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局面混亂:新能源汽車第二梯隊該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2021-04-28 08:29:18  |  來源:獵云網  

周鴻祎顯露出了造車野心。

4 月 26 日,360 公司宣布正式進軍造車行業。具體而言,360 公司將戰略領投哪吒汽車的 D 輪融資,在全部投資完成后,360 有望成為哪吒汽車的第二大股東。

今年以來,百度、滴滴、華為、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悉數入局造車,按奈不住的巨頭們,最終聲勢浩大地進了場。

市場再次進入混戰局面。造車第一梯隊的蔚來、理想、小鵬“三兄弟”已在去年齊聚美股,傳統車企也紛紛發力,加上互聯網科技巨頭在智能汽車領域紛紛布局,市場早已非 2020 年所可比。

這對于夾雜在其中的新能源汽車第二梯隊玩家來說,不是個樂觀信號。

目前,國內主流的做法是按照聲量和銷量來劃分造車梯隊,包括威馬、愛馳、領跑、哪吒、零度等在內的造車新勢力,被業內普遍認為處在第二梯隊。如今,前有“三巨頭”圍追,后有華為、小米、百度等互聯網玩家堵截,造車第二梯隊的處境有些尷尬。

在大洗牌上演之前,一切都是未知。下一輪角逐中如何不被換下牌桌,成為了一個擺在第二梯隊玩家面前的難題。

融資熱潮再起

資本市場最熱門的概念之一,莫過于“造車”了。過去的一年,特斯拉力壓豐田坐穩全球第一車企的位置,蔚來、小鵬、理想市值也都擠進了全球車企市值排行前 20 名。

進入 2021,造車熱潮再起。第一季度過后,各大車企捷報頻傳。小鵬 Q1 交付汽車 13340 輛,同比增長 487%;理想 Q1 交付汽車 12579 輛,同比增長 334.4%,蔚來 Q1 交付汽車 20060 輛,同比增長 422.7%。

蔚來、小鵬、理想三家車企在市場的強勢表現,讓資本市場對造車新勢力的看法有所改觀,第二梯隊的造車品牌也因此迎來了更多的融資機會。

2021 年,第二梯隊的眾多新勢力品牌迎來了一波融資熱潮,當中包括愛馳汽車、拜騰汽車、零跑汽車。

不過,相比于蔚來、小鵬、理想“三巨頭”,造車第二梯隊的融資額和融資頻次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經歷了前幾年的野蠻生長,造車第二梯隊的參與者意識到,上市或許會為的發展提供向前的動力,一級市場的融資渠道相對有限,他們紛紛在二級市場尋求出路。

去年 7 月,哪吒汽車官方曾公開表示,C 輪融資過后將于 2021 年沖刺科創板。此外,威馬汽車、愛馳汽車、零跑汽車等相繼被曝出正在準備登陸科創板事宜,并都計劃于今年開始 IPO。

扎堆上市的原因顯而易見,一方面是借助風口與資本牽手,在這場“氪金游戲”中生存下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第二梯隊的玩家想擺脫“前后夾擊”尷尬處境的決心。

不過,IPO 這條路也并沒有那么好走。盡管科創板的上市政策更為開放,但造車新勢力想要順利上岸,需要有足夠的科技含金量。

處在科創板 IPO 中的威馬汽車,就屢次被傳出暫緩上市的消息。隨后,威馬回應稱“上市材料審查存在問題”是不實消息,但仍未能阻止外界對其的擔心。

盡管融資進展和上市規劃板上釘釘,但不能否認的是,造車第二梯隊在資本市場的存在感依然較低,資本往頭部企業傾斜的程度會越發明顯,處在夾縫中艱難求生的第二梯隊,機會并不多了。

雙面夾擊,困局難破

新能源車企們都公布了各自今年一季度的銷量數據。這其中,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的銷量分別為 20060 輛、13340 輛和 12579 輛。

