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由蘋果和谷歌合作開發一個冠狀病毒追蹤系統將在5月1日正式上架,今天已經進入測試階段。
這款應用可以讓 iOS 和 Android 系統的智能手機用戶監測新冠病毒的擴散情況。預計5月中旬就可以在 iOS 和谷歌軟件商店分別發布的公開應用程序設備上使用該軟件功能。
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表示,他們將在本周五提供關于該 API 及其發布的更多細節,包括展示其實際操作的示例代碼。同時,蘋果和谷歌也強調在隱私方面,不會允許政府或第三方插手獲取個人信息,并且該項目所有的數據會在新冠肺炎終結時被銷毀。
contact tracing 如何工作?
不同于傳統的接觸跟蹤,這款應用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運作,那么,這款應用的具體如何追蹤和監測呢?
USA today 詳細介紹了其工作原理。
首先,你需要在手機上下載帶有 API 衛生部門應用程序。
API,即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旨在幫助智能手機匿名檢測其是否靠近報告感染病毒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手機藍牙輻射范圍是30 feet(9.14米),如果手機放在衣服口袋里信號范圍會變小。所以,這款應用能通過低功耗藍牙 beacon 的方式,同時作為發送者和接受者,交換并保存彼此的信息。同時,為了保持匿名,代碼每10分鐘到20分鐘更改一次。
前期工作做完之后,這款應用就要開始工作了。
當用戶在公共場所混合5分鐘或更長時間時,他們的設備會自動交換密碼并存儲14天,即冠狀病毒潛伏期,而手機之間的距離是根據信號強度計算的。
代碼每14天刪除更新一次,在征得用戶同意后,App 會將過去14天的匿名符號傳輸到系統以便觀察。
緊接著,數據庫每天向手機發送一份診斷鍵列表,對密鑰進行分析,看它們是否與過去14天收集的任何代碼相匹配,如果找到匹配項,當地公共衛生部門會使用健康授權應用程序向其他用戶發出警報,警告用戶他們已感染該病毒,并給出建議。
當然,為了保證隱私,這是以匿名的方式發送警報,用戶并不知道是誰觸發了警報。
此外,為了更方便用戶理解,蘋果和 Google 發布的 Contact Tracing 藍牙工作原理提供了一張圖片,闡釋了這一過程:
隱私問題解決了嗎?
而蘋果和谷歌的聯手自4月10日官宣后就備受關注,網友們也為他們提出了一系列關鍵問題:
這真的安全嗎?
黑客們能用這個系統把所有患病的人列一個大名單嗎?
谷歌、蘋果或黑客能用它來找出我去過哪里嗎?
有人能用這個找出我和誰聯系過嗎?
如果我不希望手機執行此操作怎么辦?
這是變相的監視系統嗎?
當然指向最多的還是個人隱私問題。
對此,蘋果和谷歌公司也解釋說,它們的系統使用的是生成密鑰的加密機制(cryptography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the keys)。
并表示在使用這款應用程序前,需要獲得用戶“允許”,也就是說需要個人授權同意與其他用戶共享信息。也不會將跟蹤信息和個人身份相對應。
同時,該技術也不會通知用戶與誰接觸或者在哪里有過接觸,即便是內部人員也看不到這些數據。因此,如果沒有測試出新冠陽性,不會有任何信息泄漏。如果確診了,確診病患的信息也會直接向接觸過的用戶手機發布匿名警報,而不會將這些信息傳到政府和其他機構。
此外,根據谷歌和蘋果發布的聯合聲明,只有公共衛生機構被允許訪問 API ,且僅有公共衛生機構有權限訪問確診密鑰信息,用戶可以放心使用。
對于用戶擔心的黑客問題,谷歌和蘋果也給出了解釋:
為了防止黑客通過 UUID 碼倒推回用戶身份,蘋果和谷歌公司對滾動近距離標識符和元數據進行了加密。
另外,與用戶身份標識無關的加密元數據與滾動近距離標識符關聯。只有在用戶確診并主動報備病情后,元數據才會解密。
不過,綜合來看,這項技術是利大于弊的。畢竟,在新冠肺炎面前,個人隱私與生命安全相比則弱了許多,但也應該意識到,問題并不單單是由技術造成的,解決方案也需要技術之外的努力。
關鍵詞: 美版健康碼如何追蹤和監測?