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漸興成為新風口!華為旗下產品能否顛覆整個行業

發布時間:2021-03-15 15:09:23  |  來源:TechWeb  

“華為不造車,只做智能汽車供應商”

隨著全球智能駕駛的產業升級,激光雷達前裝市場正全面鋪開,2021 年將成為量產元年,在此背景下,多家激光雷達廠商涌進市場,試圖分一杯羹。

華為雖然 “不造車”,但其正逐漸扮演支撐各大車企智慧化轉型的重要角色,此前,華為曾發布車規級中長距 96 線激光雷達產品,將動輒數萬美元的激光雷達產品成本降至 200 美元,該產品在行業處于什么地位?華為能否依靠該產品顛覆整個行業?

1)何為激光雷達?

隨著無人駕駛領域的發展,激光雷達正逐漸興起并成為新的風口。據 Yole Developpement 預計,2019-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行業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28%。中國激光雷達行業發展水平較國外仍有提高的空間,到 2025 年,預計中國激光雷達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將進一步和全球激光雷達行業領先國家縮小差距。

自動駕駛的環境監測傳感器主要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與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前裝市場全面爆發,華為引發新一輪價格戰

(表 1 環境監測傳感器優劣勢對比 TechWeb 整理內容來源:電子發燒友,CSDN)

攝像頭是傳統視覺解決方案的基礎,價格較低,而且可以根據不同功能的要求安裝在不同位置上。

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探測的雷達,波長 1~10mm,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間,兼具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

超聲波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從發射到反射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常用在泊車系統中。

激光雷達主要通過發射激光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

目前,大多數車企已基本實現 L2 級別自動駕駛,并開始逐步推出具備 L3 駕駛的車型,L2 到 L3 的演進,標志著自動駕駛正向無人駕駛演進,這其中,激光雷達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員。激光雷達能夠對三維空間進行實時高精度重建,是高級別無人駕駛技術實現的關鍵。

按掃描方式劃分,激光雷達掃描方式有無機械轉動部件可以分為機械式、半固態、固態。混合固態分為 MEMS、轉鏡,純固態分為相控陣 OPA、Flash。

按照測距原理可分為飛行時間測距 ToF 和調頻連續波 FMCW。ToF 與 FMCW 能夠實現室外陽光下較遠的測程 (100~250 m)。

目前,行業主流技術路線為半固態,隨著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未來固態雷達產品或成為行業新趨勢。

2)國內外有哪些激光雷達廠商?

國外激光雷達產業起步較早,其中,Velodyne、Quanergy、Ibeo 三家國外企業發展歷史較長、技術成熟最高。

國內激光雷達企業起步較晚,但正快速崛起,目前參與該領域的廠商百花齊放,其中,禾賽、速騰聚創等公司的國產雷達產品在車企中應用最多,技術成熟度也相對更成熟。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李雅琪在接受 TechWeb 采訪時表示,目前,激光雷達行業內主要的公司包括美國的 Velodyne、Luminar、Aeva、Ouster、Quanergy,以色列的 Innoviz,德國的 Ibeo,以及國內的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鐳神智能、大疆 livox、華為、圖達通(Innovusion)等。

從產業應用及市場占有率來看,Velodyne 等國外企業,占據先發優勢,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我國禾賽科技等進入激光雷達領域后,憑借優秀的產品性能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銷售數量及營業收入均實現較快增長,國外廠商的市場占有率隨之不斷降低。

此前,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不看好激光雷達技術,主要原因是激光雷達產品成本太高,一套產品成本要數萬美元。

李雅琪表示,激光雷達作為曾經動輒幾十萬元 “奢侈品”,其價格戰已然打響。廠商通過直接降低激光雷達成本,積極推進激光雷達規模化量產。目前價格最低的激光雷達低至百美元。其中,激光雷達鼻祖 Velodyne 發布的 Velabit 激光雷達價格僅為 100 美元。

李雅琪總結稱,短期內傳感器市場的需求主要為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但從長遠來看,一方面,隨著激光雷達的價格下降,激光雷達將從 “奢侈品”向自動駕駛的 “必備品”轉變。另一方面,單一種類傳感器無法勝任 L4 及 L5 完全自動駕駛的復雜情況與安全冗余,以激光雷達為主、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為輔的多傳感器融合成為必然趨勢。

3)華為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在行業處于什么地位?

去年 12 月,華為發布了 96 線車規級激光雷達,公開資料顯示,華為的激光雷達定位為中距激光雷達,最遠可達到 150 米的探測距離,其水平視野可達到 FOV120 度視角。

在了解華為產品在行業處于什么地位時,首先需要考慮激光雷達的幾大因素。李雅琪認為,激光雷達最常見的顯性參數包括線數、探測距離、測量精度、測量準度、掃描頻率、垂直視場角、角分辨率、點云密度、功耗、集成度等。

隱性指標主要指激光雷達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可量產性及使用壽命等,缺乏公開信息及可量化系統,可通過產品是否得到車規級行業認證、應用于整車廠或自動駕駛出租方案提供商的測試車隊或量產項目來側面了解。

在產品參數方面,華為選擇的是半固態的 MEMS 微振鏡技術路線,通過與行業知名廠商對比發現,產品參數各有優劣,但整體表現也未到行業領先水平。

在成本方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王軍曾表示,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 200 美元,甚至是 100 美元。據產業鏈人士爆料,華為此次發布的激光雷達成本已經下探到 200 美元,對比國內廠商的主流激光雷達產品,華為的價格已經處于低位,在整個產業成熟后,華為未來更高性能的產品成本或將下探至 100 美元甚至更低。

在訂單量方面,北汽新能源品牌極狐 ARCFOX 的新款產品 HBT 車型,將成為全球首個搭載華為激光雷達的車型,搭載 3 顆 96 線激光雷達。據國信證券提供的資料來看,目前華為也與國外知名車企簽約戰略合作協議,但其激光雷達產品是否已經有應用意向目前尚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發展火熱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并沒有與華為完成合作。小鵬汽車下半年推出的第三款量產車型將使用覽沃科技生產的車規級激光雷達。蔚來今年的新車型將采用 Innovusion(圖達通)與均聯智行合作開發的產品。理想激光雷達供應商還未對外公布。

與此同時,華為低成本解決方案也并沒有獲得全球知名車企的量產訂單。

李雅琪總結稱,從技術的角度看,目前激光雷達領域存在多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業界最終采用何種技術路線尚無定論。激光雷達領域競爭激烈、技術門檻高,國內外先發企業已在專利上進行了較多技術布局。

“華為雖然是激光雷達行業后入局者,但通過自身的研發,其激光雷達主要性能參數已不亞于同技術路線先發企業,已具備一定的趕超實力,但最終能否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仍有待驗證。”李雅琪說道。

“從市場的角度看,華為率先占據優勢地位。一是華為激光雷達直接面向前裝量產,憑借其在車廠的渠道影響力、經營的穩定性,有望先于其他初創公司打開市場。二是得益于 ICT 領域光學設計、信號處理、整機工程等長期積累,華為重構了激光雷達的核心部件,包括發送模塊,接收模塊和掃描器,具備降低成本的技術基礎。”

事實上,華為激光雷達項目起步于 2016 年,目前首款產品已經完成車規級認證,近日,華為也不斷公開激光雷達領域相關專利,展現了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決心,激光雷達的春天已來,華為推出的低成本產品也直接攪動了行業市場,打響了一輪價格戰。

關鍵詞: 激光雷達 華為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