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正在以每天約30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

發布時間:2020-08-04 08:53:25  |  來源:IT之家  

8月3日消息央視新聞報道,8 月 2 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測器上攜帶的由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 3000N 軌控發動機是首次太空點火工作,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軌道修正前,探測器距離地球約300萬公里。

據航天科技集團稱 ,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以每天約 30 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信息傳輸延遲逐漸增大,加之太空環境復雜陌生,使得 “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計算與以往任務相比,需要考慮更多、更復雜的要素。

據獲悉,后續天問一號探測器還將經歷深空機動和數次中途修正,奔火飛行 6 個多月后抵達火星附近,通過制動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科學探測等工作。

為什么要進行中途修正?專家介紹,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由于探測器長時間處于無動力飛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誤差會逐漸累積和放大。

因此,執行飛行任務時,科研人員需要根據測控系統測定的探測器實際飛行軌道與設計軌道之間的偏差,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預定的軌道上。中途軌道修正的關鍵在于修正時機的選擇以及每次修正的實施精度。

航天科技集團專家介紹:“現在很多汽車都具有車道保持功能,如果車偏離了自己的車道,就會自動修正方向,讓車回到原本的車道上來。火星探測器的軌道修正與之類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測器要修正的不僅僅是飛行方向,還有飛行速度等多個變量。而在茫茫太空,探測器也沒有道路標線作為參照物,因此難度很大。”

此前,由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精準地將火星探測器送入了預定軌道,使得這次軌道控制的主要目標不再是入軌精度修正,而是要完成軌道控制 3000N 主發動機的第一次工作和在軌標定,此后還將根據探測器實際飛行狀態,利用中途修正對發動機的推力和方向等持續標定,迭代優化中途修正策略,最終保證探測器能夠準確地進入火星捕獲走廊。

航天科技集團專家表示:“3000N 軌控發動機主要承擔著三項任務,一是太陽系‘三環’轉移到‘四環’過程中的姿態修正,二是‘四環’上的‘剎車制動’,三是火星附近的軌道調整。”

關鍵詞: 天問一號火星速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