解,行星構造板塊的形成,不僅僅是行星巖石層或者巖石圈發生碰撞,它們更是行星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該結構使得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具備維持生命的條件。金星地質活動與地球不同,地球板塊交匯處形成了像喜馬拉雅山脈這樣的雄偉山脈,或者像馬里亞納海溝那樣巨大的海底俯沖區,而金星的構造活動證明,其表面之下有一個被稱為地幔的熔融區,且處于流動粘稠狀態。

4、科學家發現最早的超大質量黑洞“風暴”

宇宙初期肆虐橫行的巨大漩渦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星系和中心黑洞如何發生交互作用,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 A * 黑洞,其質量相當于 430 萬個太陽。目前,科學家通過夏威夷國家天文臺斯巴魯陸基望遠鏡,發現了至少 100 個星系-超大質量黑洞,它們距離地球 130 億光年,也就是說它們存在于 130 多億年前,那時的宇宙還很年輕,大爆炸發生在 138.2 億年前。基于這項最新研究,或將揭示一個神秘謎團 —— 星系和特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共同演變發展的?

5、地球“脈沖周期”為 2750 萬年

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地球近代大多數重大地質事件都是以 2750 萬年為間隔組合在一起的,科學家將該時間周期模式稱為“地球脈搏”,目前,科學家將地球重大地質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并用一種被稱為“傅里葉分析”的數學工具提取事件頻率的峰值,他們發現這些事件大多數集中在 10 個不同時間,平均時間間隔為 2750 萬年。這個數字可能“不準確”,但它是一個很好的估值。

關鍵詞: 地球 脈沖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