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從緬甸蝙蝠樣本中發現六種未知冠狀病毒

發布時間:2020-04-15 10:09:29  |  來源:參考消息網  

美媒稱,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6種先前未知的病毒。它們與導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病原體——即SARS-CoV-2新冠病毒——屬于同一個冠狀病毒家族。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4月10日報道,美國開放存取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在東南亞國家緬甸自由活動的蝙蝠體內發現了這些新型病毒。這些科學家由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和生物保護研究所的馬克·瓦利圖托領導。

冠狀病毒是一個病毒群體,其中包括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以及最近發現的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據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中發現的病毒似乎與導致上述三種疾病的病原體都不存在密切聯系。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瞄準緬甸緊鄰人類社區、自由活動的蝙蝠,打算查明它們體內的冠狀病毒。為此,研究人員從11個種類的400多只蝙蝠身上采集了唾液和糞便樣本。

這些樣本是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間在緬甸的三處地點采集的。選擇上述地點是因為那里人類與動物互動概率很高。由于土地用途的變化和人類與野生動物日益接近,這種互動已變得更有可能發生。

科學家采集的樣本中,有48份檢出冠狀病毒,共發現7種不同類型的病毒——其中6種是以前未知的。這些陽性的測定結果大部分來自糞便樣本。

據研究人員稱,結果表明蝙蝠糞便可能被證明是冠狀病毒向人類傳播的重要途徑,有可能對緬甸收集蝙蝠糞便的人員構成威脅。他們指出,在該國進行的活躍病原體監測活動存在局限,未來很可能會發現更多的冠狀病毒。

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鑒于人類活動不斷擴大對公眾健康帶來的潛在影響,有理由持續監測冠狀病毒,尤其是對其他物種以及人類與野生動物發生接觸的地方。”

研究人員指出,需要展開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這些新型的冠狀病毒是否對人類構成風險,構成何種風險。

史密森學會全球健康計劃主任、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蘇珊·默里在一份聲明中說:“許多冠狀病毒也許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當我們及早在動物身上即從源頭發現這些疾病時,我們獲得了研究潛在威脅的寶貴機會。警戒、研究和教育是我們在疫情大流行發生之前未雨綢繆的最佳手段。”

科學家正日益意識到,蝙蝠是引發人類公共衛生擔憂的病毒的天然儲藏庫。事實上,SARS-CoV-2和其他冠狀病毒——例如導致SARS的病原體——被認為源自蝙蝠。在新冠病毒的案例中,據認為該病毒曾經過某個中間宿主,才傳播到人類體內。

盡管新冠病毒疫情的暴發被認為與武漢一個出售活體動物的海鮮市場有關,但一些科學家認為證明病毒源于該市場的證據并不確鑿。

據該研究報告的作者稱,盡管蝙蝠有可能向人類傳播傳染病,它們也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無可爭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蝙蝠樣本 冠狀病毒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