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互聯網視頻平臺崛起后,傳統影視公司的發行渠道便不再單一聚焦在電視臺。視頻平臺為了拿到影視劇播放權、獲得用戶流量大打 “版權戰”,各家影視公司因此收獲頗豐。2006 年前,熱門口碑劇《武林外傳》80 集的網絡版權僅售 10 萬,單集僅售 1250 元,10 年后《羋月傳》的單集版權費就高達 1000 萬,翻漲了 8000 倍。
但這場紅利期卻即將結束,在成本居高不下但盈利卻遙遙無期的情況下,視頻平臺開始轉變運營模式,開始降低采購成本、構建差異化競爭能力,為此國內視頻平臺開始減少版權劇購進,轉而不斷投入資金買 IP 開發自己的超級網劇。
自此,《盜墓筆記》、《慶余年》、《隱秘的角落》等大批自制內容霸占了互聯網視頻平臺,而版權劇的比例則在不斷降低。2018 年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大平臺自制劇占比首次超越了版權劇。2019 年,三大平臺自制劇總占比更是達到了 65%,僅愛奇藝一家當年的自制劇數量就超過 100 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影視公司不得不轉型尋找與視頻網站合作的機會,從老板變身打工人為平臺制作內容。收入來源也從過去的銷售版權劇變成從視頻平臺領取制作費用,而那些未能與影視公司達成合作的中小型影視公司則在版權劇預冷的情況下,面臨著更大的發展壓力。
當版權劇遇上自制劇
國內視頻平臺的發展最初都是從囤版權開始的。為了吸引用戶,愛優騰為代表的視頻平臺購買了大量熱門版權,甚至砸花金搶奪大制作獨播權。據晚點報道,騰訊曾為了拿下《如懿傳》的獨播權耗費了整整 13 億元。
這改變了影視公司的發展路線,開始大舉布局網劇賽道。這不僅是因為制作符合視頻平臺的劇集更容易被采買,還在于移動互聯網普及視頻平臺已經成為重要的宣發渠道,另一方面,電視臺因為檔期有限以及時不時受到 “限古令”等政策約束也是影視公司轉型的重要原因。
2017 年底,華誼兄弟推出 “I 計劃”,發布的 30 余部劇目單中,有 70% 以上的作品側重于網絡播出平臺。華策影視布局更早,在 2014 年就開始制作網絡劇,逐漸將發行重心從電視臺轉向視頻平臺。
但隨著虧損規模的擴大,視頻網站顯然不想繼續再打版權戰。
近幾年,愛奇藝方面多次對外表示平臺的內容成本得到了控制,原因在于政策性限薪以及平臺采取了減少外購內容增加自制內容的措施,愛奇藝 CEO 龔宇表示這些對平臺的成本降低十分有幫助,而愛奇藝相應的數據指標連續幾個季度下降也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這極大的利好了平臺,但對于很多傳統影視公司來說,視頻平臺深入產業鏈上游自制內容影響了版權劇的市場空間,這對影視公司造成了負面影響。
近幾年版權劇在視頻平臺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小。數據顯示,2018 年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大平臺自制劇占比首次超越了版權劇。2019 年,三大平臺自制劇總占比更是達到了 65%。在以自制劇為主的情況下,版權劇的價格開始下滑。
龔宇就曾在 2018 年第四季度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稱 “采購的版權成本從最高的超過 1500 萬一集電視劇,現在回落到 800 萬以下 。”
此前,《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制片人楊利就因為視頻平臺開價過低、每集 20 萬難以覆蓋成本的問題發文對其開炮,稱視頻平臺在業內搞壟斷,因為自制劇充足且掌控播放渠道就壓低版權劇價格,很多片方因為力量懸殊只能將劇賤賣。
但楊利的爆料并不會改變視頻網站的玩法。
隨著自制劇不斷出現《軍師聯盟》《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爆款,視頻網站對自制劇開啟了更大的投入,也有了更多期待。原因是這些自制的獨播劇不但為視頻網站實現了拉新,還通過在電視臺以及海外二次分發為其贏得了更多版權收入。愛奇藝就表示《隱秘的角落》為用戶增長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這部劇還被賣到了奈飛網站。
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出臺了 “演員限薪令”,所以自制劇的成本也得到控制。龔宇曾對外表示,當下頂級演員最高一部劇的限價是 5000 萬元人民幣,而以前曾經超過 1.5 億元人民幣。
這些利好以及回報意味著視頻網站將對自制劇進行更多投入。
由于當下先網后臺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琉璃》、《慶余年》等大熱網劇均被電視臺引進,這加大了影視公司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影響了版權劇的銷售。很多公司只能開始尋求與視頻網站合作,為其做自制劇、定制劇。
視頻平臺雖然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但內容制作能力仍不及影視公司。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還是《隱秘的角落》都不是自家制作公司單獨完成的,這背后有著微影時代、新麗、萬年影業等一眾傳統影視公司的身影。
至此,合作共贏成了當下的主旋律。
發展要想好 IP 不能少
愛奇藝在 2014 年要做自制內容的時候就與華策影視成立了合資公司,其他視頻平臺也在與傳統影視公司建立合作。
在優愛騰的網劇項目中,很多重量級劇集都是由傳統電視劇公司操刀制作,如慈文傳媒的《沙海》、《老九門 2》,華策影視的《柒個我》...
