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出口企業臨五難,化解壓力業內提倡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

發布時間:2020-02-27 15:10:34  |  來源:藍鯨  

作為進出口大國,疫情肆虐下,我國外貿企業運營也有所沖擊。2月以來,出口信用保險在政策層面被頻頻提及,將其定位為化解疫情對外貿企業影響的有利抓手。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外疫情的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于出口企業將發揮更大的補償和支持作用,要進一步擴大短期險覆蓋面,出臺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提高承保效率,創新承保模式,幫助企業加強出口風險管理,減少損失。

此外,伴隨經濟發展,外貿企業對于出口信用保險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有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供給的必要性。業內專家建議,應結合財險公司實際情況適度放開,加強主體資質審核,在擴大信用保險覆蓋面,創新承保模式上,既需要保險公司的創新,更需要投保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增加在非傳統風險方面的保險投入。而疫情帶來的風險教育,也有望成為我國保險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補償支持出口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護航穩外貿、穩預期

據了解,當前,絕大部分外貿企業存在出口企業面臨復工難、運輸難、交付難、接單難、融資難等諸多難題,如何發揮好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對穩外貿、穩預期的積極作用,也成為當前關注重點。

2月21日,商務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進一步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提高承保效率,創新承保模式,幫助企業加強出口風險管理,減少企業損失。支持出口重點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發揮好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疫情造成全國范圍內長時間停工、停運,部分國家對加強對我國產品檢驗檢疫措施、限制航班和人員進入等措施,對我國制造類、建筑承包類、交通運輸類外貿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中國自保網執行董事曹志宏對藍鯨保險分析稱。

當前,外貿企業造成的損失主要集中在訂單取消損失;外貿企業營業中斷造成日常運營成本損失;合同無法履約造成違約責任損失,合同項目延期造成損失等四方面,而出口信用保險主要承保海外買方違約責任保險以及海外政治和商業風險,能承擔企業部分損失。

曹志宏指出,隨著我國各省疫情的好轉,國外部分國家卻出現疫情蔓延的趨勢,“將給我國外貿企業造成影響的時間更長,涉及企業面更廣,生產經營不確定性更大,預期損失更為嚴重。隨著國外疫情的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于出口企業將發揮更大的補償和支持作用”。

據了解,出口信用保險是以國家財政為后盾,為企業在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等經濟活動中提供風險保障的一項政策性支持措施,也是WTO補貼和反補貼協議原則上允許的支持出口政策手段。

早期人保財險、中國進出口銀行都曾負責辦理出口信用保險。2001年,中國信保正式成立,成為國內唯一的專業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支持對外貿易發展與合作。之后,中國信保接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擔子”,進行專業化運營,主要產品服務包括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海外投資保險、國內信用保險、與出口信用保險相關的信用擔保和再保險等。

隨著信用保險經驗的積累、承保范圍的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商業化進程加快,商業信用保險也成為整個出口信用保險體系中的一部分。

2014年,財政部下發《關于引入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大地保險、太平洋財險試點經營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逐漸形成多元化格局。

疫情爆發以來,出口企業面臨無法按期出運、收匯問題,正常經營受到挑戰,發揮好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對化解疫情對外貿企業影響有積極作用,各方也在研究,如何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拓展力度,做好金融服務工作。

擴大覆蓋面、創新承保模式,更需調動企業風險管理積極性

進一步聚焦,根據政策指示要求,目前業內已在建立受疫情影響企業需求快速反應機制,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供重點支持服務,應保盡保,加強對訂單被取消等風險的保障,開辟理賠綠色通道,應賠盡賠、能賠快賠。

同時,加大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訂單、有市場、有信用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保費費率,簡化報損、索賠程序,對受疫情影響未及時繳納保費的出口企業,合理緩交保費,在定損核賠時予以酌情處理。

有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介紹,通過完善“政府+銀行+信保”模式,也可進一步擴大短期信用保險覆蓋面,譬如,出口企業在政府、銀行、信保的三方支持下,將應收賬款或將保單賠款權益抵押轉讓給銀行,獲得銀行低息貸款,緩解資金問題。

央財國際研究院院長陳輝建議,監管可積極調動其他財險公司參與到出口信用保險市場,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的覆蓋面。

相對之下,曹志宏持有更為謹慎的觀點,“出口信用保險是專業性較強的險種,對于保險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要求較高,不應‘一刀切’地面向所有中小保險公司放開”,其表示,現有大多數中小財產險公司不具備經營信用保險的技術能力和資本實力,應結合保險公司實際情況適度放開,加強對經營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資質審核。

事實上,隨著“一帶一路”投資的擴大,我國外貿企業對于出口信用保險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有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供給的必要性。保險業供給側改革和轉型升級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寬監管,擴大出口信用保險供給,鼓勵保險企業創新。

“但更重要的,有需求才會有市場,還應注重提高外貿企業的風險的風險意識”,在曹志宏看來,此前大多數中小企業因成本的原因,未投保信用保險和營業中斷保險,故而在風險發生后,帶來極大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創新承保模式,既需要保險公司的創新,也需要投保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增加在非傳統風險方面的保險投入。長期以來,財險行業主要以車險和財產險等傳統產品為主,對于信用保險、營業中斷、責任保險等創新型險種重視不夠,此次風險教育,也有望成為我國保險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