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余承東再次站在華為開發者大會的舞臺上,心情無疑更加復雜。
登臺前,當會場響起《Dream It Possible》的歌聲,屏幕上打出 “NO STOP,NO PAUSE”,整個氛圍堅定而又悲壯。
雖然宣布了明年華為手機將全面搭載鴻蒙 OS 2.0 版本的喜訊,但還有一個坎等著余承東繼續跨越:被切斷的芯片供應鏈。
解決了軟件和生態問題之后,華為手機能在芯片硬件的封殺中突圍嗎?
鴻蒙手機終于要來了?
2019 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在谷歌安卓系統斷供風險之下,鴻蒙 OS 正式對外亮相。不過與外界期待不同的是,鴻蒙 OS 首先搭載在了華為的智慧屏產品上。
雖然此前余承東宣稱可以讓華為手機一夜之間更換為鴻蒙 OS,但華為一直未給出華為手機搭載鴻蒙 OS 的時間表。按照原計劃,今年搭載鴻蒙 OS 的是 PC、手表和車機。
讓人意外的是,余承東發布鴻蒙 OS 2.0 之后,宣布將于今年 12 月面向國內開發者發布鴻蒙 OS 的手機 beta 版本,而明年華為手機將全面支持鴻蒙 OS 2.0。
實際上,當前鴻蒙 OS 的生態建設還不完善。余承東在會前就曾表示,鴻蒙系統已經投入上億,體驗一直在改善,現在能達到安卓 70-80% 水平。這也意味著鴻蒙 OS 目前還未達到余承東當初對外宣稱的超越安卓的階段。
日前,網絡上就流傳華為手機搭載的安卓系統因美國臨時協議到期而面臨斷供,甚至無法系統更新及升級安全補丁。這可能是華為手機上馬鴻蒙 OS 的外部壓力。
另外,隨著一年以來的生態建設,華為自有的 HMS 生態已經逐漸成型,這也為華為手機搭載鴻蒙 OS 提供了底氣。
在鴻蒙 OS 2.0 面世的同時,華為 HMS Core 5.0 也正式對外開放。華為消費者業務云服務總裁張平安表示,HMS Core 5.0 已經構建起五大根服務引擎。
在支付引擎上,支持銀行卡、運營商支付、第三方支付和花幣 4 種全球化的移動支付服務,海外應用集成數量增長 619%;廣告引擎上,海外應用集成數量超 3100 個;瀏覽引擎上,擁有 3.3 億月活用戶,信息流覆蓋超 120 個國家和地區;地圖引擎上,海外應用集成數量超 2000 個;搜索引擎上,目前已經覆蓋超 170 個國家和地區,20 個垂直領域,擁有 3000 個合作伙伴。
整體來看,華為目前已擁有 180 萬開發者,HMS 集成應用 9.6 萬個,活躍用戶 4.9 億,應用累計分發量 2610 億。在體量上已經擁有與谷歌和蘋果生態抗衡的能力。
華為消費者業務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表示,華為應用商店已經上架 6 萬多個海外應用,80% 的海外頭部應用可用。“華為手機初步實現了沒有谷歌 GMS 服務的情況下基本可用。”
不過汪嚴旻在新浪科技采訪時坦承,華為 HMS 生態從 “基本可用”距離 “好用”還需要一定時間,還有一些低頻但剛需的應用,華為需要逐步攻克。
而在明年華為手機正式全面搭載鴻蒙 OS 2.0 之前,華為還有一年的時間繼續完善自有生態建設。
鴻蒙 OS 2.0 與之前的 1.0 相比,面向開發者的工具也更為完善。比如鴻蒙 OS 將正式開源,開發者可獲得模擬器、SDK 包以及 IDE 工具;同時華為還發布了自適應的 UX 框架,讓開發者的應用能夠快速適配大小屏多個設備。
先在 IoT 上彎道超車?