反觀之下,威馬、零跑、哪吒和愛馳的銷量僅為 5488 輛、3139 輛、7443 輛和 1478 輛,差距顯而易見。

銷量差距的背后,是造車第二梯隊企業智能化不夠強、產品性能不足、研發難以跟進等問題。

零跑第二款量產車型 T03 上市時,一封車主致零跑汽車的公開信在網上熱傳,信中指出零跑汽車數十種質量問題,200 多位車主集中維權,引發輿論熱議。

威馬作為國內起步最早的造車新勢力之一,曾與蔚來、小鵬一樣位列第一梯隊,但在 2020 年因為自燃事件頻上熱搜,銷量下滑,逐漸從第一梯隊的視線中淡出。

面對自燃事件,威馬主動召回了一千多輛汽車,并回應稱是由于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導致動力電池產生異常析鋰,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線短路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并產生起火風險。

但這些舉動也沒能挽救威馬,品牌口碑依然急轉直下,后期銷量的影響也隨著時間逐漸顯現出來。

業內人士曾表示,中國造車新勢力“三巨頭”的蔚來、小鵬、理想,占據的基本是 25—30 萬元以上價格區間;走量的宏光 MINIEV、歐拉系列,則占據的是 10 萬元以下的市場;而中間的價格區間,還未能出現一款合適的車型,這或許是第二梯隊造車新勢力的機會所在。

不過,爭奪中低端市場這條路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

前不久,蔚來汽車 CEO 李斌在財報電話會上曾表示,蔚來汽車將推出一個新的品牌進入大眾化市場。今年 3 月初,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與蔚來合作,雙方將合資設立“江來制造“,此舉也被解讀為是蔚來“大眾化”嘗試的一步。

想要走量,進行產品下沉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目前,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大多聚焦中高端市場,若今后進行借助品牌效應進行多元布局,留給第二梯隊的空間更是寥寥無幾。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巨頭們也紛紛布局新能源產業,加快電動化的腳步。在前幾日的上海車展中,傳統車企在電動化和智能化布局的決心可見一斑,推出了例如上汽智己、嵐圖汽車等純電動產品。

一邊是是造車第一梯隊的碾壓,另一邊是的傳統車企的暗中蓄力,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變為一片紅海,第二梯隊的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

科技巨頭入場,洗牌仍在繼續

造車,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進階的必由之路。

伴隨著 5G、人工智能、物聯網、新基建等技術的深入發展,科技產業深度融入汽車產業,從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造車是近幾年的一大風口,汽車行業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發展。

市場培育的成熟以及供應鏈逐步完善,讓互聯網巨頭們從新能源車企上看到了技術和商業的可行性,這里蘊含著獲得超額回報的機會。

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不論是底層芯片還是操作系統,都正是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強項,華為、小米、百度等企業親自下場也在意料之中。

就拿剛剛達成合作的 360 與哪吒汽車為例,360 憑借十余年來在網絡安全領域建立的優勢,構建了以 360 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新一代安全能力體系,這將為哪吒汽車的智能安全領域賦能。

何小鵬曾經說過,現在汽車的轉變時期好比 2010 年智能手機的轉化時期。他認為未來交通的變化可以參考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變化,新的事物會取代原有事物,出現新的應用模式。

智能化正在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主流。今年,以智能化與電動化為基礎的新車企消息接踵而至。阿里與上汽打造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亮相。

以百度為例,今年的上海車展上,百度 Apollo 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了高精度地圖、Apollo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全球首個人機合一智能座艙引擎。

華西證券分析稱,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市場,直面 2000 億市場規模。據 IDC 預測,2035 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 1.2 萬億美元,中國智能駕駛汽車規模也將超過 2000 億美元。

隨著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入局,造車新勢力的戰斗又要打響了。在可以預見的激烈競爭局面之下,優勝劣汰的大洗牌仍在繼續,不論是新晉的種子選手,還是行業內的老玩家,都給第二梯隊的造車新勢力帶來了挑戰,處在夾縫中的第二梯隊造車選手們,只能背水一戰了。

關鍵詞: 新能源 汽車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