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以“破解應用困局,實踐萬物智聯”為主題的中國5G應用創新大會在線召開。全球領先的計算力解決方案提供商浪潮在會上展示多款邊緣計算實踐應用方案,為推動產業發展落地提供參考。
5G的未來在邊緣
“新基建”政策驅動下,中國5G建設已進入規模化部署與應用創新落地進程。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定義,5G的三大主流場景:增強移動寬帶業務(eMBB)、海量機器通信(mMTC)、高可靠低時延(URLLC)都非常依賴邊緣計算,5G時代也將是邊緣計算的時代。
近年來,邊緣計算已進入爆發期。Google學術上以“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為關鍵詞搜索到的文章及專利數量,2010-2019十年間增加近15倍。隨著5G、物聯網、AI的逐漸成熟,智能應用數量增加以及云基礎設施負載越來越大,市場因素驅動邊緣計算正在從理論走向業務部署和應用。
IDC數據顯示,2020年將擁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和儲存,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這意味著,海量的數據將對邊緣應用基礎設施的計算力提出更大挑戰。
稀缺的邊緣算力
而相對傳統數據中心,大部分邊緣服務器運行環境惡劣,空間狹小、散熱通風條件千差萬別,運行環境復雜,運維難度大。邊緣計算節點需要實時處理數據,承擔AI、圖像識別和視頻渲染等新業務,這就要求邊緣服務器的性能、擴展性、協處理能力更加強勁。因此,邊緣服務器是一種稀缺資源,只有以浪潮為代表的少數基礎設施提供商可以實現設計和量產。
2019年初,浪潮發布首款基于OTII標準的邊緣服務器NE5260M5,在邊緣計算賽道上贏得先發位置。浪潮邊緣服務器NE5260M5專為5G設計,可承擔物聯網、MEC和NFV等應用場景;采用壁掛設計wall Mount,可部署在機架上或直接懸掛在墻壁上,對于部署環境因陋就簡;NE5260M5在耐高溫、防塵、耐腐蝕、電磁兼容、抗震等方面進行大量針對性設計,可長期耐受85%相對濕度等惡劣物理環境,最高可在45攝氏度的溫度下工作,承受最高55攝氏度的溫度達八小時;支持GPU加速卡,實現5G網絡邊緣的人工智能。
浪潮邊緣計算服務器NE5260M5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向浪潮頒發試驗床牌證,首批邊緣計算示范試點及商用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10月,浪潮NE5260M5中標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研究院的OTII服務器設備采購項目,主要用于中國移動研究院的邊緣計算試點類和測試類業務場景。
由點到面,賦能產業變革
麥肯錫報告預測,2025年,邊緣計算的價值將會提升至1750—2150億美元,邊緣技術的發展將為各種適用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從而徹底改變行業。目前,浪潮已經率先基于豐富的邊緣計算產品,形成場景化方案實現落地,與5G、人工智能、視覺及傳感技術等合力連接,賦能產業變革。
浪潮邊緣計算業務平臺在智能工廠的應用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邊緣”已成為一個相當流行的術語。通過邊緣計算業務平臺,浪潮智能工廠實現了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設備與訂單、工廠與供應鏈之間的數字信息互聯協同,整體交付周期縮短至5-7天,生產效率提升30%。在浪潮和某客戶的智慧質檢方案中,利用光學測量技術進行原材料或成品質量進行檢測,在汽車零配件、金屬配件等領域實現對產品的智能實時檢測及工人對設備的智能點檢。
除此之外,浪潮還在智慧園區、智慧養殖、智慧旅游等場景中落地邊緣計算方案。未來,邊緣服務器將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設計不同的應用形態。浪潮的邊緣計算布局主要面向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針對性的邊緣服務器及其解決方案,為邊緣計算提供充足的計算力。
關鍵詞: 中國5G應用創新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