對于這種現象,從業多年的制片人蔣林夕表示,視頻平臺在內容制作上與做內容起家的影視公司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所以你能看到,現在所謂的自制劇沒有幾個是自己完全做下來的。”
IP 博弈戰:當傳統影視遇上互聯網視頻平臺
從傳統影視公司的角度來看,在當今大環境下,做版權劇的風險太大,無論是向電視臺發行還是向視頻網站發行都存在 “翻車”的可能。“大多數公司都不敢賣版權劇,因為很有可能拍出來賣不出去,小到幾千萬大到幾個億就砸手里了,所以都在想辦法找自制劇做。”蔣林夕表示。
華策、慈文、歡瑞等傳統影視公司便紛紛向新型影視公司轉型,入局網劇市場,并以內容為核心與互聯網公司深度合作。除了視頻平臺指定某家頭部影視公司為其制作給定的項目,還有影視公司還依靠自己手握的 IP 資源吸引視頻平臺進行合作。
愛奇藝就以 2.88 億的價格向 IP 大戶歡瑞世紀獨家定制《盜墓筆記 3》,單集超過 2400 萬元的價格也一度引發業界熱議。此外,由《白蛇傳》改編的《天乩之白蛇傳說》網臺連播劇也以 3.3 億元價格賣給了愛奇藝,相當于一集售價 500 多萬。
此前,歡瑞傳媒還就《封神之天啟》《青云志 3》《盜墓筆記 2》與騰訊簽訂售賣合同,約定騰訊視頻獨占性享有授權內容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費為含稅合計 8.4 億元。
可見無論是在版權劇銷售方面還是與平臺合作拿下定制劇,IP 資源都發揮了很強的作用,這與 IP 劇有著更高的爆紅幾率有關。
無論是版權劇《如懿傳》、《來自星星的你》還是平臺自制的《隱秘的角落》、《慶余年》等,這些帶來大量用戶甚至促成 “超前點播”等新的付費形式的劇集均出自 IP 改編,視頻平臺自然也更重視 IP 改編劇。
不差錢的視頻平臺為了拿到版權做自制劇,花費高價爭搶 IP 資源,而影視公司為了將版權劇賣出一個好價格,或者是出于與平臺合作的目的,也被迫參與這場戰爭中,其壓力可想而知。
IP 版權價格漲,影視公司壓力大
在平臺崛起前,影視公司就已經關注到 IP。
IP 大戶慈文傳媒當年就以改編金庸、梁羽生古裝武俠劇在業內著稱,曾經出品過《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小魚兒與花無缺》、《雪山飛狐》、《半生緣》、《雙響炮》等數十部電視劇。《花千骨》的熱播曾讓禾欣股份 10 天 9 個漲停 ;《大圣歸來》的高票房帶動鹿港科技 9 個交易日股大漲超八成 ; 而《瑯琊榜》則讓天神娛樂的股價也在一個月內上漲近三成。
但就購買成本來說,過去 IP 的價格遠不及現在,影視公司的壓力相對來說也比較小。
蔣林夕稱,“最早我們買影視版權需要 20 萬、30 萬,但是平臺介入后開始拿重金去購買一些知名度與價格不太匹配的 IP,就這樣逐漸把整個 IP 市場炒起來了。現在版權價格都是 7、8 位數起價,國內甚至好多 IP 的價格已經超過美國《權游》的價格了。”
從數字上也能看到這種變化。這幾年 IP 價格突飛猛進,2008 年《鬼吹燈》系列影視版權僅 100 萬元,2014 年《斗羅大陸》的網游版權達到 500 萬,到了 2018 年,《天官賜福》已經賣出 4000 萬的版權費,5 年時間翻漲 8 倍。這對傳統影視公司造成了一定壓力。
“很多影視公司為了和視頻平臺合作或者單純就是為了將版權劇賣出更高價格,導致自身在前期需要花一大筆買 IP,大的影視公司賽道更多,還要囤各種類型的 IP。”蔣林夕說。
歡瑞世紀近年來就儲備了豐富的 IP 資源,如仙俠小說開山之作《誅仙》、熱門武俠《昆侖》、《滄海》等。華策系公司在 2020 年的網絡劇備案中也有眾多古裝大 IP,如《鳳隱天下》《兩不疑》《恩愛兩不疑》以及拆分成《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兩部的《馭鮫記》系列。為了保證公司對上游頂級 IP 資源的強力掌控,華策還曾與中文在線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頭部影視公司的現金流還能夠支撐其在這方面投資,而腰部和尾部的影視公司則出現參與能力有限的狀況。
蔣林夕直言,“這么一來小影視公司直接沒法玩了,手上囤上那么一兩個 IP,可能連流動資金都有問題。而且買了這些 IP 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夠做好,像頂流出演的某 S 級大劇當初投入了那么多錢,出來的效果就不盡人意,這對行業本身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
除了財力有限,整個市場的資源也在不斷縮減。騰訊收購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后,憑借唐家三少等優秀作家的作品拿走了網絡文學市場 25% 的份額,而閱文又不愿意出售這些 IP,正如蔣林夕所說,這些版權只有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價值最大化。這也意味著,影視公司只能在剩余的市場里挖掘優秀 IP 資源。
過去,影視公司在內容制作方面占據著絕對的主導權,而當下,為了能讓內容穩妥上線,更多影視公司選擇與視頻網站合作項目,這就意味著內容制作團隊需要 “放權”。
蔣林夕對此不能理解,“從道具、用人包括音樂等等,平臺方面不放過每一個可以管控的細節,那還要我們干什么呢?”只能說時代變了,影視公司的運營模式也變了,無論變好還是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