雖然外界對鴻蒙 OS 應用在手機上最為關注,但華為當前的重點還是 IoT。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總裁的王成錄在 2019 年時就表示,鴻蒙 OS 不是替代現有操作系統,而是面向未來趨勢的。余承東也稱,鴻蒙 OS 對標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的多設備操作系統 Fuchsia。
這一方面是現有的安卓生態仍然十分強大,無法在一朝一夕間替代;另一方面,隨著 5G 時代的來臨,IoT 產品的爆發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當前,IoT 已經被眾多手機廠商視為下一個增長引擎。與智能手機相比,IoT 產品品類更多,設備數量也達到新的量級,但不同廠家的 IoT 產品卻在互聯互通上難以實現。這就導致整個 IoT 產業的生態更為割裂。
但這反而是華為的機會,華為早就提出了 1+8+N 的全場景戰略。根據余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華為腕上可穿戴產品全球和國內份額第一,手表全球第二國內第一,平板全球第三國內第二,筆記本國內第二。這些自有的 IoT 設備出貨量非常可觀,更何況還有合作的眾多第三方 IoT 產品。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智慧屏之后,華為的可穿戴設備、平板很快也將應用鴻蒙 OS,同時也會向第三方設備開放。而鴻蒙 OS 的分布式能力將為這些 IoT 產品帶來全新的體驗。
他透露,美的、九陽和老板電器將很快發布搭載鴻蒙 OS 的家電產品。這些家電產品將可與多個設備實現協同,比如手機可以直接碰一碰等方式把菜譜參數投放到烤箱中;手機還可以把穿戴設備收集的用戶身體信息推送給料理機,料理機會推薦針對性的菜譜。
王成錄還展示了鴻蒙 OS 打通 IoT 設備之后,在多個場景帶來的變化。比如在教育場景,華為與 vipkid 合作,實現多屏聯動課堂,大屏上課,小屏互動,遠程課堂猶如現場教學;在出行場景,與Baidu合作開發協同導航,可將導航信息同步到手表中。與滴滴合作開發協同打車,手機打車手表提醒。
根據余承東給出的鴻蒙 OS 開源時間表,從 9 月 10 日起將面向大屏、手表、車機等 128KB-128MB 終端設備開源,2021 年 4 月將面向內存 128MB-4GB 終端設備開源,2021 年 10 月以后將面向 4GB 以上所有設備開源。
當華為實現 1+8+N 的產品逐步搭載鴻蒙 OS 之后,鴻蒙 OS 毫無疑問將穩居全球前三的操作系統之列。
除了力推鴻蒙 OS,華為在 IoT 上還有更多發力。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介紹,對于第三方 IoT 設備,華為將開放 3 萬 + 華為渠道門店,承載優質 IoT 生態產品;賦能傳統行業,開辟智能化、場景化生態新渠道,比如聯合居然之家等開設線下體驗門店;地產前裝全屋渠道全面落地,合作伙伴包括中海地產、碧桂園等地產開發商。
華為手機仍未完全脫離險境
雖然鴻蒙 OS 在手機上的應用已有明確的時間表,但華為手機的漫長征途還遠未迎來黎明時刻。
美國針對華為手機的打擊已經歷經三輪:2019 年 5 月的谷歌 GMS 服務斷供,2020 年 5 月的芯片制造斷供,2020 年 8 月的芯片采購斷供。
鴻蒙 OS 的迭代,正在解決華為手機的軟件和生態難題,但卻無法讓華為走出芯片硬件封殺的陰影。
在第二輪封殺中,華為雖然無法制造自研的麒麟芯片,但還可以通過向聯發科、紫光展銳等芯片供應商采購來解決;而在第三輪的封殺中,華為不僅失去了自研高端芯片的可能性,甚至連采購第三方芯片的道路也被切斷。
除了手機處理器,近日韓媒報道稱,受美方禁令限制,三星和 SK 海力士將于 9 月 15 日停止向華為供應存儲芯片;三星顯示和 LG Display 也將從 15 日開始停止向華為供應顯示面板。
按照目前的態勢,9 月 15 日之后海外供應鏈全面斷供,華為手機業務將面臨著嚴峻挑戰。
谷歌 GMS 服務的斷供影響,已經在今年上半年的華為手機業績上表現出來。根據余承東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發貨量為 1.04 億臺。如果對比 2019 年年上半年的 1.18 億臺,同比下滑 11.9%。這也是多年來華為手機發貨量罕見出現同比下滑。余承東還曾預計,華為今年手機發貨量要低于去年同期的 2.4 億臺。
芯片斷供影響的一個跡象是,在日前的 IFA 上,本該正式對外亮相的麒麟 9000 芯片缺席。華為新一代旗艦產品 Mate 40 系列的發布會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還未知。
在今年 8 月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余承東稱華為很遺憾只做了芯片設計,而沒有涉足半導體制造領域。他呼吁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上的企業全方位扎根,從根技術做起,打造新生態;華為自身也在終端器件方面,比如顯示模組、攝像頭模組、5G 器件等方面,正大力加大材料與核心技術的投入。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在芯片問題上毫無疑問面臨一定困難,但美國的打壓也是國內半導體產業自主發展的一個機會,危與機并存。
正如余承東在大會演講的最后告白,“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希望華為能夠如他所說,匯聚星星之火,照亮前行之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