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歐洲5G市場困境 要想替代傳統供應商并不容易

發布時間:2020-07-15 08:30:27  |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北京時間 7 月 14 日消息 來自 Light Reading 的報道稱,去年電信基礎設施項目(TIP)對 7 家供應商提供更開放、更強互操作性的 5G 產品的能力進行了評估,這一信息請求(RFI)試圖確定這些供應商的產品是否符合 Open RAN 要求,其結果令人吃驚。

通過開放接口,Open RAN 有望實現采用混合的方式來構建網絡,從而允許運營商合并使用不同的供應商。這是對主流標準的一種否定,主流標準會將任何客戶綁定到一個供應商的系統上。

非常自然的一種假想是,一家 Open RAN 專業公司將會勝出。包括 Altiostar、Mavenir 和 Parallel Wireless 在內的公司都是這項新技術的熱情支持者。他們都對 TIP 的 RFI 做出了回應。

但其中脫穎而出的是一家規模大得多的涉足主流網絡技術的公司:韓國三星。

RFI 的結果是在去年 11 月宣布的,這對于渴望將自身確立為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這些當今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市場主導提供商的 5G 替代者公司來說,是一個最新的推動力。隨著電信運營商尋找 “三巨頭”的替代方案,同時華為面臨著來自歐洲官方越來越大的阻力,三星正在鼓吹其資歷和能力。

華為的困境似乎促成了三星在幾項重要的國際交易中的收獲。在加拿大當局受到美國禁止使用中國供應商的壓力下,三星最近成為了 Telus 的 5G 供應商之一,此前 Telus 在華為的支持下建設了 4G 網絡。在監管機構警告 Sprak 禁止使用華為之后,三星也成為了這家新西蘭電信運營商的 5G 供應商。

毫無意外地,三星已經是其國內市場的主導供應商,韓國三家網絡運營商使用的 5G 網絡設備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三星提供的。

華為在美國市場的長期缺席,也使得三星在美國 5G 市場扮演了重要角色。最近,Verizon 甚至被迫澄清了有關三星在 5G 部署中擠壓諾基亞份額的外界猜測。

但是,這家韓國供應商在包括歐洲大部分地區在內的其他市場上的地位仍然較弱。Omdia 分析師 Daryl Schoolar 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前人們擔心華為的問題可能只是短暫的擔憂。

Daryl Schoolar 告訴 Light Reading:“在加速發展階段,他們并不想僅僅因為政治局勢的改變,而在歐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三星的另一個問題是,要在現有網絡中取代現有供應商,存在各種技術和經濟成本障礙。

Dell'Oro Group 分析師 Stefan Pongratz 將三星在歐洲市場成績平平歸咎于 “在棕色地帶(brownfield)環境中缺乏入口點催化劑的情況下,很難提出令人信服的商業案例”。在 “全新未開發(greenfield)”的環境中,例如印度 Reliance Jio 最近建造的 4G 網絡,三星更容易打入其中。

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所謂的 “single RAN”技術在歐洲的普及。這些由華為首創的 single RAN 系統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運行 2G、3G 和 4G 等不同代的移動技術,為運營商帶來了便利和成本節約。

不幸的是,這意味著任何 4G 替代產品都必須具備 2G 和 3G 的能力,而三星這兩樣都沒有。

這些遺留網絡的缺陷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英國運營商沒有將三星視為一個可行的選擇。

“關鍵在于 single RAN 概念以及 2G 和 3G 遺留問題。”英國電信(BT)首席技術官 Howard Watson 在上周的議會委員會上表示。“現在我們 50% 的語音通話仍然使用 2G 和 3G 網絡…… 我現在的觀點是,對于現在的替代技術來說,2G 必須成為解決方案的關鍵部分。”

情緒變化三星承認,它在運營商不太依賴傳統技術的國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但它認為歐洲的市場情緒正在好轉。

“歐洲運營商正在擺脫他們的 single RAN 要求。”三星網絡歐洲負責人 Thomas Riedel 說。“'每個站點一個供應商' 的理念阻止了供應商的多樣性并導致了對傳統大型供應商的鎖定,這一理念正在向著開放性轉變。”

這種信心來自于 Thomas Riedel 的觀察,他發現,一些歐洲運營商正在考慮 5G 疊加(overlay),而不是通過現有 4G 供應商進行升級。如果他的樂觀態度是合理的,這一情形發展對于三星來說可能會成為市場機會,使其成為 “大型傳統供應商”的一個重要 5G 對手。

overlay 將利用一個叫做 X2 的接口,該接口支持一家供應商的 4G 設備和另一家供應商的 5G 設備之間的切換。批評者們表示,盡管 X2 由 3GPP 進行了標準化,但是大型供應商從未實施過 X2。

“你可以試一試讓諾基亞和愛立信打開這一接口。”Mavenir 公司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 John Baker 抱怨道。他說,這種市場 “惡習”部分解釋了為什么運營商必須在購買 5G 設備時使用其 4G 供應商。

