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華為智能手機業務來說,2020年格外困難。
一方面,在美國去年簽署的貿易禁令之下,華為在海外發售的智能手機上無法搭載Google的 GMS,這嚴重影響了華為的海外智能手機銷量——即使華為及時推出了 HMS,也難以彌補 GMS 缺失帶來的巨大銷量損失。
另一方面,前不久,美國政府升級禁令,開始打壓華為的半導體業務和供應鏈,外界也開始擔心華為旗下的麒麟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供應問題,從而不免對華為下半年手機業務多一層擔憂。
當然,這種情況下,華為也不能坐以待斃。
加碼 HMS,華為正式上線獨立搜索 App
近日,華為推出的一款搜索 App 引起了大量的關注。
這款 App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推出,當時稱之為 Huawei Search(華為搜索),此前一直處于測試狀態。不過在今年5月,Huawei Search 已經重新命名為 Petal Search(花瓣搜索),并且在 HMS 中的應用商店 AppGallery 正式上線。
考慮到華為的 Logo 本身就是花瓣的寓意,所以這個更名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都指向了華為。
但是在功能上,Petal Search 除了可以提供常規的信息搜索服務,比如說天氣預報、新聞、視頻、圖像、音樂、金融信息等,還具備一些新功能,比如說能夠直接下載和獲取推薦的應用程序。
可見,Petal Search 更像是此前 Huawei Search 和 AppSearch 的結合。
當然,Petal Search 之所以收到很大的媒體關注度,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一項面向海外用戶的移動搜索引擎,直接競爭對手就是 Google 搜索 App。
這就意味著,通過 HMS 和 AppGallery 的應用生態構建,華為與 GMS 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二者也形成了競爭關系。
當然,這未必是華為所希望的,但在美國的打壓之下,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HMS 的野心:與 iOS 和 GMS 三分天下
實際上,除了 Petal Search,華為 HMS 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對 GMS 的取代。
比如說,此前在 AppGallery 應用商店中,上線了 Here WeGo,它可以支持100多個國家1300多個城市的導航和定位,這被認為是華為來替代 Google Maps 地圖服務。
另外,結合地圖、GPS、重力感應、電子羅盤、攝像頭等,華為推出了華為河圖(Cyberverse),它實現了每平方公里40億三維信息點,1:1還原真實世界,可實現高精度空間計、AI 3D 物體識別以及光影追蹤等能力,可以看做是華為 AR 地圖。
關于華為河圖,目前的一個最新消息是:在5月22日,華為 Fellow Cyberverse 總工程師、Camera 總工程師羅巍宣布,華為河圖商標已經注冊成功。
當然,在支付、應用商店、應用商店等方面,HMS 也在全力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舉行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峰會上,華為方面公布了 HMS 生態的最新進展,其中宣布:
華為終端云服務 (HMS) 全球月活6.5億,同比增長25%;
全球注冊開發者已超過140萬(今年5月已增長至150萬),同比增長115%;
接入 HMS Core 的應用數量超過6萬款,同比增長66.7%。
而在華為的終極野心中,華為希望未來幾年在全球移動應用生態中,能夠讓自家的 HMS 與蘋果的 iOS 和 Google 的 GMS 三分天下。
盡管如此,華為手機海外業務損失慘重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與深耕多年的 GMS 相比,HMS 過于弱小。
從應用數量來說,Google 的 GMS 承載了全球數百萬的各種各樣的 App,而 HMS 只有6萬,兩者的差距非常大。
從月活躍人數來說,Google Search、Chrome、Gmail、YouTube、Google Drive 等 App 是海外用戶群體最常用的 App,而且已經覆蓋了全球超過10億月活躍用戶,對消費者群體有著龐大的吸引力,但這些 App 無法在 HMS 上架。
也就是說,與 GMS 相比,HMS 過于弱小,它僅僅能夠在 GMS 缺位的情況下扮演替代者的角色,但并不足以打動消費者。
一位名為 Turbofrog 的美國網友表示:
我有一個超級便宜的榮耀8手機,那是我在上一部手機不能用了之后買的。但是……對于沒有 Google Play 的新手機,我沒有任何購買的興趣——不管它的硬件多么令人印象深刻、多么流暢。
實際上,對于外國人來說,Google 簡直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說是構建起了整個國外互聯網服務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在 Android 的世界里,Google 的控制力可以說是變本加厲。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國外 Android 用戶,恐怕都離不開 Google 全家桶。
這種情況下,缺失 GMS 的華為手機業務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 IDC 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4900萬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1%——雖然依舊排名第二,但外界普遍認為,華為的出貨量下滑與 GMS 的缺失有關。
其中,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的數據顯示,2020年 Q1,華為在西歐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下滑了高達40%,排名第三,位居三星和蘋果之后,而小米則暴增了79%,位居第四 。
顯而易見的是,這種下滑與 GMS 的缺失有關。
華為下一代麒麟 SoC 會受到影響嗎?
對于華為手機業務來說,除了 GMS 缺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擔憂。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因為華為 “破壞” 實體清單,所以要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件設計和生產半導體——這一禁令,也開始讓人擔心,由臺積電代工的華為麒麟 SoC 處理器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準確來說,是下一代華為旗艦 SoC 處理器——麒麟1020——的供貨問題。
不過,據外媒 KL GadgetGuy 報道,盡管外界普遍認為臺積電也將受到美國禁令的限制,但就這款麒麟處理器而言,依然有一份最新的報告認為,麒麟1020處理器依舊可以在規定時間內量產,而這款處理器將被用于即將到來的華為 Mate 40系列。
外媒稱,美國政府的新規會影響未來的訂單,但不影響華為已經下出的訂單。有媒體稱,美國雖然升級了禁令,但是也給出了120天的寬限期,這意味著臺積電依然可以安排在120天如期為華為供貨,尤其是5nm 和7nm 訂單。
雷鋒網了解到,臺積電曾經在4月份表示,今年資本支出將維持在150億美元至160億美元,其中大約有80% 用于7nm、5nm 和3nm 等制程,而另外的部分有10% 用于先進封裝與廣罩,其他則用于特殊制程技術。
另外,臺積電還表示,目前沒有下調全年資本支出的打算——這就從側面證明,目前臺積電還并不將華為供貨問題作為其全年預算的變量。
對此,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表示:
這件事情并沒有那么悲觀;其實臺積電并沒有完全被禁,它可以內部審核并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而華為自己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說正在積極備貨,在核心器件上起碼有半年以上的庫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研的處理器之外,華為還可以選用來自三星、聯發科的 SoC 處理器——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華為旗下的榮耀品牌總裁趙明就表示,其與聯發科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合作關系。
可見,在涉及到智能手機處理器的硬件板塊,華為倒還是有足夠大的生存空間,而它目前在智能手機業務上最重大的短板依舊是 HMS。
總結
對于華為來說,2020年最大的主題是生存,智能手機業務也不例外。
目前來看,盡管華為大力推進 HMS 的發展,但它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成長。當然,華為的 HMS 和 AppGallery 并非是擺脫 Android 生態自辟江山,而只是在 Google 全家桶之外另起爐灶,則華為手機在海外面臨的應用生態問題并非是完全無解的。
至于芯片問題,雖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華為仍有不少牌可以打。
而從華為整體發展而言,智能手機業務雖然并非絕對核心,但它也為華為運營商業務和核心技術研發輸了大量的血,而且從終端層面構成了華為的未來發展支撐,不容有失,這一點華為必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最后一問:
在美國打壓升級之下,你認為華為智能手機業務能挺住嗎?
關鍵詞: 華為智能手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