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大學發布一項科研新成果:該校機械工程學院劉澄教授科研團隊,運用新型工藝技術,成功開發出一種優質高性能彈簧鋼,其硬度、疲勞強度以及壓縮性能等,均高于目前歐美彈簧指標,今后將重點應用于高端機械、航空航天和海洋等重載條件下的裝備。
劉澄介紹,碟簧和氣門彈簧是機動器械的重要元件。目前,國內生產的碟簧和氣門彈簧普遍存在強度低、彈性韌性差、疲勞性能不足等問題,往往會導致其使用壽命短,易發生突然性早期失效斷裂,致使機械故障、汽車熄火甚至發動機燃燒等。
劉澄教授帶領學生創業團隊,通過運用一種新型多步低溫等溫淬火工藝,利用多相納米結構的共振強化韌化原理,制備出具有超強超硬以及壓縮性能好、生產線綠色節能的優質彈簧鋼,并通過理論建模和工藝調試,獲得了一定配比的各相組分的彈簧產品,使其獲得優異的綜合性能。
“在10噸載荷下,我們制造的新型碟簧產品滿足行業的壓縮性能要求,其硬度、強度以及疲勞壽命都超過目前的國內碟形彈簧,不遜于國外頂級的高性能產品。”團隊成員周文韜說,我們采用的工藝加熱過程,還減少了人員和環境的污染,實現了綠色、環保、高效的可持續發展工業目標。
該項研究成果和生產工藝技術,在揚州核威碟形彈簧制造有限公司示范應用后,與目前國內其他彈簧產品相比,使用壽命可增加50%以上。(記者過國忠 通訊員張平 蔣一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