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學生觀看3D打印機工作原理。 陳峰 攝
威嚴的石獅子、憨態可掬的彌勒佛、慈祥的老君……很難想象眼前這些外形精巧的熏香,并不是由傳統模具制作,而是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
4月29日,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一家3D打印體驗館里,見到了這一臺臺特殊的3D打印機。這里的負責人賈愛楠介紹,這些3D打印機創新與傳統中藥及蒙藥、傳統熏香、蒙古族奶食品等相結合,它打印出來的東西不再是模型,而是直接可服的藥品和可燃的熏香。
“3D打印因它獨特的成型技術,可以突破傳統制作工藝在外觀上給作者帶來的局限性,可以更好地去釋放作者的創造能力。”談及為何設計這款可打熏香、藥片的3D打印機,賈愛楠如是說道。
據了解,除了滿足定制化的體驗,3D打印的熏香因為結構中空可燃性更優。3D打印的藥物可以有特定的劑量和尺寸,不同形狀的外觀造型還可以提高患者用藥的接受程度。
不僅如此,賈愛楠介紹,這還是一款“有文化”的3D打印機。這家體驗館不僅在材質上別出心裁地融入熏香、中藥及蒙藥等傳統文化元素,還在外形上選擇蒙古包、蘇魯錠、石獅子等造型,讓前來體驗新科技的孩子們能對傳統文化內容感興趣。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還在孩子們體驗3D打印的同時,以他們打印出的作品為例,介紹發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香文化,介紹蒙古族飲食、蒙古族圖騰文化。這種科技“牽手”傳統的方式也受到家長們的好評。
帶著孩子前來上體驗課的家長楊志杰告訴記者:“我們內蒙古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有些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必須要傳承和發揚光大。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家長或者這些有科技含量的機構,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平臺,讓孩子們感受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豐富美好的知識,體會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如今的信息化人工智能時代,將傳統文化和科技創新融合,在國內外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我們希望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結合高新科技,提升我們文化產業在國際舞臺上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為我們內蒙古的科技創新貢獻出一份力量。”賈愛楠說道。
作者陳峰
關鍵詞: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