三星全球網絡銷售主管 Woojune Kim 表示,對于三星來說,完全開放的 X2 接口比通過成熟的 Open RAN 產品更容易進入歐洲網絡。

他向英國議會委員會表示:“在韓國,我們證明了可以將 5G 網絡置于另一家供應商的 4G 網絡之上,并且運行良好。”

Woojune Kim 表示,更新的 SA 5G 技術將更容易構建 5G overlay。相比于許多運營商當前正在建設的 NSA 5G 網絡相比,SA 5G 對于舊的 4G 系統的依賴更少。

然而,歐洲最大的電信服務提供商之一沃達豐卻對此不以為然。

沃達豐英國公司網絡主管 Andrea Dona 在同一場議會會議上表示:“如果我要對現有的 4G 網絡進行 overlay,這不是一個立即的過程。我需要與 4G 堆棧協調一致地構建 5G,從而維持客戶體驗。”

BT 的 Howard Watson 則表示,即使采用 SA 技術,構建 overlay 網絡層的運營商需要比歐洲現有可用頻譜多得多的 5G 頻譜,才能保證一流的服務。

Heavy Reading 首席分析師 Gabriel Brown 同樣持懷疑態度。

他說,“你需要有低頻段的頻譜來提供網絡覆蓋。如果你有低頻段頻譜,那么你會非常希望同時使用 4G 和 5G,因此你無法真正地分開這兩個系統。”

Gabriel Brown 說,韓國是目前唯一一個運營商試圖不使用低頻段頻譜構建 5G 網絡的市場。

停止進步三星的進展一直停滯不前。

兩年前,該公司設定了到今年年底占據全球 5G 電信設備市場 20% 的目標。根據在韓國的發展勢頭,該公司在 2019 年底的 5G 市場份額為 34%,但 Woojune Kim 表示,目前三星的 5G 市場份額在 14-20% 之間。在整個 RAN 市場中,Woojune Kim 聲稱擁有 10% 的份額。

Dell'Oro Group 分析師 Stefan Pongratz 表示,“我們估計,市場份額增長的速度正在放緩。”部分原因在于中國運營商現在正在 “全速前進”。

Dell'Oro Group 的最新估計是,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占電信設備總收入的 3.2%,高于 2016 年的 1.5%。

“隨著三星宣布在韓國市場以外贏得更多 5G 合同,未來的進展將值得注意。”Stefan Pongratz 說。

三星不愿透露其網絡收入的細節,但綜合各種市場份額數據和 Dell'Oro 的數據,三星目前的網絡業務年收入約為 30 億美元。

對于正在尋找替代華為及其北歐競爭手的政府當局和運營商來說,這一數字可能會讓人懷疑三星是否具備必要的研發實力,從而成為一個有效的替代者。華為去年的研發預算約為 188 億美元,而愛立信則為 42 億美元。

在接受英國官員的質詢時,Woojune Kim 無法透露三星每年在網絡研發方面的投資金額。不過,三星電子的總體預算約為 168 億美元。

“這些預算分布在多個領域,但都與 5G 有關。”這位高管表示。“就投資而言,我們完全有能力與世界上其他所有公司匹敵。”

Thomas Riedel 堅稱,與競爭對手的支出相比,其 5G“預算部分”很高。

盡管必須克服各種障礙,但對于突然對中國廠商產生抵觸情緒的歐洲國家來說,三星很可能是最安全的非北歐供應商選擇。

盡管目前 2G 依然很有用,但很少有設備市場的新進入者會被說服開始投資于一項遺留技術,從而使運營商在與大多數其他供應商打交道時面臨同樣的問題。昂貴且耗時的 “更換”似乎是構建 overlay 網絡層的唯一選擇。

如 TIP RFI 所示,三星的技術專長是毋庸置疑的。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三星相對于那些沒有類似實力的競爭對手來說,擁有了更快的上市時間優勢。Thomas Riedel 表示,得益于公司在半導體方面的專業知識,三星已能夠為其客戶部署體積更小、更加節能的 5G 基站。

他還聲稱三星已經開發出可以在通用 X86 處理器上運行的軟件,這是運營商在優先發展 Open RAN 時要求的一項功能。

如果華為被禁,或許最大的問題是,監管機構和電信運營商是否會對由愛立信和諾基亞組成的雙頭壟斷局面感到滿意。

意識到決策者面臨的決策,Woojune Kim 熱衷于將三星描繪為一種 “降低市場風險”的方式。

他上周告訴英國官員:“如今的運營商正在尋求供應商多元化。您還需要一個財務穩定的供應商,因為在過去的 20 年里,這個行業一直很殘酷。”

如果技術挑戰仍然是三星前進的障礙,那么北歐雙頭壟斷可能是一些歐洲服務提供商很快將遇到的挑戰。

關鍵詞: 三星歐洲5G市場困境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