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成韓國抗疫“神器”醫護人員可查閱患者境外旅行史

發布時間:2020-04-14 11:23:2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只需10分鐘,即可“復原”患者行蹤路線;不同顏色圖表顯示著病例地域分布、潛在超級傳播區域等……韓國防疫部門官員向記者展示著針對疫情開發的智能管理系統。

大數據成韓國抗疫“神器”。截至韓國時間14日零時,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564個,過去24小時新增確診病例27個,疫情增勢明顯趨緩。

韓國多年前便為大數據應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疫情重創韓國后,官方修訂傳染病相關法規,授權疾病管理本部在國家面臨緊急狀態時,可獲得閉路電視、手機定位系統、入境記錄等數據信息;政府、醫療機構和企業可共享信息。

今年2月,韓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啟動紅色預警后,依據新修訂法規,政府能快速使用大規模數據;醫療機構與海關系統等聯網,醫護人員可查閱患者境外旅行史等。

基于大數據分析,韓國3月開發了“新冠肺炎疫情智能管理系統”。

“大數據極大提高了效率。”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流行病調查部門主任PARK Young-joon接受記者集體采訪時說,傳統的患者管理采用類似采訪形式進行人工溝通,以核查行蹤路線等,平均1個患者耗時1天;而使用大數據分析,1個病例平均只需10分鐘。

據介紹,政府與3個通訊公司、22個信用卡公司合作,通過獲取手機定位、信用卡消費記錄信息等,確定患者位置。在PARK Young-joon看來,新冠肺炎傳染性高、患者隱蔽性強,通過大數據分析能準確獲得患者完整移動路線,通過追查行蹤,有助于排查隱性傳染源、盡早發現疑似患者。

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核查感染源。若大量病例感染途徑不明,意味著社區傳播風險增高。

PARK Young-joon介紹,每新增一個確診或疑似病例,可使用大數據系統“復盤”,查明患者接觸史,分析傳染路徑和潛在的超級傳播,發出風險預警。

誠然,大數據使用也面臨爭議,信息安全尤受關注。

該智能管理系統設計參與者之一、韓國國土交通部城市經濟科主任LEE Ik-jin稱:“系統采取嚴格安全措施防止外部攻擊”,如利用虛擬專用網絡、自動記錄登陸信息等。

談及用戶隱私保護,他認為,合規使用是關鍵,并強調:“面對疫情,要將公共安全置于個人利益之前”。

LEE Ik-jin對記者說,該系統僅允許少數防疫部門官員登陸,只記錄“那些可能引發超級傳播”的患者信息;官方獲取患者信息時,需提前向通訊、信用卡公司申請,以保障患者隱私。

展望韓國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管理正成為常態。

韓國國土交通部表示,針對疫情開發的大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項目之一,為大數據在交通、能源、環境等領域應用提供新思路。國土交通部長官金賢美稱,期待未來更多相關技術應用于公共服務領域。

中新社記者 曾鼐

關鍵詞: 大數據 抗疫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